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平凡的清穿生活 柳依华 TXT > 平凡的清穿生活 柳依华 TXT第11部分阅读

平凡的清穿生活 柳依华 TXT第11部分阅读

淑宁倚在场边的大树干上,望着在马场里骑马奔驰的两人,感受着迎面而来的初夏清风,闻着野花的香气,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最近实在是太压抑了,不但城里气氛怪异,连家里也仿佛有一股乌云罩顶似的。现在看着这绿草蓝天,好象最近的压抑都是做梦一样。其实小孩子哪来那么多坏心情呀?

    心情一好起来,她也仿佛少了些拘束,看看脚下绿油油的小草,起了童心,铺了一块手帕上去,便一屁股坐在上面,伸了伸手脚。春杏见了吓一跳,忙道:“姑娘,仔细这地儿脏。”淑宁摆摆手:“没关系,有手帕垫着哪,很舒服的,你也坐下试试?”

    春杏不是在大宅门里长大的小丫头,也是个从小在野外玩惯的,见小姐这样说,就放下了心,直接坐在草地上,学淑宁的样子伸展着手脚,两人互相看着笑了。

    “嗒嗒嗒——”不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淑宁抬头一看,却是哥哥端宁。他在妹妹面前刹住马,笑着问道:“妹妹要不要试试骑马的感觉?哥哥带着你跑,不怕的。”他的笑脸在初夏的阳光中,显得格外耀眼。

    在旁边侍候的马三儿连忙上来阻止:“端哥儿别胡闹,奶奶说了不许姑娘骑的。”端宁不在乎:“怕什么?有我呢,又不是叫她一个人骑。”

    淑宁跃跃欲试,现在听了这话更是没有顾虑了,当下跳起来,顾不上春杏的劝阻,把手伸给了端宁。端宁一把拉她上了马,就慢慢跑起来。

    起初淑宁还有些怕,但慢慢地,就放下心来,静静地感受着身下马儿身体的起伏,还有那血肉之躯中的隐隐脉动。端宁年纪不大,力气却不小,他环着妹妹的小身子,并没有抱紧,却扶得很稳当,让淑宁觉得很安全。

    红枣儿的速度快了起来,但还保持在安全的程度上。淑宁感受着迎面而来的风,眺望着与在平地上看时感觉截然不同的草地,觉得自己好像要飞起来一样。身后是一向可靠的哥哥,她一点都不害怕,反而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来。

    她开口说道:“哥哥,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你也常常抱着我到处转,还带我到街上玩?”

    端宁收回看向远处的视线,点点头道:“记得,那时候你真的很小,我一把就能抱住呢,不过你现在也很轻。”

    “我听说,小时候东厢那个姨娘把我们推进水里,是哥哥把我抬得高高的,我才没有事,可哥哥却大病了一场。”

    端宁在背后轻笑:“是呀,那女人着实可恶。不过你怎么突然提起这个?”

    淑宁摇摇头,笑着说:“没什么,就是觉得,有哥哥真好。”

    端宁笑了,揽着妹妹,继续稳稳地操纵着身下的马,跑了两三圈,才放缓了速度,重新在马场边停下。

    桐英早已在那里等着了,笑着说:“显见你们是哥哥妹妹了,在一起说什么悄悄话呢?”

    端宁放下妹妹,把她交到跑过来的春杏和马三儿手里,回头对桐英笑骂道:“怎么?刚才输给我不服气?那就再来比一比,看我再把你打个落花流水。”

    桐英也是不服气,高声嚷道:“再来呀,方才是我一时疏忽,如今你休想再赢我!”

    两人扬鞭再度上场比马去了。

    ====两小时后的分割线

    ====

    傍晚回到家时,佟氏早已从下人处听说端宁拉着淑宁上马一事,骂了儿子几句,不过到底是疼爱他,而且女儿也安好无事,便没再追究,刚好二嫫来回话,她就打发两个孩子回屋去了。两兄妹出了上房,互相看着偷笑。

    二嫫这时来见佟氏,却是来报告打听到的消息的。她左右望望无人,便压低了声音对佟氏说:“打听过了,上个月有个京城来的人,听人形容象是伯爵府里的吴新达家的儿子,我是见过他的,左脸上有颗指甲大小的黑痣。他在外头客栈里住了两日,有人看见他跟一个中年女人见过几面,还交换了什么东西。见到的人都说那女人就是杨婶。”

    佟氏眉头一皱:“那天杨婶来家里送新衣,隔天借口说漏了东西,又来了一回,就是她给秋菊那丫头传信的?”

