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平凡的清穿生活 柳依华 TXT > 平凡的清穿生活 柳依华 TXT第32部分阅读

平凡的清穿生活 柳依华 TXT第32部分阅读

是一回事,每天起早摸黑上学又是另一回事了,现在他连和朋友们一起玩乐的时间都没有。如果上课不认真,先生还会打板子。父亲是嘱咐过的,一定要先生严厉管教,而且每隔几天父亲就要检查他的功课,根本没机会偷懒。在这样的高压下,虽然端宁的确有了进步,但也起了逆反之心,凡事只要达到要求,就不想做得更好,因此他的功课长期只处于中下水平,却不打算更用功了。

    这天端宁下学回来,天色尚早,他留在房间里看书,一刻钟才翻得一页,眼睛倒是往窗户外头看得多些。正百无聊赖之际,他忽然看见小妹淑宁摇摇晃晃地走进来了,伸出小手对他笑:“哥哥,哥哥~~”

    端宁眉开眼笑地,一把抱起淑宁:“怎么来看哥哥了?我可好久没跟你一处玩了。”

    “哥哥在做什么?”

    “做功课呢,正看书。”端宁抱着妹妹坐回座位上,指着桌上的书本纸张给她瞧。

    “指得好,正好撞上门来了。”淑宁暗暗想道。她指着纸上一个字,问:“这是字吗?是什么字?”

    “这个呀,是‘远’字,是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意思。”

    “那这个呢?”

    “这个是‘亦’字。”

    “这个,这个呢?”

    ……

    端宁很惊奇地发现,只有两岁多的小妹妹非常聪明,无论是什么字,只要教过一遍她就能记住。有两次他念了白字,居然被妹妹指正过来了。这真是太没面子了!他都七岁大了,居然还不如两岁的小丫头?!!!真是奇耻大辱!!!他决定要发奋努力,绝对不可以再被妹妹指出他念了白字!!!

    小孩子心思简单,端宁这个真小孩很轻易地就被淑宁这个西贝货给套住了,不但每天放学回来都教妹妹认字,而且自己还学得更加认真了。以前偶尔会出现的白字,再也没有出现过,对于先生教的经史名篇,也渐渐熟悉起来,虽然算不上十分优秀,比起原来那勉强过关的成绩,已算得上是飞跃性的进步。张保几次从丁先生处听到赞扬,都感到十分欣慰。回家告诉佟氏,更是让她高兴得破例做了一大桌好吃的,慰劳读书辛苦的儿子。

    端宁教妹妹认字的事,不到一个月就曝光了。幸运的是,张保和佟氏都没有阻止,只是为了不增加端宁的学业负担,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了佟氏。

    端宁原本教给淑宁的,都是他自己的功课,是《论语》。但佟氏接过教鞭,却从《三字经》、《百家姓》交起。淑宁早在前世就学过这些,但郁闷归郁闷,她还是得乖乖地重头再学一遍。所幸她学得很快,没过多久,佟氏就开始教她写一些简单地汉字了。

    这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后死了。佟氏与这位新封的皇后是同族姐妹,小时候也常见面,因此难过了好几天。由于国丧,未来三个月内所有有爵位的人家都要禁婚嫁,一年内要禁止宴乐,京里许多大户人家都纷纷遣散家养的乐伎优伶,有些人家就把这些小戏子转成了丫环小厮使唤。伯爵府也不例外,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人手。人手的充足使得二嫫没了用武之地,于是又要被送回奉天来了。

    中秋前夕,又到了送礼回京的时候了。虽然国丧期间不能大操大办,但节礼还是不能少的,佟氏省吃俭用了一个月,张罗了一车东西让长福送回京城。长福回奉天时,就带了二嫫回来,顺道一起来的,还有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叫成昆。不过他可不是金庸老爷子笔下的那位大j徒,而是绿营退伍兵一名——伯爵府送来给小端宁当骑射教习的老师是也。

    这下可把端宁乐坏了。他终于不再需要整天坐在书桌前啃四书五经练大字了。有了张保的命令,他每天放学回来都能在外头骑上大半个时辰的马。等他再大些,时间还会加长,而且还有机会学射箭、刀枪和打猎。这怎么能不让他兴奋呢?

    这位成昆老师,虽然有些沉默寡言,腿也有些跛,看着似乎有点落魄,好像不太可靠的样子,但实在是有真本事的。骑术好是不用说了,他只来了不到十天,连盛京将军都知道张保家来了一位骑术高手了,除此之外,他射箭还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百步穿铜钱等等都不在话下,难得的是还会三连发、五连发,还发发中红心。这样的高手,伯爵府是怎么找到的啊?

