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大忽悠帝 > 第536章 周瑜的根本立场

第536章 周瑜的根本立场

证知道“周异”。

    后来黄巾造反,天下动荡,周异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老家,当时的周瑜也只不过是个小屁孩,除了接受命运的安排,跟着家里的大人们屁颠屁颠的跑,还能怎么样呢?

    再后来,小屁孩渐渐长大,闯荡江湖的时候便听说了“小霸王”之名。与孙策相见,因为二人同年,又脾气相投,好一番“久仰、久仰,佩服、佩服”,拜没拜把子,旁人不知道,估计也是一起看星星,一起看月亮,一起偷看女厕所。

    只是现实的残酷,永远没有“低裤”。谁又能想得到,孙文台那种人,居然能给皇帝当主簿!然后孙策全家便搬到了洛阳,与周瑜这位小基友生生的一撕两半,天各一方。

    阴差阳错,一晃经年,小屁孩变成了眼前的美周郎,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当然也有了一点傲气。

    假设一下,如果不是生逢乱世,而孙策那个二货又是敢打敢杀的主儿,以周瑜的才学与智商,还会变成孙策的小跟班吗?恐怕反过来,允许孙策给周瑜当小狗腿,都还是看在他长的不算难看的份上。如若不然,便是他们俩也像刘关张三兄弟那样,喜欢在一起讨论兵法战策,而周瑜更喜欢防守,否则以周瑜那个家世背景,能够允许他低调吗?

    可是现在,据说孙策都已经是旅长了,虽说站岗的地方偏远了一点,可是好歹也是警卫旅的旅长啊。

    而自己呢?

    居巢长?

    就这估计还是刘宠看着周家的面子给的!

    周瑜也曾经想过去北边,看一看有孙策所在的诗和远方,然而受家世所累,不可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再说了,孙策都是旅长了,难道咱要觍着脸跑到大凉州,求他收留,跟着混个排长?

    更重要的是,北边的那些所谓新政,与周瑜有着根本立场上的矛盾,以及思想理念上的差异。刘宠治扬,不得人心,但是和北边比较起来,刘宠对于世家大族的打压,简直都能算是仁慈的。

    怎么着?

    刘汉少那位皇帝哥把北边世家大族的羊毛都薅干净了,我们南边的再颠儿颠儿的送上去,让他使劲薅?

    所以听说徐州来了一位刘玄孙,一曲肝肠断,长使自个儿泪满襟,周瑜觉得也许终于有人能够扛起大汉音乐界的半壁江山了!

    不管怎么说,人家刘备的名声还是很好的,“宽厚仁德,礼贤下士”嘛。

    再所以,周瑜便撺掇鲁肃借着陈登,抖了一个小机灵,要是不能把那位刘玄孙引来,说明传言不实,自己与鲁肃还可以再等等看。

    然而结果却连周瑜也有些意想不到,这位刘玄孙礼贤,一至于斯,瞅着自己的小眼神好像随时都想扑上来亲一口似的。周瑜的小心灵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当即便向刘备谏言:第一,明公应当立刻派人潜入北朝,探知霹雳弹的制造之法;第二,扬州之事,只能速决,不可缓图,因为北朝绝不会给明公留下太多时间。

    鲁肃瞅着周瑜,心里话说,你娃比我狠哪,这种话说的这么理直气壮?

    刘备瞅着周瑜,心里话说,原本以为这娃是靠脸吃饭的,还想好好和他一起研究研究兵法战策,想不到他年纪轻轻,兵法战策竟已如此高明!

    刘备还想再问,扬州之事,应当如何速决,但是周瑜却露出了一个甜甜的“谜之微笑”。

    …………

    得到鲁肃与周瑜,刘备真有一种拨云见日的“赶脚”,好像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扶摇直上了好几万里。

    一番商议下来,刘备决定由鲁肃立刻前往荆州,先与关羽取得联系,再去“睡服”刘表,而周瑜则留下来,一方面拉拢江东群豪,一方面策划对付刘宠之事,刘备则返回广陵,继续护送老丈人袁术前往会稽。至于说派人前往北边探知霹雳弹的制造之法,刘备觉得陈登就很合适,只不过陈登现在还需要留在广陵,暗中调动兵马,筹措粮草,为自己做好后援工作,暂时脱不开身。

    原本刘备还想在鲁肃家里多等两天,看看刘晔刘子扬会不会前来投效自己,但是周瑜却说:“主公,刘子扬那娃办事墨迹,江东要紧,您就甭等他了,回头这事都包我身上了。”

    刘备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儿,毕竟广陵那边还有老丈人袁术和很多兵马都等着自己呢,这要是多拖延一天,就得多吃掉多少粮食啊?

    于是乎,刘备与陈登又快马加鞭地赶回广陵。看着陈登为了保障自己渡江,又调拨上来的大军,旌旗猎猎,姿容肃整,刘备也是意气风发,站在大江边上,忍不住赋诗一首:“大江啊真长,真粗话的长,长啊长啊长,长……”

    《大汉大忽悠帝》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大汉大忽悠帝请大家收藏:大汉大忽悠帝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