    二嫫点点头:“看来是了。那吴家小子为了避人耳目,特地不上咱家找人,只悄悄儿买通杨婶,叫她帮忙送信。奶奶记不记得,那次杨婶来前,秋菊那丫头还是那副死气沉沉地样子,过后就精神起来了,见人说话还带笑。一定是京里庆哥儿写了信来,不知说了什么,让她这般开心。”

    佟氏想了想,便吩咐道:“这事儿你甭管,我也当没瞧见。小辈们行的这鬼鬼祟祟的事,我做婶娘的不好管他,只看那丫头日后的造化吧。只是那杨婶,日后再不能用了,你去留意城里还有哪个裁缝手艺好,下次就换人吧。”

    二嫫领命,下去了。佟氏在上房思虑良久,便拿出文房四宝来,准备给那拉氏写信。

    她没有明说庆宁暗中派人与秋菊联系的事,只是暗暗指出秋菊近来安份许多,心情也变好了,与刚来时的样子大不相同。另外,她还跟那拉氏提起近来奉天城中的暗涌,打听明年张保任满后,家中能否出力帮他谋个好缺。其他的关于家人身体安康,子女诸多事体,佟氏也杂七杂八地拉了一堆,就象往日的家常信件一样,写了好几张纸,拿信封封好,叫人开箱取了几个夏天特制的装了解暑药的荷包,拿帕子包了,预备明日一早,就叫人送回京城去。

    ========

    晚上要喝同事的喜酒,说不定几点回来呢,先把新章放上来,这个周末,我试着看能不能多更一章。

    多谢各位支持了~~~~~~~

    本文由 书包网 “蝶恋红尘”整理收藏

    欢迎光临shubao2 派派下载小说

    请勿将本文用于商业传播!

    四十一、任满

    时光飞逝,匆匆数月过去了。深秋时节,张保早早向府尹伊桑阿建言,依照旧例扶助城中贫民过冬,却遭到了拒绝。

    伊桑阿认为,府衙的库房存银原本就不多,前几年前任府尹玉恒为了赢取个人官声,大肆花费不必要的钱财,接驾时更是花了不少银子,如今库房里已是入不敷出,光是拨给日常支出就已经很勉强,哪里还有什么闲钱去白白养活街上的乞丐?他现在还在烦恼明年春天的官俸要从哪里来呢。

    张保却很生气,过去几年,库房一直是充足的,接驾时的花费虽然不少,但制作冰雕冰灯的主要原料却没花什么钱,有不少银子是从皇帝的内库支出,而且他记得周府丞曾经跟他提过,玉恒临走前交待账目时,还有数千两盈余。怎么可能只过了几个月,衙门的库房就变得“入不敷出”了呢?

    然而上司就是上司,对方后台强劲,不是张保这样的人可以对抗的,只好闷闷不乐地退了下来。

    他在公事房中呆坐半日,只是长吁短叹。苏先生走进来,问道:“大人定是碰了钉子了?府尹大人拒绝了吧?”张保闷闷地点了点头。

    苏先生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倒了杯茶,缓缓道:“学生打听到一件事,说不定可以解释府尹大人这种偏执做法的原因。”

    张保猛地抬头望向他,只听得他说道:“刚来了几个月的那位蒋府丞,他幕下的一个师爷恰好是学生昔日同窗,据他暗中向学生透露,原来玉恒大人曾经也是索相门下的官员,只是后来不知怎的,与陈尚书交好起来,不久就变得唯他马首是瞻了。如今的府尹大人,是索相的亲信,想必是对玉恒大人的作为十分不满,才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抹杀他的功绩吧?”

    张保听了,实在难掩心中愤恨:“就为了泄愤,他们竟不顾百姓的死活了吗?”

    苏先生冷笑一声:“他们怎会在乎这些?再说,库房里的存银的确不多了,可这些银子都到了哪里,大人想必也能猜得到吧?”

    张保默然。他自然猜得到,只可惜他人微力薄,什么也做不了。沉思良久,他抬首对苏先生说:“如今天气越来越冷,再不管不顾的话,奉天城内外又会有人冷死的,我不能眼看着这种事发生。既然府尹大人不愿出力,我就试着尽我所能去做些事吧。”他看见苏先生睁大了眼惊异地望着他,苦笑道:“想不到我这样的碌碌无为的平凡人,也做起好人来,想必是与佳友相处多年,也沾染了君子之香吧?”