    成昆不爱说话,但也耐不住别人磨,到底还是透露了一点,加上旁人从几个新来的回屯旗人那里打听到的消息,终于知道了他的来历。

    原来他是京郊绿营的一个小军官,因为本领高强,已做到了把总,但他生性耿直,又不会讨好上官,对下属又严,所以在军中颇受排挤。去年秋天时,他出营办事,见到有权贵子弟欺凌一对卖唱的父女,就上前救人。谁知那对父女一脱身就快速逃走了,那帮权贵子弟丢了美人,拿他出气,他只身难敌对方势众,被打断了一条腿。回营后,上司不但不替他出头,还埋怨他多管闲事。因为没什么人关心他,他才发现过去自己做人有多失败,于是觉得心灰意冷。他伤势严重,断了的腿接回来以后,还是有些跛,上头认为他不能再做军官,就给了他遣散银子,让他自行谋生去,却把他的缺拿出去做了人情。他的积蓄都拿去付医药费了,几两遣散银又能做什么?所幸有个昔日同乡帮他做保,他从前又曾有过盛名,才得以进了伯爵府当个骑射师父。但他的性格还是一如往日的耿直,处处受排挤。这次三爷张保写信回京要求给儿子找个师父,人人都当是个苦差事,怕一去奉天跟着个出不了头的三爷,就再也没有了前程,所以无人敢应,最后把成昆推上来当了冤大头。

    张保知道此事,倒有些佩服他的为人,对他的遭遇也很同情,因此对他很客气,还吩咐全家,对成师父绝不能怠慢。

    成昆原以为来了以后会受苦,不料这份差事轻松得很,主家也很和气,下人们都不排挤他,倒觉得比往日京中更舒心。他心中感况下,淑宁获得了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翻阅史书的机会。

    张保是个读书人,平日来往的也多是文职官员,在奉天住了几年,家中已有不少藏书。除了四书五经和各种时宪书籍,就算史书最多。淑宁通常拿一本浅显易懂的书做掩饰,暗地里却查阅那些大部头。越看书上记载的历史,她就越觉得糊涂。这个世界似乎与她原来所知的历史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历史的发展可以说曾经发生过多次岔道,但奇怪的是,总会拐回原来的道路上来。

    比如说,三国时的汉献帝,不再是原来历史上碌碌无为的受气包,反而是十分精明强干的一代明君,做了很多事,把三国时期的百年纷争局面大大改变了。但他的继任人却因为偏听偏信,导致朝臣独揽大权,经过几十年的混乱局面后,司马家族成功发动政变,开创了晋朝。

    再比如说,唐朝的高宗年间,虽然武皇后依然干预朝政,但唐高宗李治却没有得重病,也没有把朝政交给老婆,所以女皇帝没有出现。继承高宗皇位的原来应该死掉的太子李贤,因为没有子肆,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李旦,然后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当上了太子,于是历史的车轨在稍稍拐了一个弯后,又再拐回原来的大道上。

    再比如,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本应导致朝廷党争,但却意外地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连当时的国力也大大增强。当时的政界名人中还出现了一位叫“王静庵”的驸马,发明出厉害的火器,使得宋朝军队战力大增,把西夏都干掉了。宋朝因此繁盛了上百年,被称为“神宗中兴”。可惜之后的下任皇帝命不长,下下任皇帝则是没生下儿子就突然病死了,只好从宗室中选择继承人,新皇帝的庙号也是徽宗,十分爱好书画丹青,以致朝政败坏。而同时蒙古却兴起,最后还灭了北宋。不久后,南宋就建立了。

    这类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淑宁虽然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但好歹看过不少穿越小说,她已经开始有点麻木了。看来她穿越的,不是真正历史上的清朝,而是一个类似于平行世界的历史上的清朝。在这个世界,穿越是常常发生的。虽然一般人不知道,但穿越者几乎是横贯历史的每个时期。但无论他们怎么改变这个世界,历史总会回到原本的轨道上。或许会留下一些印记,一些改变,但大体的走向是一样的。

    淑宁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的心情,此刻她可以说是又悲又喜。悲的是她所掌握的一点历史知识看来是靠不住了。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历史是会改变的,虽然过后会回到正轨上,但只要有一个穿越者存在,就有可能改变,而且穿越者常常有(她自己就是一个);喜的是,她不必担心自己做的事改变了历史,会导致有不好的结果。她以前曾经听说一个理论,穿越者回到古代改变历史,会产生连琐反应,导致后来的事全都发生改变,甚至影响到了穿越者本人的出生,那么他就会完全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这种理论对淑宁是有一定影响的,但现在她就再也不必担心了,就算放开手脚,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必担心会影响到未来的自己(根本不是在一个世界上,怕什么啊)。

    书房中除了史书,还有几本讲述民生和各地风俗的书本,淑宁也翻看过,倒是解决了几个一直记在心头的疑问。比如说玻璃,原来是北宋那位王驸马发明的东西,工艺一直是由皇家保密的,虽然后来因为战乱而失传,却在明朝时复兴了。相传是从江南一带开始,接着传到山东,然后流入北直隶。起初也是奢侈品,后来做的人多了,就越卖越贱,发展到普通人家也用得起的地步。但清兵入关后,许多玻璃匠人逃到南方,又因为种种原因,折损极多,现在又变成了贵重东西,只有富裕人家才用得起了。

