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小郎中 > 第 71 部分

第 71 部分

夜派密使联系冯立,双方进行了招安会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诏安协议,叛军接受招安投诚,朝廷赦免所有叛军上下官兵全体叛乱之罪,全军将官不撤职,原职留用。对叛军进行改编,部分主力由官军率领,调往北疆参与征剿突厥军。其余叛军打散分到各边疆驻军。冯立、薛万彻等军一级高级将领,回京城面圣,由皇上予以重新调用。

    左少阳听了大将军的解释,这才知道原委。

    大将军道:“这场战乱下来,合州民众饱受折磨,据合州府衙的统计,总共掩埋了上万饥民的尸体,我军饿死的官军也有一千余人。当真是一场灾难啊”

    说到这,冯立和薛万彻都有些黯然,低头不语。左少阳不禁感叹造化弄人,没想到这样一封密信的延误,造成了合州军民上万人的饿死。

    大将军道:“小郎中为平息这场战乱里了首功,又是我军的拥军模范,救治伤员不惜牺牲生命,施舍药粥赈济灾民,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本王十分赞赏,这一次要好好赏赐于你”

    大将军手一挥,身后的护卫首领傅队正从怀里取出一张红色礼单,走到左少阳面前,双手递给他,满脸是笑道:“这是大将军赏赐给你的,本来准备这边完了之后,就给你们送去,没成想你们就过来了,正好。拿着吧。”

    左少阳忙接过,展开之后,与老爹左贵一起观瞧,只见礼单上写着:“稻谷种子五十斗、精米面共五十斗、j鸭鱼各五十只尾、猪五头、耕牛两头。”

    两人高兴的眼睛都瞪圆了,这些东西,在别的衣食无忧的地方,可能不值多少钱,但是在饥荒的合州,可是一笔巨额财富

    左少阳忙讪讪笑道:“没有了,大将军赏赐这么多,小人都不知如何感谢才好了。哪里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嗯,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跟本王说。”

    这话倒是提醒了左少阳,瞧了大将军一眼,见他笑吟吟的,顿时胆子大了,躬身道:“咱们合州是田多人少,本来种田的人就不多,这次大饥荒,又饿死上万人,更无人佃租耕种了,眼看春耕时令就要过去,耽误了农时,这一年可就没收成了,现在田税又高,若没有收成,将来不知如何缴纳税赋哦。”

    大将军点点头:“嗯……这倒的确是个很实际的问题。”

    左少阳得到了鼓励,信心大增,忙又道:“官军放粥济民,估计不会延续数月经年之久,合州百姓家中已经没有存粮,一旦停止放粥赈灾,百姓只能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去逃难了。不仅百姓会更苦,而且,大量流民流向其他州县,也会增加当地民众的负担。”

    “说的不错,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左少阳拱手道:“如果大将军能指派兵士们帮合州百姓春耕,那就太好了。——不用多久,两天时间就够了,只需帮着把地翻了,把土碎了,把田埂砌好方便将来灌溉,然后把稻种播下就行了。这是最重的农活。只要地里长了庄稼,再加上适当赈灾放粮,人就能留得住。就会回到田地继续耕种的。”

    “很不错”大将军微笑点头,转头看了看旁边一直不说话的冯立和薛万彻,“两位将军意下如何?”

    冯立欠身拱手道:“回禀大将军,这场饥荒,主要是我军将士围城引起,百姓因此饱受饥荒之苦,我军理应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左公子的建议很好,如果大将军同意,小将立即组织全军将士,将合州所有尚未翻地耕种的良田全部耕种上。”

    薛万彻沉吟道:“派兵士用两天时间帮着翻耕播种,这个没有问题,只是……”

    大将军皱了皱眉:“薛将军有何为难之处?”

    “末将担心的事,合州本来就地多人少,大部分田都撂荒了的,这两个月的饥荒又死了若干壮劳力,劳力就更不够用了。只怕撂荒的土地会更多。我等派兵士帮助当地春耕播种,这很好办,虽然没有合适的工具,但我军数万人齐上阵,只翻耕播种,却也不是什么难事,应该能完成。但是,后面除草、灌溉、收获,这些怎么办?这么多田地,没有足够人力来照管,种子播下去,未必能收上粮食来,如果后面没有人来照料,甚至可能连稻种都收不回来的。”

    “嗯。”大将军点点头:“说得很有道理。”抬着脸又望向左少阳,嘴角有一抹讥讽,似乎在嘲笑左少阳顾头不顾尾。

    左少阳早已经想好此节,忙拱手道:“大将军,不知道现在我大唐境内还是否有叛乱?”

