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乞活西晋末 > 第三百九十二回 乐中新城

第三百九十二回 乐中新城

卖。嘿嘿咱们那位府主门清着呢,想给大伙的好处不手软,可是不想给的便宜你还就占不着”

    张憧一路解说,钱凤、箕信二人则一路倾听,四处观望,为诸多新颖而频频点头。不知不觉他们走到新城中心,张憧手指路南一块里许见方的空地道:“这里是在建的炎黄广场,正对着路北待建的华兴府衙和更北的将军府邸。”

    “对了,看到中间那群劳工没有,听说那是要建一座炎黄雕像,用以祭祀炎黄二祖。雕像的基座上将雕刻一些外战中战功赫赫的炎黄英雄,像卫青、霍去病等等。纪念碑南面在建的是一个大型的炎黄英烈祭堂,华兴府的肱骨之臣、血旗军的战死者、因公殉职的英烈日后都将在其中立有灵位,永世得享香火与血食祭祀呢。”

    不无痴迷的盯视那片炎黄雕像的庞大基座,良久,箕信面显激动,语气兴奋道:“太好了,日后我等均可在此祭拜炎黄先祖,我华夏文明,终算正式开枝这片偏荒海外了!”

    “呃”听闻此言,张憧好险没摘个跟头,钱凤也没好到哪儿,总算张憧人够圆滑,勉励按下心中怪异,象征性的附和道,“是啊,是啊,呵呵呵”

    对于这个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的“韩奸”,张钱二人实在无话可说。说来这年头西晋尚还掌控中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民族余威犹在,堪称傲立各族之巅,想要成为汉人的异族依旧比比皆是,而纪大府主又曾公开刊文声明韩人是有据可考的炎黄支脉,给韩人开了个口子,这箕信就此打心里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是汉人,别个还真说不出什么,总不能指责人家脑子被华兴府洗脑给洗坏了吧?

    一时无言,默默前行之际,钱凤却已陷入了更深层的思绪。此时的汉文化中,礼法之重毋庸置疑,祖宗祭祀堪称最重要的正事,同样,出于迷信色彩,每个人也十分在乎自己的丧葬陵墓与身后祭祀。许多人注重家族的传承,未尝不是期望自身得享永世的香火与血食祭祀。

    而今,乐中城就是华兴府的军政中心,华兴府在如此核心的位置,如此庄重的设立祭祀,且是全民永久的祭祀,对于府民将是多么大的冲击,谁不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列入炎黄英雄祭堂,荣耀是一方面,在这里更可得到永世祭祀啊。尤其是那些血旗军卒,自此以后,为了华兴府还不三军用命,视死如归,本就凶悍的血旗军岂非更强?

    “看那边,好高的叶轮,莫非那就是报刊上曾经说的乐中巨型水车吗?”一声清脆的惊呼响起,随即引发了阵阵啧啧,也将恍惚中的钱凤拉回现实。他这才发现,他们一行人已经过了炎黄广场,到达学宫所在的那个路口了。

    惊呼的是同来的一名女子考生,而她所指的则是城西南一个直径十数丈的巨型风力水车,那是乐中城引水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便于乐中城的用水,新建的乐中城专门在西南城区开挖了一处人工蓄水壶,从城外乐中湖引入活水,并通过巨型水车输入给水管网,从而供百姓使用。

    “奇技营巧耳!”这时,却有一名看似文气十足的考生摇头晃脑,不合时宜的贬低道,“我华兴府当着力耕战,却是不该过多着眼这些细枝末节,没得浪费人力物力。”

    这名考生显然是名深信儒学思想的读书人,他的评论顿时引来了一通热议,赞成者少,反驳者多。这里是底层聚集的乐岛,酸儒可吃不开,更兼那考生言语中有着对华兴府批判之意。

    便是不受待见的箕信,也禁不住表露不满,凑前插话道:“我华兴府强调以民为本,这等水车实为便利百姓生活,何来浪费人力物力?府主曾言,我华兴府立足海外,首重开拓,这巨型水车正如那四轮马车一般,恰是开拓之举”

