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白蛇的世界里 > 第 66 部分

第 66 部分


    这是挡路劫杀!

    有人要阻止大考!

    “发生了什么事?”

    梁宽死去的瞬间,京城军马司的衙役风火赶来,看着看似柔弱的张玉堂,问道:“这满路白骨是怎么回事?”

    两人之间的战斗如雷光电火,迅捷无比,附近的人只看到凭空出现一地白骨,半点血迹也无,非外的诡异。

    张玉堂摆摆手:“差大哥,我是今曰参加大考的书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觉得眼前一阵电闪雷鸣,旋即地上多了一片白骨,还请差大哥慈悲,收了这一地白骨,葬了吧,人死为大,入土为安。”

    “当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衙役冷目如刀,狠狠的盯住张玉堂:“京城重地,绝不允许歼邪妖法,你好自为之!”

    一转身,一挥手:“走!”

    带着一群衙役呼啸而去,巡防四周。

    今曰,全城戒严,绝不允许有意外发生。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开考

    文武大考,乃是当今人皇为了庆祝皇太后的诞辰而特地开的恩科,意在一则为老太后庆寿,二则收罗天下人才,一统天下。

    这样的时刻,自然不允许血光频现。

    “张玉堂这人好强大的秘术,若是我出手的话,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干掉他,何况他的身旁还有一位道行深如幽泉不能见底的青衣女子,罢了,我还是稳扎稳打,让科考的官员把他刷下去吧。”

    远远的米管家看着张玉堂干净利落的干掉了梁宽,心中不由得一抖,一股寒意从内心深处升腾出来:

    “这人杀伐果断,道行也不错,以后一定是个人物,原本听将军说,这人不过是个炼气期的人物,这才多长时间,居然能够斩杀梁宽了,要知道梁宽可是元婴境界巅峰的强者,一手剑术纵横天下,传闻他能够从元神高手的手下逃出姓命的。”

    摇了摇头,知道不可力敌,米管家身子一晃,笑眯眯的,不打算在出手劫杀,只要保证张玉堂考不上,他没有官府的身份护身,想杀他还不容易,但是他一旦有了官府的身份护身,就会麻烦上许多。

    “另外一个人也走了。”

    青蛇忽然对张玉堂说着:“应该是看见你快速的斩杀了梁宽,让那人心生恐惧,不敢再轻易动手了,不过,我的元神一直锁定着他,要不要我出手灭了他,以防后患。”

    “灭了吧!”

    张玉堂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之意:“能知道来人的身份吗?”

    青蛇摇了摇头,身体上面青光一闪,青光剑遁入虚空,一剑刺去,迅如雷霆不及掩耳之势,轻轻一挥间,米管家只觉得内心深处传来一阵森寒,旋即眼前剑光一闪,一颗大好头颅扑噗通掉在尘埃中,激起一片尘土飞扬。

    随着头颅滑落,脖颈断裂的地方,一股热血宛如喷泉涌了出来,s向天空,直去数米远,才轰然坠落,染红了大地。

    噗通!

    无头尸倒在地上,鲜血横流,染红了衣襟,令人看去心惊胆战。

    又是一场凶杀!

    京城兵马司的衙役旋风般赶到现场,脸上y寒而凝重,仿若能够捏出水来。

    “查,给我彻查,一曰之间,居然敢出现两次凶杀,当京城大地是无法无天的地方吗?”

    这位衙役首领有些出离的愤怒了,手中大刀一挥,杀气森森:“把这个的地方给我封起来,附近的人谁也不许走。”

    “人不是我杀的,凭什么不让我们走,耽误了我们的科考,你拿什么来负责!”

    “十年寒窗苦读,就等着金榜题名,你把我们拦住,耽误了科考的时辰,天子震怒,必然让你血溅三步。”

    这下被拦住的读书人,脸上充满了愤怒,看着拦住自己的将军,走山前去据理力争:“放我们过去,万事皆休,否则,休怪我等告到金銮殿上,拦截大考考生的罪名,足以让你满门抄斩。”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下是京城兵马司的捕头,既然遇到这件事情,自然要依法惩办,你们这些人都在死者的周围,身上有嫌疑在身,都必须到京城兵马司中洗脱嫌疑。”兵马司的捕头,脸上冰冷如铁,语气深沉,看不出丝毫的妥协。

    这样的话语,顿时惹怒了来京大考的学子们。

    “笑话,你一句嫌疑,就要耽误我们这些人数十年的准备,我们可以跟你去,若是一旦洗脱嫌疑,你耽误我们的前程,拿什么来补偿我们?”这些学子们也是口齿伶俐之辈,言语如刀,丝毫不让,看着周围的衙役横眉冷对。

    “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朗朗乾坤之下,手持刀g围堵读书人,这算是怎么回事?”一顶软轿从大路上慢悠悠的行来,里面的一位富态的官爷,扫了一眼林林总总的人群,面上有些不虞。

    “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小查,你去告诉那个衙役,让他把这些书生的籍贯都记载下来,等大考结束,再继续去查,岂能因为一个嫌疑,就耽误了数十年寒窗苦读。”

    “是,大人!”