    大将军哼了一声,道:“冯将军和薛将军已经弃暗投明,举国再无贼人作乱了。对吧?两位将军。”

    大将军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他大军被包围在这里两个月,外界消息半点也没有,所以并不知道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叛乱。

    冯立和薛万彻互视了一眼,一起拱手道:“再无其他叛乱。”

    他们两人围困大将军大军的这两个月,时刻关注全国局势,也有派在各地的军情探马传来消息,得知此前叛乱的几股叛军都或者接受招安或者被歼灭了,目前国内的确只有他们这股叛军还在活动,现在他们也接受招安,那全国范围内的叛乱便已经全部平息。

    这个消息让大将军喜上眉梢,抑制不住的高兴。

    左少阳又问:“跟突厥的大战不知进展如何了?”

    左少阳忙拱手道:“我不是要刺探军情,我只是在想,如果国内已经太平,对突厥的作战我们如果又取得了重大胜利,打败了突厥军队。那我大唐是否还需要这么多的兵力?是否要让这些军队解甲归田呢?”

    左少阳这个推论来自于他对现在军事历史的一些了解,比如我军在抗美援朝停战和国内剿匪结束之后,总兵力减少了一半,因为和平时期,不需要维持一直庞大的军队,否则国家不堪重负。不过,他不了解唐朝的兵制,唐朝初期实行的是隋朝留下来了的府兵制,兵士同时也是农民,平时耕种,农闲训练,战时自带兵器粮食出征。这种兵制不存在裁军问题,但是,歪打正着,府兵制情况下,战争结束之后,兵士的确是要解甲归田的。

    大将军点头道:“本将军明白你的意思了,现在国内已无战事,虽然对突厥的战斗只怕一时还不会完结,不过,的确不需要如此多的军队征战突厥,大部分的将士特别是老弱之师都可以解甲归田,以弥补劳力的不足。但这需要皇上的决定。本将军回朝之后,会向皇兄禀报合州情况,派府兵留住合州耕种,同时向合州移民的。我想这件事皇上一定会认真考虑,多少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的。”

    第305章 满园尽是j鸭声

    左少阳大喜:“太好了,今天冬天连续几场大雪,所谓瑞雪兆丰年。土地都已经浇透,开春雨水也应该是不愁的,关键是中耕除草,必须有人手。如果能有大量军队解甲归田来到合州耕种,那合州百姓日子就好过了。”

    “嗯,你适才建议派兵士抢农时,耕地播种,这主意很好。只是还有一件,——稻种从哪里来?”

    “这个……”左少阳斜眼看了看大将冯立和薛万彻,没再说话。

    冯立和薛万彻二人低声说了两句,一起起身拱手,冯立道:“大将军,末将二人围困合州,以至百姓死伤无数,田地荒芜,这均是我二人之过,承蒙朝廷开恩,对我二人既往不咎,但对合州百姓造成的损失,我二人都有心弥补,决意扣除我二人两年禄米,以充合州百姓稻种之用。”

    这两人以前都是正三品的大将军,这一次招安,说好的条件之一就是官职品秩不变,仍然享受正三品待遇,每年的禄米是七百石,也就是七千斗。两年两人禄米折算为稻种,可以达到五万斗,基本上解决合州荒芜田地的稻种问题。

    大将军大喜:“好难得两位将军对合州百姓如此仁义,本将军替合州民众上下感谢两位将军了。”

    薛万彻和冯立惶恐躬身道:“末将无地自容了”

    “绰绰有余了”欧阳刺史捋着胡须微笑道,“有了大将军和两位将军的福泽,合州百姓就有了希望了。”

    “应该的”大将军嘿嘿笑了,对冯立和薛万彻道:“城中官军饿了两个月,已经无能为力,翻地耕种的事只能委托两位将军,率部帮助当地百姓翻耕碎土,修砌田埂,播下稻种。限时两天完成没有农具,就用兵刃,要把田地当自己的翻耕,不许偷懒耍滑,敷衍了事本王会派人实地勘查,有携带者,军法从事翻耕播种完毕,立即撤离合州,赶往各自戎卫之地,不可再停留合州,滋扰地方了。”

    冯立和薛万彻忙躬身领命。

    大将军又对欧阳刺史道:“两位将军已经说了,扣他二人两年禄米以冲稻种,这件事由你们负责上报朝廷办理,稻种先从衙门现有稻种支付,全部无偿随田赠送,算是朝廷赈灾的一部分,也是鼓励饥民留下来耕地的一个办法吧。”

    欧阳刺史和钱县令忙躬身领命。

    大将军又道:“刚才左公子说了,没有粮食,饥民就留不住,这是实在的道理,——这样好了,冯将军你们军队此前从各地抢掠来的大量粮草,除了留下两军班师及调往他处路途用粮之外,其余粮食,全部用于赈灾合州当地饥民具体方案由欧阳刺史你来制定,报本王审定。”

