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末世录 > 第492章 决断

第492章 决断

急剧扩张,有限的兵力突然铺开会显得十分稀疏,导致新占领土地上的统治不可能马上巩固的了。

    这种情况下,曹操必然会集中剩余所有力量奋力反击。即使这魏军号称的十万大军是实打实的魏国战兵,那也只占了魏国总兵力的一半,消灭了他们,中原一带还有十万魏军。分散的梁军可能不仅占据不了中原,反而折损更多兵马。

    冯宇以上的推演还没考虑刘备的临江国和孙策的吴国。他们也不可能坐视不管。他们可能一开始就介入战争,也可能在决战分出胜负后再介入。但无论何时介入,都对大梁是个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刘备,即使他开始不介入梁魏决战。但若梁军在南阳歼灭魏军主力,出击中原时,他必然会再次溯沔水而上袭击南阳各城乃至汉东郡,给大梁背上插上一刀。

    基于以上理由,冯宇断然否决了第三个意见。按现在梁国的国情,要统一天下,只能以稳扎稳打,避实就虚,逐步蚕食三国领土的攻略来进行。

    至于第二条所谓“围魏救赵”,出兵潼关的意见。以冯宇观察的来看,支持的人都是朝中鲜于实地考察,对兵事知之甚少的文官。他们对兵事战事的理解都来自书本上。他们也没到潼关的前线实际考察过,不知道潼关出关后,途经弘农的道路要冲之处,皆设有魏国的重重坚堡固垒。甚至在洛水上游的峡谷中也设有这样的坚堡固垒,防止梁军从上洛方向沿着洛水河谷杀入洛阳盆地。

    魏军对这些坚固的堡垒苦心经营多年,不比大梁的沔水防线差。梁军面对这样的堡垒和面对号称十万的魏国大军在南阳平原上遭遇没什么两样。

    最后剩的那第一条意见看似最为稳妥,但具体集结增援多少兵力合适呢。当下对于大梁而言,并非只有南阳有战事。吴国的一支偏师正在攻侵大梁的永昌郡,永昌郡原来只是大汉王朝的一个偏僻不毛之地的边郡。但现在对于大梁而言,其地位非同小可。它是南边海上商路分支入蜀的咽喉要地,失去它,大梁的税入会立刻少四成左右,哪怕被兵祸袭扰都不行。

    所以之前,冯宇同时接到汉东郡永昌郡同时受袭消息时,他没有向汉东调兵增援,却立刻发出诏令,让分布于益州汉中各处的军团向永昌增援,增援的兵力高达两万。当然这么多兵力可不只是为了打退吴军,而且冯宇还要乘势反击,收复交趾,日南,九真,郁林四郡,以此来让永昌变为后方,同时更加确保南海航线的安全和通畅。

    所以,在就近的益州,冯宇无兵可调。永昌的兵力冯宇也不会调回来,即使他想调,也来不及了。当下大梁的直接间接管辖的地域广阔无比。如此一来,冯宇要将更远处的军团集结起来可不是短短几天,几周时间就能完成的。

    最终,冯宇做了个决定,但他没有公开说。只到退朝后,他才将少数重臣留下,告诉了他们这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