    苏先生却敬重地说:“大人原就是君子。”然后又转而问道:“大人是想用自己的银子去救助那些贫民吗?可大人俸禄本就不多,如今那些……底下人孝敬的东西又多到了府尹大人手里,大人打算怎么办?再说,大人明年就……”

    张保只是苦笑:“能帮多少是多少吧。”他这两年也有积下一些银子,能多救一个人也是好的。

    佟氏对于丈夫的决定,并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吩咐底下人,从即日起尽可能地减少家用支出,换季的新衣服也不做了,然后,就是命令全家的女人,不论主仆老少,都开始赶工制作精美的绣品,淑宁问她为什么,她就说:“总要准备送回京的年礼。”

    好不容易挤出一千五百多两银子,张保命长福到城内外分批购入粮食、棉花棉布与煤炭柴火,其中因为土豆价廉,买得最多。淑宁出主意,棉线手套成本高,又不利于穷人做活,不如买细麻绳之类的,织成露指的粗手套,保暖效果或许差些,却很耐磨,更适合贫民百姓使用。张保采纳了女儿的建议。没多久,他就让人把东西分送到那些收留无家可归者的破屋中,那些人都千恩万谢。

    张保的做法很快传入府尹的耳中,他只是嗤之以鼻,但不少在奉天任职经年的官员,或公开或秘密地加入了这个行列,也在暗中以私财购入过冬用品,救助城中的贫民。他们大都觉得过去两年好不容易做出的成绩,如今几乎被人抹杀,但心中,说不定伊桑阿马上就被撤职了,结果好说歹说,皇帝才允许他留任察看,戴罪立功。

    同时,皇帝也知道了张保等数名低品官员以私财救助百姓的事,不但下旨嘉奖,还示意吏部将这几名官员去年的考评都列为优等。

    这一次朝中纷争,无论是陈良本还是玉恒都没有涉入其中,起码在表面上是如此。但这件事却再度引起索明两派的争端,随着数名官员的落马与新人的上位,原本作为导火索的奉天再度冻死人事件却渐渐淡出人们的眼界。

    这一番扰攘拖了两个月多才尘埃落定,等到伊桑阿再度从京城回到奉天时,张保家里已经在打包行李了。他当初上任是在秋天,却是因前任突发疾病死了,才接那人的任期做下去的,因此今年四月就任满了。京中伯爵府也来了信,催他尽早上路,免得再留在奉天与上司起冲突。

    不过才吃了亏的府尹大人还不至于马上就寻他的晦气,他还得提防跟着回来的几个监察御史会打小报告呢。

    城中受过张保救助的百姓听说他要走了,纷纷来向他告别。他们不懂得说什么光冕堂皇的话,却是真心将张保当成了大恩人,甚至有很多人从自己身上的衣服绞下一小块布,交给手巧的女人缝了一个小小的万民伞(其实应该是百民伞),张保拿到手上的时候,感动得热泪盈眶。

    淑宁自出生就在奉天长大,如今要离开,心中很是不舍,她决定要好好再看一遍这个城市,因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来。佟氏不放心她只带着春杏在身边,但长福长贵各有职司,马三儿又有差事要做,秋菊太过貌美,容易招惹事非,也不能派出去,而虎子年纪又太小了。最后是端宁自告奋勇充当妹妹的护花使者,他还找来好友桐英。有了这样一位熟悉奉天又身份显赫的向导,他们绝不可能会出事的。佟氏欣然同意了。

    他们首先要去的是城内的几条大街。虎子打头阵,淑宁带着春杏先走,端宁和桐英走在后面。端宁见桐英有些闷闷不乐,就回他怎么回事。

    桐英勉强笑笑,说:“上次来你家时,你额娘说话很亲切,今儿怎么变了?我听着有些别扭。”

    端宁并不在意:“上回她只知道你是我同窗好友,并不知你身份,说话就没有忌讳。后来别人告诉她了,她今天才会恭敬些,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桐英却有些闷闷的:“从小到大,除了跟我一样的人,别人都对我毕恭毕敬的,看我的时候都看的是我的出身。只有你一个,眼里看到的是我这个人,说话行事都只把我当普通人看。你妹子也是如此。你额娘上回把我当成是子侄辈那样与我说话,其实我心里很高兴,今天她改了态度,让我很难受。”

    端宁放慢了脚步,转头去看他:“你一向是个豁达的人,怎的今日哀怨起来?真不象你。”他躲过桐英的一个拳头,笑着说:“想那么多做什么?我额娘对你恭敬些,只不过是人之常情,又没特别巴结你,你有什么好难受的?我们去玩吧。”

