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娇宠冬官 > 第四百三十三章 利益之争的后患

第四百三十三章 利益之争的后患

,“诸位以为呢?”

    很快就有几人出列,表示附议。

    元哥儿点头,看两位宰相,“两位爱卿怎么说?”

    左相现在一心求稳,才不想跟活力十足,且憋着一肚子火气的袁宝儿生杠,当即拱手,“臣静听圣裁。”

    话外音就是,你说了算,你说啥是啥,我没意见。

    元哥儿有些惊讶,没想到左相这么识相。

    不知怎地,心里还有点遗憾呢。

    右相心里骂了句,却不能跟着附议。

    因为那言官就是他捅出去的,后面附议的也是明里暗里跟他站在一处的,若他不拿出立场,那些人恐怕就不那么好用了。

    所以,虽然心里再骂,右相还是站出来,“臣以为,闵大人言辞有些过当,但事出有因,倒也能谅解,只是那韩家小儿,确实有些不妥。”

    元哥儿哦了声,换了个姿势,一副你快说说看的样子。

    右相这会儿已经琢磨好了,不急不缓的道:“大律自打颁布之后,确实遏制了前朝许多陋习恶习,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当年,参与编撰的都是闻名久矣的大儒,其中三位更是被奉为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

    “这样的人才写出来的东西,又岂是随便一个小子能够理解的?”

    袁宝儿轻轻的笑。

    右相倒是没说是或不是,但他字里行间都在说韩安云的不是,同时他还挑起门派学说的对抗。

    要知道,那三位堪比圣贤的人物,如今门下弟子也不少,就是朝堂之上也有几个偏向那几人的主张。

    元哥儿也读过那几位的文章,眼见情况朝着不利于袁宝儿的方向发展,不禁担忧起来。

    与之相对的,右相那些拥趸很有些得意的斜睨过来。

    袁宝儿沉吟片刻,上前一步,“三位先贤的才学很值得敬仰,但更让我仰慕的是他们的品行。”

    “冯老古稀之时,曾因如何浇水与老汉起了争执,过后发现自己错了,便诚心向老汉道歉,并虚心求教,那时他说,他非圣贤,更非神仙,只能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绝不可能事无不知,所以当有惑不解,便要请教更懂的人,而非闭门造车,误人子弟。”

    右相眉头微皱,这话实在太过浅显,总感觉是袁宝儿这厮在蒙他。

    “大人可是不信?”

    袁宝儿道:“那就去看冯老学生的笔录,那上面详细记载了冯老晚年之时,与他生活在一处的趣事。”

    右相见她说得言之凿凿,也有了些怀疑。

    他隐晦的看向身后,那位就是冯老的忠实拥趸,曾酒后以冯老不入门弟子自称。

    那位正在连连点头,显然他也曾经看到过这话。

    右相脸色顿时沉下来,不是好眼神的盯袁宝儿。

    不是说这丫头不学无术,只会写偏门的玩意儿吗?

    袁宝儿朝他呲牙一乐,心说傻了吧,惊了吧,没想到她还知道这个吧?

    谁叫她有个知识渊博的外祖呢。

    这些事可是外祖当睡前故事,就给她听的呢。

    危机如船过水湾,悄然无息的平息了。

    这次的弹劾也就这么的不了了之了。

    言官有些不甘心,但木已成舟,再争辩就把目的暴露出来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但遮羞布还是要拿一拿的。

    右相心有不甘,奈何这事已经过了明路,表面上他已经不能做什么。

    但他并不甘心。

    当年,为了确立自己立场,他做了好些事情,其中就包括如何处置韩家。

    左相一贯沽名钓誉,哪怕心里想处置韩家一干亲近先皇后的拥趸,面上也是一副和善慈和的模样。

    但在背地里,他却以地位相要挟,逼迫右相做他手里的刀。

    右相当年也是确定了他们没有翻身机会,这才狠下杀手,为了杜绝后患,他一度也是找了人的。

    然而,韩家这小子命大,竟生生逃脱开来。

    他那时还有些不安,不过看在他还算老实的份上,勉强放过。

    却不想,他这难得的心软,却给自己留下了后患。

    小皇帝很明显对韩安云很感兴趣。

    看他那架势,似乎并不在乎当年的事情,这就给了右相很大压力。

    且修订大律,非同小可,参与之人定然千古流芳,右相自己也是想参与进去的,奈何他身为执掌权柄的三巨头之一,哪怕是为了表面功夫,也不能加入。

    因此他就想把儿子推荐进去,让他沾个名头,将来举官之时,能够站得更高。

    右相心里盘算得好好的,他先举荐几个门下学生,以左相和顾晟的顾虑,定然不会应允,到时候他就卖个惨,多推一些,再适时的推出儿子。

    有一有二,不能有三,以左相的伪善,定然会把儿子安排进去。

    哪怕只是个打杂的也不要紧,只要最后能有署名就好。

    不得不说,右相想的挺深。

    这盘算要是告诉顾晟,顾晟也得点头。

    因为左相就是这样的人,他喜欢凡事留一线。

    但是现在,右相的盘算肯定不成了。

    因为那个辩论台和韩安云,很多的朝臣和百姓们都知道大律的利弊。

    韩安云还怕百姓们听不明白,在没有辩论的时候,就在台上讲解大律,并请台下人讲自己遭遇,他会因地制宜的根据大律给出相应意见。

    要知道,大律可是足有一尺来厚,哪怕是吏部和大理寺的官员,都谁敢说自己都啃透。

    但他能。

    如今,他的名头响彻京都城,有他在,根本不需要什么杂七杂八的人。

    就算有,右相也相信,他是绝不会容忍给仇人的儿子便宜占的。

    右相有些焦虑,一连几天都闷在书房。

    只是他时常呆在那里,家人并没有察觉,只有他小儿子某天端了茶点过来。

    右相正捏着笔想事,见他来了,便示意他坐。

    小儿子放下托盘,温声道:“阿爹近来脸色有些不好,可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右相眉头微动,笑了笑,“你如何这么以为?”

    小儿子道:“阿爹从前虽然也忙公务,可是没过一两个时辰都会去花园散步,喂喂池子里的鱼。”

    “可是近来,您都不曾过去,池子里的鱼都饿得抢胡饼了。”

    右相笑,“你倒是挺关心我啊?”

    160337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