    冯立、薛万彻和欧阳刺史又忙躬身领命。

    欧阳刺史赞道:“大将军当真为民解难,真是黎民百姓的福泽啊。这下合州有救了。”

    左贵和左少阳也是喜不自胜。左少阳没想到自己的提议不仅完全被大将军采纳,而且还进一步采取济民措施,

    左少阳又道:“大将军,现在城外乱坟岗有大量的尸体没有掩埋,城中不少隐蔽地方也还有饿毙的饥民,现在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如果不赶紧处理尸体,很容易引起瘟疫的。”

    “嗯,说得很对,”大将军转头望向冯立和薛万彻道:“你们两在负责翻地碎土的同时,要派出足够人手去掩埋尸体,切不可造成瘟疫流行”

    两人急忙躬身领命。

    大将军又道:“本王今日就要班师回朝了,这场战乱,给合州百姓带来了苦难,死了很多人,本王回去会向皇上禀报,力争赈济灾民,减免税赋。欧阳刺史,钱县令,你们是合州的父母官,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合州一方百姓造福啊”

    欧阳刺史、钱县令急忙躬身领命。

    大将军招手将左少阳叫了过去,从长靴里取出一柄短剑,递给他:“这柄短剑随本王征战沙场多年,饮血无数,现在赠与你,以褒奖你的战功。”

    左少阳急忙诚惶诚恐接了过来,也不敢拔剑观瞧,只是两手托着,立即倒退数步,这才躬身称谢。

    大将军道:“行了,今日午时,本将军便班师回朝,诸位,后会有期了”

    众人一起起身,躬身施礼。

    会谈结束,左少阳他们告辞出来,官军押着几大车东西等着他们了,都是大将军赏赐的那些东西。白芷寒和苗佩兰听说大将军赏赐了耕牛之类的牲畜家禽,很高兴。

    他们运着大将军的赏赐回到瞿家老宅。

    路上,左少阳这才拔出那柄短剑观瞧,只见这短剑跟匕首差不多长,寒气森森,剑柄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宝石,阳光下闪着好看的五彩光泽,剑锷处,用篆体刻着“元景之剑”四个字。

    人说好剑能吹毛断发,左少阳拔了一根头发,放在剑锋上,迎风用嘴一吹,那头发飘然断成两截,果然是一柄削铁如泥的宝剑

    只是,这宝剑是大将军送的,而且镶嵌这么多珍宝,可不能随便这么带在身上,免得弄丢了,那就惨了。所以回到瞿家老宅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先把这柄短剑跟大将军书写的题字放在一起,好生收藏了起来。

    瞿家老宅里出去的人都大多还没回来,想必领粥的人太多了。在家的瞿老太爷他们听说大将军赏赐了这么多好东西,都高兴得合不拢嘴,特别是梁氏,更是喜极而泣,急忙让儿子给祖宗牌位上香进贡,祷告感谢。

    左少阳去找瞿老太爷,问能否将这些牲畜和家禽饲养在院子里,瞿老太爷笑着说,这宅院本来就是要赠送给他的,只是他一直不肯要。是否饲养牲畜家禽,由他自己决定。

    左少阳很高兴,立即进行布置。

    得亏现在有了瞿家老宅,地方大,要不然,这些个j鸭还不知怎么放呢。那五十尾鱼都是活的,直接倒进了荷塘里。鸭子都是水鸭,就放养在荷塘上。

    比较麻烦的是牛、猪和j,牛是不能关在山坡上的,不然会被饥民牵出去宰了吃掉的。左少阳拿钱让李大壮帮着买了些木头回来,在后花园的角落里修了一个牛棚,把两头牛关里面,又在旁边修了一个猪圈养猪。至于五十只j,不能放在后花园,不然会把白芷寒种的花草都琢烂的,再说了,左少阳还准备在后花园种些蔬菜呢。所以,就在圆角围了一小片地,用竹子编了篱笆,把五十只j圈在篱笆里饲养。