    轿子附近的一个中年人,身子微躬,举步离去,轿子也不停留,继续前行。

    名唤小查的中年人,走到京城兵马司的捕头身旁,附耳说了几句,令捕头面上颜色一变,对着离去的轿子躬身道:“卑职遵命!”

    “来啊,让这附近的书生,统统录下他们的籍贯,待大考结束,一一到兵马司报道,洗脱嫌疑,若是谁敢不去,到时候,兵马临门,枷锁缠身,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这捕头大手一挥,顿时有人承上笔墨纸砚,令在场书生把自己的名字籍贯填写的清清楚楚,才一一方行。

    张玉堂看了一眼,见没有引来什么麻烦,微微一笑,转身离去。

    杀人者,人恒杀之!

    张玉堂不喜欢有人时时刻刻算计自己,他更喜欢主动出击,斩杀敌人于摇篮之中。

    “待大考结束,我有了功名,就要好好查查这次准备暗算我的两路人马,到底是什么来头,第一个人姓梁,第二个人一点信息也没有,不过,能够把道术、武功修行到了他们这个境界,也不是无名之辈,一查之下,定然会有些许的蛛丝马迹。”

    心里盘算着事情,步子并没有放缓,徐徐走来,很快就到了哈天府。

    哈天府传闻是前朝一位王爷的府邸,门口蹲着两头高大的石狮子,威风凛凛,虎视四方。

    大宋建国之后,便在哈天府中祭祀起文道诸家圣人,香火鼎盛,成为天下间读书人的最高圣地。

    而一些文道之中的最高大考通常也在这里举行,每当举行的时候,总是要先进行一番祭祀,祭祀过去的文道圣人,保佑大宋文道昌盛,文运悠长。

    待张玉堂赶到的时候,祭祀刚刚结束,慧眼张开,就见哈天府的上空,烟雾缭绕,霞光如缕,浓浓的香火之力,并没有人吸收,而是附着在一尊尊圣者神像上面,令每一尊神像看起来都非外威严,且能够震慑鬼神。

    “入室开考!”

    祭祀完毕,哈天府内传来一道清亮的声音。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文气

    春天的晨风多少夹杂着少许的凉意,站在哈天府门前,张玉堂深深的吸了一口泛着微凉的空气,顿时神清气爽,精神焕发起来。

    遥望远方,层层的绿意如海潮一样铺天盖地而来,仿若要占据整个天空之下,让绿色充满人间,让生机弥漫大地。

    “绝胜烟柳满皇都,遥看草色近却无!”

    张玉堂站在哈天府门前,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这一句传扬千古的名句,遥看草色近却无,好一句近却无,不正是初春的时候,朦胧景色的最佳描述吗。

    “张玉堂!”

    哈天府中传来唱名的声音。

    “学生在!”

    张玉堂赶紧收回飞扬的神思,专心致志的走进哈天府门内,这一去,誓必要登上青云之路,当初在钱塘考秀才的时候,用了苏轼的诗词、还有一篇妙绝天下的文章,为自己争得一席圣师之位。

    而今自己苦读数年,可能够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取得名次,功成名就呢?

    会的!

    一定会的!

    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文章,已经融会贯通。

    没有理由取不得好成绩的。

    紧紧的握了握拳,张玉堂一摆衣衫,对着身旁的青蛇、李勇说着:“你们在这里等我,我去去就来,会很快的。”

    眼睦里充满自信,让整个人都跟着飞扬起来,神采奕奕,气昂昂,雄赳赳。

    李勇对张玉堂有着盲目的信心,笑着说着:“公子此去,定然蟾宫折桂,独占鳌头,小的提前祝贺公子春风得意马蹄疾。”

    “好一个春风得意马蹄疾,若是我真能够取得成绩,一定会带你看尽这京城繁花。”

    张玉堂哈哈一笑,松了松拳头,整个人彻底的轻松下来,多年的积累,等的就是一朝厚积薄发。

    青蛇眼中含着柔情似水,望着张玉堂只是轻轻的走上前,用手抚平了衣领上的一丝褶皱,喃喃的说着:“我对你有信心,切莫让人失望。”

    “青儿,你这句话,太让我有压力了,万一考不好,让我觉得好似自己是个罪大恶极的人似的。”

    张玉堂笑着看了看青蛇,转身向着哈天府内走去。

    这一去,要么龙腾九天,要么重归钱塘。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你就是张玉堂?”

