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朝生活面面观(完结) > 明朝生活面面观(完结)第63部分阅读

明朝生活面面观(完结)第63部分阅读

添个‘米’字好了”小黑子骂人也会拐弯了,明明是“尸”,他却硬要道“僵人”,旁人不知,可读过书的都明白那是何字。

    史克朗闻言,自是难堪至极,道:“我看你等才是脑子进了屎,又臭又朽……”只是等他回过味来,发现自己反被小黑子在姓氏上便骂了祖宗,越发气急败起来。

    文箐不想与史胖子进行言语上讦击,那是下乘,只轻轻道:“阁下,我脑子里是否正常,却非阁下能诊断的了。既然你要问个究竟,我也与你答来。常言道:父贤子孝。既是居士所言,难不成当儿子的敢违命不成?各位都周知,居士晚年既有归隐林间之意,作为孝子又岂能违命?你硬要说居士之子孙为何不出名,那尚且有另一说:‘严师出同徒’——因为老泉先生(即轼轼他爹苏洵,号老泉)对二子皆为严厉,可居士兄弟对子孙皆慈爱。于是,严子作文章成功名,爱子修品德全家业。如此罢了。”

    此话一出,却让那乌秀才愕然,张大了嘴,半天方才合拢来,慨然叹气,自忖不如人也。

    文箐见史克朗无言,却不想过份得罪于他,怕他事后报复,便正色道:“既是讨论诗词酬和,那咱们还回归旧题。”

    她这话才出口,一众秀才听得这小童子要与自己理论诗文,便觉其不自量力,就算他再天才,又哪里能与自己这一干读了十来年书的人相较。商秀才也觉这童子颇为不智,不过既然被他引起了兴致,也不着急走了,反倒要看看他到底有何本事,敢如此在人前放言。

    文箐却根本不停顿,直接向史克朗反问:“在下再请问阁下,如我大哥提出来的问一致,这,‘无知小儿’怎论世说?”

    史克朗愤而道:“既是无知小儿,自是只拿本书作样子”

    文箐轻笑一声,道:“我适才同我家大哥逗乐,确实是未曾好好研读此书,只拿此书作样子,阁下眼神倒真是贼尖得厉害,一眼就看个明白了。不过,阁下用的是一个‘论’字,而非‘翻’、‘诌’等。莫不是说这书只配我等无知小儿翻阅讨论?请阁下阐述这‘论’字作何解?”

    商秀才听得“世说”,却是眉头一皱,心想自己上午才给书铺送去一本手抄本,换得钱钞,怎么在这里便听得这书来?

    “便是信口胡诌难不成你还能论个什么出来?”史秀才本来还没想出来,没想到这傻小子自己倒是提出一个“诌”字出来,便自认逮住了错处,马上就接口道。根本没注意到前面一个小问题,也浑忘了这小孩居然一个字一字字地在此与自己讨论。

    文箐点点头,道:“阁下如此作诗,倒是令在下开了眼界。在下只会背死书,却不懂吟诗,不知先前各位欲作何韵,只是这里既有一炉红火,又是茶楼酒馆,再加一室飘香,腊月风声,不禁想到香山居士有《问刘十九》,极为应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

    史克朗听得他不会作诗,立马觉得有机可乘,得意地打断对方道:“我道你会甚么,原来不过是背他人的诗罢了。便是这般,也拿出来,真是丢人啊。你要是真能作诗,也不说别人,你要能赢得过商兄,那才叫本事。”说着,便瞧向商秀才。

    正文79请君入瓮(精)

    众人皆愣:商兄自然是这里最擅长作诗之人,史兄却偏偏让他出来做这事,这明显是不会轻易放过邻桌了。

    商秀才被史克朗这一说,面上略一红,道:“史兄,此话差矣。我虽同周家兄长差不多年纪,可是同周小友相较起来,却仍是大出不少。再说,以他这般年纪,只怕是开蒙才未多久,我要同他相论,便也是于理不公,实是不妥。”

    史克朗好不容易放下面子来求他一回,哪里想到他竟直接给推却了,一时失了面子,颇为不郁,恼道:“商兄是说我以大欺小么?没想到,商兄竟然也有怕的……”

    小黑子在一旁听得他们又要窝里斗,讽道:“你现在才晓得你以大欺小啊?先前怎么没有自知之名?屎脑壳,你自己不会,便找他人来。那要是再论不过,是不是你们一桌子各个皆要轮番来与我兄弟论战了?这不是那个甚么车轮战?你们这算甚么英雄好,号称读书人难不成不知‘光明正大’四字如何写的?”

    文箐拉住小黑子,扫了一眼商秀才与其他书生,她眼见那一众人对商秀才极为客气,只怕这人必是有过人之处。可是见他身上袍子半旧不新,也不过普通的布料,想来不是因家世的缘故,那必然是在学业上有所突出。自己可不能以鸡蛋去碰石头,便是要找个对家,也只能是史克朗这般的蠢人才行,要是其他秀才也参加,那自己必然处于下风了。故此,冲史克朗故意扬着小脑袋,睥睨(bi,四声)道:“阁下,是你先找的事由,现下要论诗文的自然也是你我,与他人何干?你又何必强拉同窗来?阁下莫不是怕了?”