    一时之间,后花园里热闹非凡,猪的哼哼声,j的咯咯声,鸭子的嘎嘎声,耕牛的哞哞声,白芷寒布置的思情画意的后花园,成了牲畜家禽养殖场了。

    苗母主动请缨,跟左贵和梁氏说,这些猪牛j鸭鱼由她来照顾,反正现在也没有留诊病人,她腿瘸了,下不了地,但是上山打猪草割牛草,饲养牲畜家禽还是没问题的。

    左贵老爹见她如此热心,也就同意了。

    处理好j鸭之事,已经是中午时分。

    大将军中午时分率军开拔出城,他对合州已经恐怖至极,一刻也不愿意再呆在这里,便以民众饥荒,无心酒宴为由,连衙门践行酒宴都没参加,便率军匆匆告辞,班师回朝了。

    官军来的时候还算威武,离开的时候已经气息奄奄,这还是招安叛军之后,从叛军那里得到粮食,海吃几顿之后的面貌。

    樊黑脸临走之时,来到贵芝堂辞别,拱手感谢左家这一个多月来对他和手下兵士的关照,否则,只怕也饿死在这合州城里了。与左少阳连喝了三杯送别酒,这才拱手辞别而去。

    因为田地已经有冯立的军队帮着翻耕碎土了,左少阳自己得抢着催芽育秧。而种子预选第一道工序,别是晒种子。这两天日头不错,先晒种子。种子必须晒两三天,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生命力,干燥的种子也能促使发芽整齐。

    左少阳让母亲梁氏从对面杂货店蔡大叔那里买了不少簸箕,让苗佩兰帮忙把种子都倒在簸箕上,放在老宅后花园的小路上,池塘边的空地上,摊开了,放在日头下晒。放得满院子都是簸箕。

    池塘边已经用竹篱笆围了一个大圈,把水鸭放在里面饲养,而j和猪也用竹篱笆圈养起来了,不用担心会吃种子。当然,为了防止意外,还是让苗佩兰的母亲带着四个弟妹在旁边看着,并帮着不停地翻动稻种,晒透彻。

    随后,左少阳让姐夫带着自己出城查看田地。他要搞清楚自己的这些田地都在那里。左贵夫妻、苗佩兰和白芷寒、草儿等也跟着出城看。

    这些田大部分都是上等良田,灌溉水渠也一直在使用着的,在水渠旁边看见了历史书上曾经见过的灌溉工具翻车。

    第306章 刀枪剑g翻地忙

    翻车是使用人力踩动翻板来将水提上来的,劳动强度很大,而且提水高度有限,但是,合州是山区,田地都成梯田形式,大部分的田地都在远离水渠河道的高处,水渠的水无法用翻车运上去。

    左少阳问了苗佩兰、侯普等人之后,才知道这些田只能是望天田,也就是老天爷下雨,就有水就能种稻子,如果干旱,就只能用水桶一挑挑从山下水渠挑到山上田里灌溉。否则就只能撂荒。左少阳开始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唐初一个壮劳力,才能种五亩田。光是这挑水灌溉就受不了。

    左少阳父母老家的农村也是山区,很落后,连照明用电都只有晚上的两三个小时,还跟萤火虫似的一点亮。农用机械基本上都是手工农具,像抽水机灌溉这样的先进农机具买了也用不了,也没人愿意花这钱。

    当地给山坡上的梯田灌溉,是使用一种叫高转筒车的灌溉工具,在高处和低处各有一个大车轮,下面的一个是水车,连接两个车轮的是一个个的木桶,运用山区水源落差大水流急的特点,用水力推动水车,将一桶桶水运到高处,然后用竹管导引水流,到需要用水的田地里。

    左少阳已经将冯立将军的兵士要帮着全合州的田地翻土耕种的事情告诉了苗佩兰等人,此刻看完耕地情况之后,问苗佩兰道:“你以前说过,如果有耕牛,你一人能种十亩地,那是因为翻地等忙不过来,抢不过农时,现在翻地碎土有了冯立的兵士帮忙,你能种多少地?”

    苗佩兰扫了一眼眼前的田地:“如果是能用翻车灌溉的田,我能种三十亩。”

    左少阳微笑道:“如果我设计出一种不用脚踩也能让水吸上来的机械,你不用去踩翻车浇灌,你能种多少地?”

    苗佩兰很是惊讶:“真有这样的农具?”

    “有放心,我有办法。”

    “如果不用人去踩翻车灌溉,我能种五十亩”

    左少阳笑了:“还是不要这么累,你还要帮我种翻耕那十亩荒坡种药材呢,咱们就选二十亩来种好了,按照我的方法来种。我要让他们看看我们的新方法的好处。——不用太肥沃的田,免得将来他们说产粮多了是应该的。”

    “好就靠近上次我们选定种药材的那荒坡的二十亩地好了。这样也方便种药材。”

    这二十亩地虽然比参平整,但在远离水源的高坡上,没办法用唐初的翻车灌溉,属于下等望天田。不过正合左少阳的心意,如果能用下等田种出远高出上等田的产粮,才能说明自己的种植技术比其他人先进。从而达到逐渐推广现代种植技术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