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 第两百六十九章 前装线膛枪问世

第两百六十九章 前装线膛枪问世


    “赶紧的,从一百步的靶子打起。”

    秦川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往后退了几步。

    黄六喜苦着脸,把火药倒进枪管,拿着那颗造型奇特的子弹看了半天,这才装进去,然后把枪架在身前的木桌上,低头瞄准。

    说来也怪,黄六喜当初被鸟铳炸膛炸得半死,捡回一条命之后,枪法就越来越准,好像火枪这玩意欠他了一张脸,得给他还债似的。

    一百步的距离,对于线膛枪来说毫无难度,普通士兵都能打得中,黄六喜更不说了。

    “砰”一声枪响后,秦川举起望远镜仔细看了看,然后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正中靶心。”

    黄六喜有些难以置信,拿起自己的望远镜看了看,“嘿”地一声乐了。

    “大当家的,俺用最好的自生火铳,在一百步外也没打这么准,你弄的这劳什子线膛枪还不赖。”

    “别废话,往下打。”

    “好咧。”

    黄六喜再次装填,瞄准一百五十步外的人形靶,一共打了三枪,全部中靶,最准的一枪离靶心只有两寸,差的那枪偏了五寸。

    黄六喜开始兴奋起来了。

    接着是两百步的人形靶,这次,三枪有一枪脱靶,另外两枪也偏得厉害,一枪打在人形靶小腹位置,一枪集中靶子下部的边缘。

    黄六喜用望远镜看了好一会之后,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罗大牛等围观的关帝军大小将领也一片哗然,两百步外,三发中二,若不是他们亲眼所见,他们打死都不信世上有打这么远还如此精准的火枪。

    明朝一步约等于后世的一米六,两百步就是三百二十米左右,虽然有桌子架枪,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击中目标除了证明黄六喜枪法好之外,还证明这支线膛枪性能很不错。

    紧接着又到两百五十步,这次黄六喜只打中一发,而且是堪堪击中人形靶下端的边缘,只勉强算中。

    此后,三百步和三百五十步,他全都一枪没中。

    尽管如此,黄六喜仍兴奋得不行,其他几个神射手也在旁边跃跃欲试,想试一试这支打得又远又准的神枪。

    秦川则皱着眉头,挠了挠脑门。

    他记得后世的资料记载,十九世纪欧洲用米涅弹的前装线膛枪有效射程能达到五百码,也就是四百六十米,相当于两百八十步。

    有效射程的意思是,能达到预期精度和威力的距离。

    可这支线膛枪超过两百步之后,准头就大幅下跌了。

    黄六喜的枪法没问题,但两百步之后,准头就差了好多,难道是枪的问题?

    还是……

    秦川忽然一拍脑门,暗骂自己傻了。

    标尺问题。

    他没把标尺搞出来。

    子弹出膛后是呈极轻微的弧线飞行,飞出一定距离后肯定会有下降,而人的眼睛和照门、准星是呈直线的,按以前的准星照门来瞄准射击,精度肯定会受影响。

    难怪两百步后的子弹越打越靠下。

    明白问题出在哪之后,秦川又让其余几个神射手试了试那支线膛枪,然后把那支线膛枪固定好,开始测弹道和标尺。

    秦川花了整整一天时间,通过不同高低的标尺位置,结合子弹落点,通过综合数据不断测试,最终把一百步、一百五十步、两百、两百五、三百和三百五的标尺定了出来。

    第二天,黄六喜用这支装上标尺的线膛枪又打了一轮。

    这次他在两百步外的靶位各打了五枪,最终的结果是:两百步五中四,两百五十步五中二,三百步五中一。

    有了标尺,弹道没有集中偏下,应该只是黄六喜还不熟悉这支枪而已,花些时间熟悉之后,精度肯定还能提高。

    秦川对这支燧发枪很满意,当天便让李学境开始持续不停地拉膛线,继续造线膛枪。

    还要继续造螺旋转轴,增加线膛枪的生产线,要越多越好。

    拉膛线的枪管和滑膛燧发枪用的是同一种枪管,大约六七天能拉出一根枪管的膛线,但废品率极高,完全依赖工匠的技术和经验,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整根枪管都报废了。

    秦川得先培训几个精细的工匠,再扔一堆枪管给他们练手,慢慢把他们培养起来。

    所以,想要量产线膛枪,必须要拥有一大批熟练工匠,还要有足够多的车床。

    短时间内是肯定办不到的,工匠积累经验就得不少时间了。

    能在明年五六月份皇太极入关之前,造出一百支线膛枪,秦川就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