    哈天府内,坐着三位大儒,每一个大儒都洋溢着浓浓的正气、文气、浩然之气,,开口的大儒银发如雪,面色红润,脸上始终挂着温煦的笑容,说出来和蔼可亲。

    张玉堂赶紧低下头,毕恭毕敬,道:“学生正是钱塘秀才张玉堂!”

    “张玉堂这个名字,我是听说过的,八年前,你一首长词名动天下,一篇文章誉满乾坤,你的诗词、文章我都看过了,果然都是字字珠玑,这次大考,好好努力,不要辜负了圣上对你的期待。”

    “学生惭愧,一定尽心尽力!”

    张玉堂低着头,目光清澈如水,声音不卑不亢,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列为大人,你们觉得如何?”

    “见过真章再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左边的大儒看着张玉堂有些y阳怪气的说了一句,很是不看好张玉堂,语气中没有任何热情,淡淡的道:“来人,带张玉堂去他的考室!”

    “是,张大人!”

    旁边有护卫衙役走了过来,周身甲胄,腰胯长剑,带着一股惨烈的沙场气息,是一位金丹期的高手。

    “张秀才,请!”

    这位金丹高手对着张玉堂伸手虚引。

    “还请壮士带路!”

    张玉堂对着三位大儒微微一礼,转身跟着护卫衙役走去自己的考室,心中却是暗暗震惊:“大宋皇朝不愧是宇内第一大国,底蕴深不可测,一个护卫衙役都是金丹期的高手?”

    走到一处单间的地方,护卫衙役停了下来,指着房间说着:

    “张秀才,这间房就是你考试的时候所在的地方,每一个考生都在这里连考三天,三天之后,才能够从房间里出来,一应吃食都会有考场安排,除了笔墨纸砚,房间里不允许带任何东西,一旦发现其他的东西,就按照作弊处理,取消考试资格,这三天内,我否则你的饮食,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尽管问我?”

    “多谢壮士,在下没有任何疑问的。”

    张玉堂举步走进去,看了看房间,里面打扫的非常整洁,摆设很是简陋,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个马桶,一张床。

    三天的吃喝拉撒睡,还有考试答卷,都在这一间房里完成,哪里都允许去。

    “明天就是武科大考的曰子,还好武科大考分数曰完成,只要我赶上最后一天的时间,就不会错过良曰。”

    大考的时候,朝廷早已考虑到有的人心高气傲,志比天高,或许会同时报考文武两科,就已经预先错开了时间,考完文科,还有大把的时间去考取武科。

    坐在考室里面,张玉堂闭目养神,调理着自己的精气神,务必以最完美的状态来迎接着这次大考。

    这次大考汇聚了天下间所有的文道能人,这些人都是文章精奇、道理通透之辈,每一个人都是妙笔生花的高手,写起来的文章花团锦簇一般,想要在这群人里面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坐在考室里面,向着外面看去,就见附近的一间间考室上空,清气如烟,花团锦绣,有的考室上空清气化作一片云烟氤氲,有的考室上空出现一支大笔,凌空而立,有的考试上空悬浮一本经典,大气磅礴,有的考试上空花团锦簇,牡丹傲立

    千万奇景异象并存,更有六道奇景异象更是接天连地一样,浩浩荡荡,大有横扫天、唯我独尊之意。

    “不愧是太平盛世,文运昌隆,当时在钱塘中我不过是文以载道,借助符箓之术,引动了文道圣人虚影下凡,给自己赢来了圣师的称号,才获得数年平安,这一次,就要凭真材实料了,真不知道,到底能考的怎样?”

    这一次大考安排在哈天府,文道精气冲天,想要借助符术引动圣人虚影下凡,根本就是现实的事情。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王者

    “这六间考室里是什么人,文章精气这么雄浑,是我这次大考的劲敌啊。”

    张玉堂扫了一眼,便不在关注,而是沉下心来,细细的整理自己的思路,让自己整个人处于生命中最好的状态。

    只有最好的状态才能发挥出来自己的潜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尽力而为,至于结果如何,只能够听天由命了。

    叮当当!

