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 第一百八十七章又是一年丰收

第一百八十七章又是一年丰收

。”张雨坐到关平的身边,伸手握住关平的手,柔声说道。

    有点神经质的关太守,关小君侯,晚上都有点辗转反侧,张雨是枕边人,自然清楚,女子可摧刚化柔,张雨乃是如水一般的女子,自然柔声以对。

    关平闻言心下安定,满足。

    不过关平是个混蛋,安心之后,又是酒足饭饱,关平怪笑一声,然后扑到在了张雨伟大的怀抱之中,使劲蹭蹭。

    那跟在张雨前来书房的两个女婢立刻羞红了脸颊,连忙退了出去。

    关太守却是头一次执掌一方,做一方父母官,一方诸侯,今年秋收又至关重要,所以难免紧张。

    但其实房陵百姓,官吏,士人,商人,房陵有将近三十万成年男女,这三十万成年男女有九成九都知道,今年必然是一个丰年。

    必然是家家户户粮仓充盈,不仅不用担心明年吃用,更可以卖了粮食,多买布匹,制作新衣裳。

    也可多买一点肉,过的好一点。

    风调雨顺。

    太守仁德,境界安宁,没有兵革。

    天在助我,官在助我。

    如何不能过上好日子?

    房陵上下,洋溢着一股肉眼可以看见的喜悦气氛,人人带笑,沉浸在秋收之前的喜悦之中。

    必然是大丰年。

    关平初为太守的时候,曾经去山上打猎,遇到了一伙张氏山民,那一次的相遇,乃是关平对于黑户山民招揽行动的开端。

    这伙山民经过关平的劝说,终于带着山中的族群下来了。为首之人,便是张邦。后来组成了张家里,张邦是里长。

    张邦家是个大家族,三个儿子,许多孙辈,曾孙辈,成年人口足有二三十位。

    张邦也是德高望重,关平下令征召徭役,修葺道路的时候,张家里也分到了名额,张邦把自己两个孙子给派了出去,后来还得到了工钱,张邦不由感慨太守仁德。

    后来关平派人寻访郡中的孤寡老人,带子寡妇,以及七十岁以上老人,供给米肉。张邦年七十有余,自然榜上有名。

    张邦德高望重,家里边又有三子,多名成年孙子,儿孙也是孝顺,不需要,也不愿意官府供养,但张邦还是接受了这每月的米肉。

    为何?

    这便是子贡赎人。

    所谓子贡赎人。

    起因是鲁国的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遇到了给外国人做奴婢的鲁国人,可以赎回,所花销的钱,官府会负责。

    这是一条善政。

    子贡有一次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便赎回了一个奴隶,但他拒绝了官府给的赎金。子贡的师父孔子就责怪子贡。

    鲁国的这条法律,是善政。因为这条法律,所以人们可以不顾忌的赎回鲁国在外做了奴婢的国人。

    但子贡拒绝了官府给的赎金。人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迟疑,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有钱人。

    如果这个鲁国人赎回了在外国做奴婢的本国人,去官府领赎金,别人会不会嘲笑这个鲁国人?

    如果不去领赎金,那又舍不得钱。

    久而久之,鲁国的这条善政恐怕就要荒废了。

    这便是子贡赎人。

    官府的善政,必须全力支持。张邦德高望重,又孝子贤孙众多,不需要官府供养,不愿意官府供养。

    但是张邦却还是接受了每月米肉。

    正因为这是善政,张邦不会因为自己的道德水平高,就拒绝米肉,而毁坏善政。

    张邦是真正德高望重的老人。

    张邦为里长,但张家里这么小,又没有多大的事情,有事情也会由民众自己商量解决。所以张邦日常很闲,以教育孙子,曾孙,张家里内小孩读书识字打发时间。

    这几天秋雨绵绵雨势不小,孩子们都在家中,张邦也难得清闲,便坐在床边看雨。

    张邦也不担心这秋雨,因为雨很快就会停了,耽搁不了今年的秋收。

    而想起今年在山下的生活,张邦感慨万分啊。山上太苦,太苦了。所以他才决定下山为民,重新入了户籍。

    而事实证明,这个决定真的是英明神武啊。

    太守明府,境界安宁没有兵革,今年又是风调雨顺,秋收之后,必然粮仓充盈。

    这日子,可要比山上好多了。

    反正今年肯定是个大丰收。

    而所谓的丰收,就是每亩至少产二百斤粮食,这个标准,便是丰收了。

    而现在肯定是大丰收了,就是产粮是多是少的区别了。

    张邦虽然年轻的时候读书识字,但自从做了隐士之后,每年便与土地打交道,种了几十年的地,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