    桐英笑了,便拉着他急步跟上淑宁他们。

    他们一行人,走遍奉天的大街小巷、市集店铺,又跑去看城郊的青山绿水。两个少年骑着马,虎子驾一辆小车载着淑宁与春杏,一路说说笑笑,全当是在春游了。

    等到他们游完最后一个地点,准备回家时,桐英拉了端宁一把,后者就会意放慢了马速,两人落在马车后面。

    桐英说道:“后天你们就要走了,我恐怕没法去送,今天怕是最后一次见你。日后不知能否再见面,但无论如何,你别忘了我这个朋友。”

    端宁郑重点点头,说:“我会给你写信的。”

    两个少年好友互相捶了对方一拳,相视而笑,却听得前面淑宁叫他们:“哥哥,桐英哥,你们在做什么?快走啊,再晚城门就要关了。”两人连忙跟了上去。

    ==

    奉天部分结束了,女主一家即将前往京城,然后在大家族里生活,这段经历可能不太让人愉快,但却非常重要。而且即将有一个重要的角色要出现了,各位猜猜是谁?

    角色一多,情节一杂,事情就麻烦起来,我之前其实已经漏了不少情节了,比如端哥儿的生日啦,新请的厨子啦,现在只好挪到后面去了。

    本文由 书包网 “蝶恋红尘”整理收藏

    欢迎光临shubao2 派派下载小说

    请勿将本文用于商业传播!

    四十二、回京

    起程回京的日子最后却拖了几天。因为佟氏身体不适,请大夫来诊断时,却发现是她怀孕了,已经有了将近三个月。张保喜出望外,为保稳妥,要等到满三个月,胎儿稳定了,才起程。佟氏红着脸接受了丈夫的体贴安排。

    他们最终是在暮春四月离开奉天,踏上回京的路程的。淑宁陪着佟氏坐在车里,侍候她起卧,闲暇时,便听母亲讲述京城伯爵府的事。

    她的祖父,名叫哈尔齐,封爵是一等威远伯,承袭自跟随太祖皇帝东征西战的太祖父。祖母伊尔根觉罗氏,娘家是红带子,只是已经没落了。祖父一向少管家事,但祖母却是整个家族的掌控者,最不能忍受有小辈违逆她。

    大伯父晋保,还有大伯母那拉氏,近一年多来常与自家父母通信,算是比较熟悉的了。大伯父原在城西大营,现在被调到禁军,官职是正三品参将,目前是几个兄弟中官职最高的人。他与大伯母育有两子一女,分别是长子庆宁、次子顺宁和次女婉宁,另外还有庶出的长女芳宁和幼子安宁两个孩子。庆宁已经娶了妻,媳妇儿是李家的小姐。次女婉宁,以美貌和聪慧名闻京师,深受祖母宠爱。

    二伯父兴保,如今闲赋在家,但手下操纵了几家大酒楼和店铺,日进斗金,等于是掌握了全府的重要财源进项。二伯母索绰罗氏,娘家是世居吉林的望族,与二伯父生了二子一女,按家族排行来讲,是三子诚宁、四女媛宁和年方六岁的五子伟宁。其中媛宁只比淑宁小几个月。

    四叔容保,是宫中侍卫出身,在天津大营历练了几年,当了个游击将军,前几年刚回到京城,重新当上侍卫,品级倒是比以前高了。娶妻沈氏,娘家是世代书香,不知为什么将女儿嫁给了一个武官。两人挺恩爱的,有一个年方三岁的儿子,叫做淳宁,排行第七(大房的安宁排第六)。

    这些就是他们家所有的直系亲属了。

    淑宁差点没被那一堆的“宁”给绕得头昏脑涨,多亏佟氏不厌其烦地来回讲,她才把所有的人名与排行记住了,然后是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我家有那么多亲戚呀?而且都是要在一个家里生活的那种。

    然后佟氏又告诉她,除了这些是一个家里头的人以外,还有一位姑妈,比自家老爹长两岁,闺名叫福丽,婆家也是世代勋爵,丈夫叫那日德,有一个与端宁同龄的儿子叫阿森,一个女儿叫絮絮,今年也十岁了。姑父那日德在江南做官,他们一家都跟去了,因此并不在京中。

    佟氏就这样啰啰嗦嗦地介绍着伯爵府里一大家子的情况,累了就躺下来睡一会儿。淑宁很孝顺地坐在边上,时刻?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