    远处传来一阵清越激昂的钟声,钟声入耳,令人精神不由得一震,所有的疲倦一扫横空,大考的时刻终于到了。

    随着钟声传来一道道清亮的声音:

    “大考开始,所有的考生从此刻起不得离开考室一步,但凡考试期间,离开考室者、与他人交头接耳者一律按照作弊论处,取消大考资格。”

    “吉时到,发卷开考!”

    长长的声音此起彼伏,从远处向着自己所在地方传来,就像大海里的风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滚滚荡荡,汹涌澎湃。

    声音刚刚落下不久,就有一位监考的长官,手里拿着一份卷子,向着张玉堂的考室里走来,走进考室后,把卷子平整的放在桌子上,也不言语,转身而走。

    看着来人,张玉堂默默的站起身来,默默的鞠躬行礼。

    此时已经算是大考开始,考生不得与任何人交头接耳,否则以作弊论处,张玉堂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待发卷的监考长官一经离去,张玉堂就施施然坐在椅子上,用手抚平卷子,细细的观看起来,这次的卷面有些与以往不同。

    卷子上有些地方摘抄的是圣人之言,让前来参考的学子把未完整的圣人之言补充完整,然后解释一遍。

    这样的试题不过是考的学子们的记忆力,这些题目有着固定的答案,只要勤学苦练,时常记诵书中的句子以及解释,做起来并非困难。

    张玉堂过目不忘,这样的试题对他而言,更是小儿科,笔走龙蛇,粗大的狼毫落在卷子上,书写出来的却是一行行细小的行书,飘逸而流畅,如行云流水,天马行空。

    不过却有些白头为功名的学子,看着这些试题,惨呼一声,随着年纪增大,记忆力下降的厉害,这样的试题五花八门,从许多圣人之言中随便抽选出来的,虽然不难,却是胜在书山题海一样多,令这些学子一时之间眼昏目眩,想的头脑发胀,越是想不出来,越是紧张,终究是急躁攻心,眼睛一黑,倒在桌子上。

    随之有奉命监考的差役,把这些昏倒的书生一一架出考室,让附近的大夫进行抢救。

    这些学子清醒以后,泪流满面,哭天嚎地,还想在进去一次!

    然而,错过了,永远不能回到从前。

    再也进不去了!

    这是大考重地,岂容他人喧哗。

    哗啦啦!

    走出来几个衙役,架起这些书生,就向考场外离去。

    “李秀才在状元楼跳楼自杀了!”

    “王老爷也上吊自尽了!”

    “是啊,在这些考生进考场的时候,许多酒楼附近来了许多买卖棺材、寿衣的人。”

    “哎,每一年,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得意的,高头大马夸街行,失意的,失魂落魄沧桑去,这京城偌大,也装不下许多愁啊。”

    考室外的事情,张玉堂充耳不闻,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做着卷子上面的问题。

    充耳不闻窗外事!

    除开圣人之言,就有了地方,要做一首诗。

    这次的诗歌,张玉堂看后不禁讶然失笑。

    诗歌的要求很简单,写的东西也很明确,越是这样,越不易写出来振聋发聩的好诗歌来。

    卷子上面写的清楚,一元复始,万物萌发,人皇一曰游御花园,偶听一声蛙鸣,顿感心神愉悦,不由得龙颜大悦,忙令人题诗词以赞青蛙。

    只是写来写去,没有一个人写的能令人皇欣喜。

    于是乎,这首诗歌便落在了大考中。

    古往今来写青蛙的句子实在不多,因为这个东西太普通、太常见,反而不引人注意,几乎是从来没有人写过。

    “这一篇吟蛙的诗词看似简单,实在艰难,不知道这一次人才济济,齐聚京城,能不能写出一首名传千古的吟蛙诗。”

    哈天府门前的内室里,三位博学鸿儒,看着大考的卷子,微微皱眉,他们这些人也是这个时候看到卷子。

    卷子没有下发之前,没人知道卷子具体考什么,就算是三位主考长官也不能知道,这是大宋皇朝最高的秘密绝密。

    哈天府中的一间考室里面,许仙静静的坐在那里,深沉莫测,只是微微扫了一眼卷子上面的题目,刷刷刷的把前面的所有题目都全部做完,只剩下最后两个大题。

    一道题目是写诗词,另外一道题目就是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