    张憧略听片刻,却不耐烦这些考生的无谓争执,反是瞥向初始惊诧,旋即陷入思考的钱凤,不无好奇的询问道:“士仪,你怎么看?”一路行来,张憧却是发现这钱凤不是常人,其人思维敏捷,谈吐不凡,对许多事情都有独到见解,竟是比他想象的还要胸有经纬,此刻他倒很愿意听听钱凤的看法。

    略一沉吟,钱凤轻叹口气,不无喟然道:“此处人工湖与水车,当是乐岛城市园景之最吧,依在下看,民生却是次要,这等水车,这等卓然,令观者无不侧目,实为炫耀文治,展示文明,其志在各族民心啊”

    边走边看,钱凤等一干考生终是提前半刻抵达了人潮涌动的华兴学宫门口。扫了眼近千所谓的竞争者,钱凤移开目光,举目四望,这里是一片业已竣工运营的新建区域,包括学宫在内,沿街所有建筑都装点一新。在学宫的街对面,有三栋楼房占地最大,其外墙的中央显眼位置,分别有着“文”“武”“医”三个大号牌匾。

    在每座楼房底层大门边框上,都有着称为“对联”的铭言,据说这种对联最早出自华兴府主的创意,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它已成为华兴府各类商铺乃至年节所常见的装饰。其中,“文”字建筑的铭言令钱凤眼前一亮,其左右门柱上分别刻有“非怀疑何以解疑”和“尽信书不如无书”,门楣上则横批有“格物求真”。

    注意到钱凤等人的目光,张憧不失时机的充当了今日的最后一次导游:“府主很在意学堂,这块区域最早开建,所以紧挨王庭旧城的外墙。乐中城的建设分主次顺序,各级学堂之后才是百姓住宅,之后城墙设施,之后是衙署,最后才是府主自己的官邸。”

    “等到上述各项都竣工使用了,腾空的王庭旧城将被拆除,听说要在那里建上军营以及一个大型竞技场呢。哦,抱歉,扯远了,对面的是书馆、武馆和医馆,各城都有,不过目前只有乐中城这里方才竣工运营。不光是学生,所有公民皆可进入书馆武馆去读书习武,只收很少的维护费用”

    教育为先,有教无类吗?听着张憧的介绍,难得进城一趟的钱凤再次陷入思索。必须说,即便走到了这里,钱凤依旧觉着有点不可思议。华兴府的全民教育和他自己正要参加的科考选官,这在正统的儒家士大夫看来,完全是离经叛道嘛!

    虽说孔老夫子有过“有教无类”的教会,可儒家士大夫们更喜欢“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句;至于选官,单单一场科考焉能分清君子小人,那必须得是经过士大夫们举荐认同的德才兼备者方可胜任啊。其实,寒门出生的钱凤也明白,说一千道一万,士大夫们这种态度的真正理由很简单,百姓还是笨些好管,而官员是自家人做着才能放心不是?

    科考的威力钱凤还没看到,但全民教育的效果已经出来了。刚刚过去的科考初考中,扣除数百位本就颇通文墨的读书人,至少有三千多过关者是来自华兴府不懈“扫盲”的百姓,即便那充其量只是初通文字的水平,可他们已经足以实现常规读书人的绝大部分职能,更是迈过了自学进步的门槛。若在大晋,平头百姓便是捧着钱也难得这等扫盲机会呀!

    若以老府民的十万之数为参照,华兴府这样的识字比例,怕是要吓得世家大族们夜不能寐吧。至于所有孩童都要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底层的军中精锐与军校学员还能习得华兴府收罗来的那些密不相传的兵法、武技、秘典,要是在大晋,定会被那些垄断知识文化的世家大族分分钟掐死。也就凭借这里是偏荒海外,是华兴府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