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382章 初步的金融体系

第382章 初步的金融体系

的行长,但是相府和御府的那些“股东官员”没接受,说是已经找到了适佳人选,乃是中山毋极甄氏,故上蔡令甄逸之子,甄俨。

    毋极甄氏,世代两千石,祖上曾有“四甄”,威震朝野,只是后来族中人才凋零,渐次失势于朝堂。到甄逸之时,还没容得再登高位,便已故去,独留其妻张氏与二子五女。其实甄逸原本有三子,只是长子甄豫早夭,次子甄俨才不得不出头,支撑家门。

    说张氏是老妻,她也不太老,说甄俨是幼子,他也不太幼,可是甄逸故去,这帮孤儿寡母想要守住一份庞大的家业,实在太难了。前些年根本不需要别人觊觎,仅仅是族中那些想要谋夺他们家产之人,便使他们无力应付。后来冀州“大乱”,连三王都被抄了家,新晋官员之中,也不乏虎视眈眈之人。

    张氏也算是个狠人,眼见自己家被群狼环视,再难以自保,便带着长女甄姜直接去找了文聘,非要塞给文聘当小老婆。

    文聘心里话说,我老婆是万年长公主,我小舅子是皇帝陛下,就算你们家不怕死,我也不敢要啊。

    然后张氏又去找了刘岱,可是刘岱那个岁数,比自己的死鬼男人都大,要是让他给自己当女婿……要不老娘亲自跟你过?

    一瞬间,刘岱倒是真有心把这娘俩都留下,顺便帮着她们照顾那笔庞大的家业。可是陛下正在邀请汉室宗亲们入住洛阳的皇家花苑,自己为宗室,又是州长,这个时候跳出来乱搞,就算不死,估计也得去皇家花苑养老了。

    所以,刘岱也不敢答应这事儿,但是,瞅着张氏母女,我见犹怜的样子,就给她们出了一个主意,说是现在流行“捐家报国”。刘岱正卯足了劲儿修造冀州的水泥路,不仅要修到信都,还要东到渤海,北接幽州,说这话的本意是想让甄家把钱拿出来支持自己。结果也不知道张氏是没听明白,还是豁然开朗了,竟然命儿子甄俨直接去了洛阳,找着那些家门从前的亲朋旧故,哭着喊着要捐家报国。

    多么有觉悟的一只肥羊啊!

    小野兽们吃不下,还总暗中找麻烦,大野兽能吃下,偏偏还又不敢吃。就连肥羊自己都有意见,你们不吃我,我这心里能踏实吗?往后的子还咋过?

    然后……然后……的然后……大家便被甄俨一片赤诚之心所打动,齐心协力地帮他出主意,想办法。

    好吧,这事不能再说了,越说越觉得不要脸。反正甄俨年纪轻轻,一跃而起,成为了“大汉国家银行”的首任行长。但是,甄俨自己并没有多少银行股份,他的雄厚家资究竟都捐给了谁,使得多少卿们无需出钱便能拿到股份,外界不得而知。

    好,很好!

    既然你们自己都会给自己找吃食了,也省得哥费劲巴拉地喂你们,等将来需要杀猪过年的时候,咱们再翻这笔老账慢慢算。

    不过嘛,哥手里这只肥羊也不能放喽,兄弟们在外打仗,很是辛苦,要不然,加个菜?于是,“大汉江山银行”应运而生,而崔琰就是江山银行的行长。

    与其它两行相仿,江山银行的股票也分为三等,只不过二等的“功勋股”是中校以上军阶,才有资格购买、持有,而少将以上军阶,会有相应的军阶奖励股份,类似于皇家银行的“以爵入股”。

    “大汉百姓银行”已经没什么可说了,唯一让刘汉少有点接受不了的是,它的行长居然是一直以来都为袁绍默默出谋划策,甘当私人小秘书的许攸,而其中股东的名单里赫然写有苏双、张世平的名字。

    …………

    一储四行,初步构架起大汉的金融体系,“大汉国家银行”果然不负众望,成为后来居上的行业魁首,主要业务有国家资金的转运调拨以及大型建设投资,“大汉皇家银行”的主要业务为商业投资贷款。

    “大汉百姓银行”的主要业务为农业投资贷款,和前边两家相比,显得小了一些,但是刚一成立,行长许攸便直接向幽州与兖州安置的移民农场放贷五个亿。原本为了这些移民,从刘汉少到鲍信、陈宫,再到文聘、徐荣、刘岱、刘繇,没一个心里能轻松的,就怕安置不好,再整出乱子。现在可好,人家手里有钱了,不用别人吭声,并州、冀州、豫州的物资便主动往人家那边跑。

    “大汉江山银行”目前属于最小一家,主要业务也很奇葩,负责大汉国家战略的投资贷款,据说第一笔生意,不是山海关,就是造船厂,反正两边都派人找崔琰谈着,就看谁签约快了。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