    史克朗被他一景交融。三步而得半首,不曾作伪,并未曾从哪本书上可背来,果真是了得。

    乌秀才这时心中叹一声:周小童有容人之雅啊。想来,史兄讽他无知,可是他回诗却是“俊秀”二字,真是让自己这一干人等汗颜不已。

    商秀才认真听完,这《世说新语》,被史兄拆成两半,如今周小友吟得,书名终于得全。而且,“无知小儿论世说”同“二三垂髫嬉世说”相较,一个‘嬉’字,念书多少已无关紧要,着意的是道出其中的意趣。原来他还推却着不去与小童一较高下,此时亦是年轻仍是压抑不住好胜心理,颇有些跃跃欲试。想完,又觉得自己有此相法实在对周郎颇为不公平,忙打消这心思。最终只在心里感叹一句:相识恨晚,可惜,今日气氛不佳,否则定要与他论上一论。

    小黑子听完,欣喜地大叫一声:“庆弟,神童也屎脑壳,如今我兄弟既作出诗来,你还有何刁难的?”

    这时,其他几位书生都点头称是,并且低声品评,也暗道一声“好”,这个好字不是好在诗如何,而是三步便得,实属难得。并再次庆幸未曾出面去与他斗诗,否则现在难看的是自己。

    史克朗自是不愿说好,挑刺道:“就你这也叫诗?根本不曾压得我们适才的韵脚”

    文箐装傻道:“哦,适才阁下可未曾提及韵脚,只道让我随意说得一句便成,我既提的居士的诗,则按居士的韵脚来。若是非要按阁下你们先时讨论的韵,这也好办,只那‘评新语’三字随便改成与韵脚相符便是了。既不是难事,阁下想来必有极妥当的了。我这是抛砖,阁下掷出金玉来便好了。”

    史克朗被他反将一军,以他那点本事仓猝间又哪里能想得出来?更别提什么好韵脚来。耳闻旁边一干文友都窃窃私语,更是觉得面子丢大了。便是再想辩几句,却奈何被对方气势所压,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被对方一一轻易化解,想责难亦没了籍口,只着急着穷找主意。望向其他秀才,有人也起了文斗的心思,只是不乐意出面,尤其是万一要是这小童真与自己没分出高下来,传了出去更被人笑话。

    小黑子见状,在此时亦是在一旁不停地嗤笑道:“不是说我们无知吗?既然我庆弟张口便能将你的问题都解答了,你还挡道作甚?你是要给我们赔礼么?我们年幼却大度得很,你也不用说错了,只道声:‘周郎好本领’,我们便妥。”说完,得意洋洋地看向史克朗

    史克朗得了他的挑衅,却也是怒目而视,只是被一众书生劝回座位上。

    文箐见他还欲纠缠下去,不给此人一棒子,下一剂猛药,这人是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只怕自己出得店门,他后脚跟上,仗势便在暗地里动了手脚,害了自己或小黑子,岂不是今天这场争论,让自己惹祸上身?

    突然想到适才收书时翻到的一页,记得那一段来,也拿来为难为难他,讽他个三岁小都不如,如何?神思一定,便拱手客气道:“阁下想来是不服,这毕竟是在下一时运气,偶然碰上罢了。既如此,在下也就不谈其他,只就此事源头提一问——【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这句又该做何阐述。有请阁下一述高论,周某洗耳恭听。”

    史克朗何曾详细看过《世说新语》?他连生员都还没考下来,不过也只是童生罢了。却是常以生员自居,偶尔一赴文会诗会,便也着件生员服,今日得知县里有生员于此处有文会,便赶来凑个热闹。哪里想到自己作句诗,被个小孩逮到错处?

    史克朗听到这题,差点儿咬牙切齿。这小童问得好生刁钻,说话亦是滴水不露。他前一个还没想好呢,这下,文箐再问他,自是答不出来。

    其他人开始想出处,想答案,亦有人小声交头接耳起来。商秀才那双长凤眼却是盯着桌上茶盏,不吭声,反倒是乌秀才拉了他道:“上回我似乎见商兄抄过《世说新语》?这周小友真看过不成?若是这般,诗文杂记皆能随手捏来,也实是了得。我辈不如啊……”

    文箐见史克朗面红耳赤,便嘿嘿一笑,抿了嘴,道:“阁下这是不乐意作答,还是不屑作答?抑或是根本不知道其出处?”

    史克朗似是得了台阶,红着脸道:“谁个屑于答你这黄口小儿之问?”

    文箐道:“只是,阁下适才让我赔礼道歉,让我尊师重道敬重贤长,在下提的问再是浅薄,不过阁下既然作为长者,也有解惑之责啊。既为贤长,总得指点一二与在下,不是?否则这万一不小心传出去,误传是在下诘难住了阁下,只怕坏了年长者的名声,岂不是小子我的罪过又加一等了?”

