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逍遥小军侯 > 523 原来是世外高人

523 原来是世外高人

问了几句诗书方面的问题,探他虚实。

    结果韩清山对答如流,言行举止,颇像是一个教书先生,挑不出半点差错。

    是不是真才实学,只需稍稍一探便知。

    所以陈皇更高兴了,看着韩清山,简直就像看着一个宝。

    然后陈皇又问韩清山家事、籍贯、经历等,并兴致勃勃的等着他回答。

    韩清山便一一道来……

    据他所说,他本是乡野间一顽童,不过运气好,自小得遇名师,带进山中,习文练武……

    去年下半年,家师仙去,他办完了丧事,又守孝三月,然后这才下得山来。

    下山一入城,就听说了武举之事,于是他便带着两个师兄弟赶来京城,参加武举,准备将一技艺报效给朝廷……

    韩清山这故事,编造得天衣无缝。

    他“讲故事”的时候,还有意讲出许多细节,这些细节真的太真实了,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可能讲出来的。

    所以,等韩清山把故事讲完,那御座之上的陈皇就已相信了大半。

    其余众臣,包括祝修远等,也不得不相信他这个故事,因为没地方反驳啊,他这个故事太天衣无缝了。

    至少表面上相信。

    再者,韩清山的的实力摆在那里,潜力堪比钟山王,这是陈皇及众臣相信他那故事的基础。

    如果是今武举开始,第一位就连马都不会骑的考生,跑来说这个故事的话,陈皇早就将之当场庭仗而亡了!

    实力,才是硬道理。

    于是,韩清山成功把自己包装成山中高人的弟子,下山历练,报效朝廷……这个形象,很快就在陈皇及众臣心中定形。

    山中高人的弟子,那就是世外高人啊!

    这等于是给韩清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就当今天下来说,世外高人,或者山中高人等,那都是超然的存在,各国朝廷,无不以聘得世外高人为官之事为尚。

    这是一种德政和国家即将大兴的预兆,或者说祥瑞,但凡做皇帝的,无不喜欢。

    陈皇对韩清山,本来就极为满意,现在又加了这层“光环”,陈皇就更加满意了!

    陈皇与之畅聊许久,因午时已到,到了午饭的饭点,众人忙活一早上,也都饿了,于是陈皇勉励韩清山两句,就让他回去,准备下午的武举。

    ……

    午饭后。

    陈皇及众臣返回贵宾看台,各归其位。

    祝修远还站在陈皇御座下边,进行解说,并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咚咚咚!

    随着一通擂鼓之声,武举第三场——步,这就正式开始了。

    经过上午“马上箭”的筛选,能参加步的武举考生,只剩下一百四十余人。

    而步这个项目,它不像骑那么麻烦,需要很大的场地,也只能一个人一个人的进行,非常耗时。

    步不同。

    只见那偌大的校场上,直接布置了一百多个箭靶,并排而列,箭靶数丈开外,整齐陈列了弓箭等物,也有数百。

    这个阵势,祝修远是打算一百四十余人同时进行步。

    缩短时间,同时也形成一个对比,可以直观观察各个考生的况。

    “陛下,步大致如同骑,每个考生共发九箭,三箭命中靶心者,视为合格,得以参加下一个项目。同时,也根据每个考生的中箭况,比如是否命中靶心,是否穿透箭靶等,进行一个累积的分数……”

    陈皇御座之下,祝修远讲解道。

    陈皇点头听了一阵,随口问道:“现在谁的分数最高?”

    “陛下,现在分数最高者,是韩清山,随后是林伯昌、黄志高等。”祝修远拱手。

    “嗯,开始吧,吩咐下去,随时汇报韩清山与林伯昌的中箭况。”陈皇亲口吩咐。

    陈皇令下,擂鼓声再度响起。

    这是步开始的信号。

    众人只见那校场中,一百余考生,纷纷持握弓箭,搭弓拉弦,一起瞄准数丈开外的箭靶。

    经过上一场骑的淘汰,这次步,自然不会有类似“马都不会骑”的尴尬事发生了,所有考生,看起来都像模像样。

    他们站成一排,搭弓拉弦,姿势一致,纷纷对准各自的箭靶,保持这个姿势不动。

    因放箭的鼓声还未响起,众考生还不能放箭。

    他们全神贯注,不敢丝毫分心。

    这段等待的时间,是非常安静的,贵宾看台上的陈皇及众臣,仿佛都听见了弓弦被拉开的咔咔声……

    步合格的标准,是三箭命中靶心。

    相比于骑的三箭命中箭靶,还是有区别的。

    步因为是在平地上,所以就要求准度了。

    准度的评判,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命中靶心。

    第二个是命中箭靶但未中靶心。

    第三个是连箭靶都没中。

    类似于“几环”的说法,目前还没有,九箭中,但凡有三箭命中了靶心,那才算合格,才能获得参加下一场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