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胡杨悲啸 >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呢?

    美酒鲜花封侯进爵还是大牢刑场祸诛九族?

    大汉王朝初年,功高盖世的淮阴侯韩信,惨死于长安未央宫,临死之前说过的十八个字,字字如万钧雷霆,时时警响于司马懿耳边。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司马懿可不想落得淮阴侯韩信那样的悲惨下场。

    这个三国时期最黑厚最阴狠的刀笔小吏,巧妙借助敌手诸葛亮,不露声色地玩了一招养寇自重之计,不但骗过了当时所有的人,而且还欺骗了后来的历史。

    想到这儿,王玉杰不由得长叹一声,充满了对司马懿的无限尊敬佩服之情。

    “还是司马懿计高谋深,道行深厚,从曹操时期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刀笔小吏,最后三国归晋,成了大晋王朝的实际奠基者晋宣帝。人杰呀人杰。”

    面对眼前如此复杂凶险的时局,自己该如何做为呢?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大明胡杨台知府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夫人丁茹娟已被送回镇虏堡她父亲那儿了,温师爷不值得信任,薛大鹏虽有治军之才,但政治智慧远远不足,不宜与他商量。

    举奸需机密,扬善要彰显,

    王玉杰只能自己靠自己了。

    王玉杰一边思索,一边挥毫写下了后人称赞司马懿的一首诗。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

    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

    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写完,细读数遍,再回想司马懿擒孟达战辽东的用兵之道,忽有所悟,不仅长出一口气,扬天大笑起来。

    笑声未落地,管家来报,说有一个自称是知府故交老友的人来访。

    王玉杰心中一惊,瞬间脑海里出现了许许多多故交老友的面孔。

    到底是谁呢?

    他吩咐管家,把客人请进书房。

    一个四十来岁,颇有读书人儒雅之气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王玉杰顿时迷惑了。

    他根本未见过此人,此人为何要称是自己的故交老友呢?

    待管家出去后,来人深施一礼,大大方方地笑着说:“冒昧打扰王大人,恳请大人多多包涵。”

    王玉杰也笑着说:“哪里哪里,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坐请坐。”

    来人不等询问,自报家门,道:“王大人,我乃大西王朝使者张宗元也”

    王玉杰一时怔住了,紧紧盯着张宗元。

    “大人不必紧张。请先看我家老万岁写给大人的秘信。”

    张宗元恭恭敬敬地把一封信递过来。

    王玉杰没有立即接信,而是冷哼一声,目露凶光,严厉地问道;“你不怕我把你抓起来,交给朝廷?”

    张宗元轻轻一笑,不慌不忙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就是让王大人抓我,王大人也不会抓的。”

    “何出此言?”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王玉杰冷声道:“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请王大人先看此信,如何?”

    王玉杰沉吟片刻,这才接过大西皇帝张献忠的秘信,认真阅读起来。

    张宗元喝着茶,不时注视着眼前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在大西朝,他曾经听张献忠孙可望说起过此人。

    潼关南原大战之前,正是此人在关键时刻反水,叛变了欲重新杀回家乡陕西的李自成,向当时大明三边总督洪承畴提供了李自成详细的兵力部署,使李自成遭到明军重兵剿杀,招来灭顶之灾,导致全军覆灭,仅剩十八骑,狼狈不堪地逃至商洛山中。

    后来,此人投到洪承畴门下,屡立战功,颇得洪承畴赏识,被其保举为大明胡杨台知府,竟成为一方土皇帝。

    来胡杨台之后,豹子胆吴廷玉又详详细细地介绍了王玉杰,使张宗元对此人有了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

    此人极为不简单,极有可能成为与张献忠李自成一般恶霸一方的枭雄。

    走进胡杨台知府衙门的那一刻,张宗元就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如果没有张献忠攻克大明襄阳城,他这个襄阳王府的小吏早就死了,哪儿来的今日威风呢?

    狐假虎威,示威于形,利而诱之,制敌而不制于敌。

    王玉杰终于看完了秘信,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

    张宗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稍纵即逝的变化,彻底放下了高悬着的一颗心。

    “张大人,你家老万岁真有此意?”

    “王大人,我家老万岁可不是卸磨杀驴的李自成,你也不会做第二个曹操罗汝才。”

    王玉杰拿着秘信,来回走动。

    张宗元看得出来,他内心进行着激烈地斗争。

    王玉杰是在八年前的荥阳大会上,认识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的。

    1635年即大明崇祯八年,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

    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得到大家的赞同。

    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打大明南直隶凤阳。

    这凤阳乃大明中都,朱氏皇族大兴之地,政治地位很高,且为历史名城。

    有诗曰,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供宸极。

    作为东路军先锋的张献忠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

    不到半天工夫,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

    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四乡百姓,砍光大明皇陵周围的几十万株松柏,破坏焚毁了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然后掘了朱氏皇族的祖坟,杀了宦官六十多人,同时,将凤阳富户杀的一干二净。

    此举震惊大明天下。

    崇祯帝得知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跪在祖宗的牌位之下放声大哭,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务,表示哀悼。

    随后,崇祯对有关朝廷官员做出了严厉惩罚。

    撤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

    张献忠屠城凤阳,私自占有大量金银财宝,引起了高迎祥的强烈不满。

    李自成当面痛斥张献忠,两军几欲火拼。

    至此,张献忠乃分军东走,独立作战。

    从那以后,王玉杰再也没有见过这位黄虎。

    现在,已为大西王朝皇帝的张献忠派使者来胡杨台找他,该如何办理呢?

    半个时辰过去了,一个时辰过去了。

    室内静得可怕。

    最后,王玉杰说:“让我考虑考虑,如何?”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张宗元轻松一笑道:“事关重大,王大人多多考虑是应该的。”

    就在两人相视一笑之时,管家和一个随从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王玉杰不悦地斥责道;“何事如此惊慌?”

    随从结结巴巴地说:“老爷,夫人······在回来的······路上,被人······绑······绑架了。”

    王玉杰腾地站起来,大西皇帝的秘信飘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