    史克朗听到对面小童这般威胁之语,握紧了拳头,恨不得砸出去,将这小子赶出客栈粉尸碎骨亦难消心头之恨。暗悔适才不该中了他的看出其意图来,奈何对方只是面带笑容,一脸虚心接受指点的模样。他再次琢磨对方出那题是否另有意图,难道仅仅是为了证明他自己能识字,能懂其中道理、非史生说的胡诌?让史兄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若只是这般简单心思,那先前的背诗,与适才的吟诗,都已达到目的了。为何还反出题来了?

    史克朗却是不动脑子,没有想得这般深,只狡辩道,“虽是前人之言,却也是至理名言,更是克朗所感。”

    正文 80 掉脑袋的至理名言

    文箐抚掌,笑道:“好丹阳刘尹(官职称,丹阳尹刘惔字真长)所答确实好,精妙。阁下说得极对,此乃前人之言。”末了,这次是她走近书生这一桌,用极低极缓的声音意味深长地问了众书生一句:“诸位既今日也适逢其会,我与史秀才之论,想来诸位都旁听得一清二楚,甚或参与其中。只是诸位不觉得殷中军所言有误么?”

    众秀才听得他话中似亦有话,不由一愣。商秀才和乌秀才凝眉苦思。却听得对方继续道:“方才,我只请史秀才阐释殷中军那一句,可并不是讨论丹阳刘尹的答言。故此,就原题而言,试问诸位,天下人怎能是恶多善少呢?要真是如此,那还了得?便是三岁孩儿亦晓得背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六字,怎么阁下反而忘了?”这最后一句,自然是反诘史克朗的。

    她这话才出口,史克朗亦只简单听得其言,便狂怒道:“好啊,你个小贼,竟是在此题上给我下绊,暗讽我连三岁小孩也不如么?”

    文箐却不惧他,反而昂起头,轻蔑地看他一眼道:“我只是就事论事罢了。阁下多想了。”

    小黑子听得,隔了桌为庆弟呐喊助阵:“你才晓得你不如三岁小孩,真是……”见到庆兄弟背着众人对自己做了一个手势,便没再说下去。

    其他秀才没想到他是在论题上下绊子,确实是适才未曾细想,只想着出处,以及刘真长的后续回答了,尤其是适才提醒史克朗的那位秀才面色有些发红,亦偷偷看一眼商秀才。

    商秀才正在将文箐原来的提问再次细细琢磨,此时,突然感到不妙。如果先时他对周家小郎的机敏有过惺惺相惜,也有过感叹其年少轻狂,或有过一试高下的之感的话,那么,现在却是觉得这小童太过于狡诈,真正是杀人不用刀心思太过于狠毒了……只是这一问,哪里是简单率人性善恶的话?倘若他不管不顾闹开来的话,便有可能要给自己及这些同窗带来一场祸事。

    思及至此,立即紧张起来,转过屏风,察看厅中其他人动静。发现其他茶客都在观望这边。一转头,又见得周小郎却好似心生退意,正转去到旁边桌上,拉了他家小弟欲走,想着他幸好是没有继续说下去,想来是不愿同自己这帮人再深较,看来人心也不至于歹毒若此。果然是对他低估了,商秀才再次觉得对此人看不透,既认为他用心难免阴狠而有些嫌恶,可如果他只是用来吓嘘史兄的话,也真是好计策一条,不免又暗生佩服。

    史克朗是怒火中烧,几欲骂人,却听得商秀才过去拉着姓周的童子低声且郑重地道:“周小友,我等多有得罪,但罪不致死适才不敬之处,还望海涵。小友既说是品评探讨,此时多谢手下留情,未曾刀笔吏以候。”

    有秀才已经琢磨这题是否有其他问题,等再次反思”恶多善少”时,也觉不过是说人性善恶本始的问题罢了,实在不明白,为何商兄要对周小友如此客气。

    文箐文箐这才听得他的发音,低沉有力,更是有几分未婚夫当初的味道。虽然见他先时不出头,且他既与史克朗相熟,明哲保身自是算不得他有何对错。愣了几愣,可是被商秀才认为他是犹疑。而对于商秀才来说,他要是打抱不平,先时着急出手相帮于周家小童,便是得罪了史克朗;若是帮史克朗,在公道上说不过去,于良心上不安。

    文箐被他一句“刀笔吏以候”提醒,这才意识到这茶馆里仍有其他人,少不得就可能有密探类的。那自己想要吓一吓人,只怕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于自己来说其实也没半分好处。长叹了一口气:“今日事至此,非我所愿。我只求平安离开贵地罢了。”既然商秀才已想到,何必自己再开口?她便将此问题轻轻推了过去:“要不,还望阁下帮着解这围,你们同窗私下里论此题,我走我的,各不相干,如何?”

    商秀才被她反将一军,没想到事情终落到自己头上,他叹口气,亦回视文箐一眼,这般小小年纪,却懂得这许多,真是让人讶异。

    文箐突然觉得对方这一眼,便同记忆中某个午后与未婚夫闹不愉快之时对方怨恕的场面相吻合了,一时心软,也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