    听着好像是《明朝五好家庭》。

    但她已经麻木了,无意深究下去。

    常常翻看书籍,使得淑宁的气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她为了取信于家人而变得幼稚的行为举止,已经无法再假装下去。幸好家人以为她是看多了书的原故,并没有起疑心。佟氏也因为女儿变得稳重,说话做事有条理,而感到是自己教导有方,很是自得,完全没有怀疑。端宁更是因为见到妹妹才学有盖过自己的倾向,而感到压力大增,只好更加努力地学习,以维持做哥哥的尊严,这点倒是全家乐见的。

    家人没有起疑心,令淑宁更加放宽了心。她决定要做一些事,稍稍改善一下平时的生活。首先做的,就是整理书房的书。

    张保并没有好好地整理书房,总是把爱看的书放在趁手的架子上,其余的就按类别放好,并未仔细记了,要找书时,常常要找很久。淑宁按照以往看过的图书馆的法子,按照书本类别分架子摆好,再按照书名首字笔画顺序,把这些书好好排好了,做些小纸条,用天干地支结合中文数字做上编号,粘在书脊上。另外做了一个大本子,用整整齐齐的小楷按类别写上所有书的书名和编号。这样一来,要找什么书,就去查这本索引册子,再按编号去书架上找。看完了书,也可以按照编号把书放回去。这个法子开始时张保和端宁都不大习惯,但过了几天,就发现其中便利处。就算是负责打扫书房的马三儿,也不再烦恼因为不知书的内容而常常放错架子了,他只需要依照编号放好书就行。

    张保越来越觉得这个法子好用,某日,他在衙门里办理文书时,灵机一动,觉得可以把自家书房的索引法用到公事上来。

    本文由 书包网 “蝶恋红尘”整理收藏

    欢迎光临shubao2 派派下载小说

    请勿将本文用于商业传播!

    十二、摆宴

    张保把所有京旗回屯事务的文书重新理了一遍,按年头月份排好安置,然后再做些小标签,也用天干地支结合中文数字做成编号,然后另编了一本索引册子出来,按地点分成几大类别,下面又设有人口、牲口、农具、种子等几个小类别,将所有文书的标题做了个索引。要查什么文书,只管按编号查就行,不必再像往常那样在文书库查半天。

    这个法子得到同僚们的一致称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奉天府尹听闻,也亲自来瞧过,满口称赞。张保很是自得了几天。过了两日,就有风声传来:府尹大人正在查看张保的履历,有感他多年勤勉,打算把他调进府衙去当正式的属官。

    这可是个好消息。以往张保是以户部主事的职位协理京旗回屯事宜,在衙门做事几年了也没有正式的“名份”,品级不上也不下,处境尴尬,但如果正式调进奉天府衙,就有了升迁的希望。全家都怀着,等待着确切的消息到来。

    果然过了一个多月,吏部的调命下来了,张保升任奉天府治中,专事文书档案的管理。张保接到任命那天晚上,忍不住在妻子跟前流了泪。在六品的位置上苦熬了这几年,总算升上五品了,而且是越级晋升。奉天府直接受京中管辖,府尹的靠山来头极大,跟在他属下做官,不出几年,就能出头了,再也不必看家族脸色。

    京里伯爵府也有信来,恭喜的同时也旁敲侧击地打听张保是不是攀上了什么大人物,要他为家族多说好话,别忘了给家族多捞好处,也别忘了家族为他升迁出的力。张保冷笑一声,将信放到一边不理,直接到新岗位上任去了。佟氏代夫回信,只说家中一切都好,张保因为多年来办事勤勉才得了上司青眼,日后在职位上也必然会战战兢兢做好本份,请家人放心,云云。

    且不说京里收到信会有什么想法,张保到了新职位上,倒的确是战战兢兢。虽然按自己的法子重新整理了府衙里的文书,但又觉得这种索引法还有不便之处,有时遇到只记得大概内容的文书,或是要对比不同时期讲述同一件事的文书,索引册子就有些不够用了。他苦苦思索几天,才想到可以做另一种索引,专按事件分类,然后还是觉得不够,又再做了一份按时间排序的,前后花了个把月才完成,试用了几天,果然很方便,就开开心心地写起文书底稿,心情好,思路也顺,简直是思如泉涌,笔下生花,写的好几份文书都得了上司称赞,直说府衙的文书乱了几年总算有人整理,调他来真是调对了。张保脸上整天挂着笑,与同僚们说话也是和颜悦色,甚至还会帮着别人做事,结果人缘好得不得了,诸事皆顺。

    张保简直觉得人?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