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乞活西晋末 > 第四百一十五回 战地缅歌

第四百一十五回 战地缅歌

    傍晚时分,云开雾散,夕阳余晖洒落瀛东湾营地,一条条好消息也接连传来。面对南征军偏师撒开的大网,参与偷袭汉营的谷原土兵们几无逃脱,又有两千余俘虏陆续落网,而对青壮不在的大小部落,血旗军民的入驻也在吴波吴兰的顺利推进,大谷原正在迅速落入南征军掌控。

    主持布置完一应战后事务,具体事宜自有祖逖等人料理,纪泽免不了前往伤病区探视一番。轻伤病房却是气氛轻松,这里更多的不是面色苍白、安躺静养的伤员,而是精神抖擞、满面春风的小伙,且多围着其间的医护女兵大献殷勤。看他们不乏红光的气色,至少有一半根本无需再呆在病房。

    卧槽,一帮混球,又赖病房勾搭小护士,这不气哥吗?纪某人心中连啐,目光中却不乏羡慕,颇有一种被迫与啥啥告别的沧桑感。当然,他是不会坏别人好事的,毕竟这也算是变相的战后心理调节,对医护资源的这点占用完全可以忽略嘛。

    正所谓人间百态,大战过后,有人设法排解,也有人一时难以走出。一间病帐内,传出一个年轻声音的呜咽:“要不是俺当时胆怯躲开,或许什长就不会猝然挨上夷兵那刀,他平常那么关照俺,可俺却害死了他,呜呜呜”

    恰至帐前的纪泽,闻言后收住脚步,暂时屏息聆听。这时,另一个相对成熟的声音劝慰道:“哎…刀剑无眼,你也勿需自责,为了大伙谋得安居之地,总要有人牺牲的,什长命不好给摊上了,相信咱华兴府肯定会厚待他的家人,咱大伙日后也上上心,多帮衬些便是。”

    颇显老气的,再一个声音劝慰道:“其实,刚刚训练不到半年,你做得不错了,右屯那个叫高大勇的知道不,平常看来孔武有力,名字也威风,演武还老得奖,这次却被吓破了胆,据说现在还在发傻,估计是废了”

    或是劝慰起了作用,或者原本需要的只是倾诉,年轻声音不再呜咽,良久,年轻声音再度传出,多了份坚定:“不管咋样,俺日后再也不能熊了,为了自己也为大伙。与其这般窝囊,还不如当时战死”

    浴血过后,有的新兵死去,有的新兵破胆,甚至也有新兵被吓傻吓疯,但更多的将或快或慢的走向成熟,而他们中的志愿者将被选入主力战兵序列。锋从磨砺,优胜劣汰,这是血旗军乃至任何一支队伍走向精锐的必由之路。

    作为血旗军的最高指挥,纪泽对此深信不疑且着力实践,可走入基层的时候,他的心却不得不因为一幕幕鲜活实例而触动。慈不掌兵吗,纪泽暗叹,终是挤出一个温和的微笑,推开了这帘帐门

    雨后清新,凉风徐徐,瀛东湾内微波浮动。简易栈桥旁,狂鲨一号旗舰静静耸立,些许的海浪根本不能让它动摇分毫。作为华兴府最先进的战舰,他拥有着最完备的战地医疗设施。

    此刻,所有的南征军重伤员自不会呆在岸上营区内那些简陋甚至湿泞的帐篷病房,那些是用来应付轻伤员,抑或向土著伤员展示文明与仁慈之处。血旗军自己的重伤员,当然都被安排在了狂鲨一号抑或其他金枪斗舰的战地医院。

    位于狂鲨旗舰二层的特护病房,门被轻轻推开,纪泽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病床上,静静躺着面色苍白的梅倩,秀美而恬静,不见平素的清冷与坚毅。上午被抬回营地时,梅倩已经昏睡过去,纪泽自然安排了最好的随军医师为其复诊,结果尚好,仅是肩骨折裂兼而内甫受震稍有伤损,长期静养便当无碍。

    梅倩依旧未醒,纪泽行至病床边的木柜旁,将手中的花盆轻轻放上。这是他方才偶在营边发现的不知名小花,便采了植入饭盅改制的花盆,权当慰问。再看一眼梅倩那不知因痛楚还是梦魇而皱起的眉头,纪泽轻叹口气,出房冲守候亲兵郭玲儿交代几句,便前往舰上其他病房送温暖而去

    次日上午,云霭层层,营门之北,南征军阵列井然,除了外驻谷原的数千军卒,能走动的军卒都在此处集结。因为,这里将举行南征军烈士遗体告别仪式,看上最后一眼,这些昔日的同袍就将被火化,永远成为消逝的故往,仅留下一坛富有身份铭牌的骨灰。

    此时,血旗军阵的前方,已经增至185人的烈士遗体被摆放在一堆堆蘸有火油的柴薪上。柴薪之前,是一座临时搭建的小小祭坛,七名道士正在专注的念着经文,为这些烈士做超度法事,他们正是来自华兴府新鲜出炉的太上道,随军前来夷州开展传教,由景轩道长的二弟子成规带队。

    伴着只在“保护”道门清誉和信仰自由的《宗教法》于月前面世华兴府,伴着《诸神记》神话故事在《华兴时报》连载刊登,甚至正被印刷成精美珍藏版大卖特卖,一群经过全新思想武装的道士们,开始在华兴府开坛传道。而《诸神记》的第一作者纪某人,则藉此被一群道士尊称为所谓的“太上护法”,终是未能完全躲过道门的裹挟借势。

    这背后也有纪泽与景轩等人达成的一项协议,太上道需要遣内门道士随军出征,而日后新征领土上的道观祭酒将优先从随军道士中遴选。自然,为南征军提供心理开解、超度烈士乃至辅助医疗等服务,是他们必须也是情愿的事情。

    不要说宗教慈悲,不该掺和惨烈的军事杀戮,后来居上的佛教都有十三棍僧助唐王的典故,这时的道教,尤其有纪泽参与主导的太上道,更没有那些顾忌,大不了随便冠以一个除魔卫道的名义便是。人家基督教、***教动不动就玩什么圣战,他纪某人可不想让那些宗教专美于后,否则他大力扶植太上道岂非少了许多意义?

    事实上,源自先秦战国大争之世的中国古传统文化,也包括随后的道教在内,并不忌讳战争尤其是开疆扩土。不说法家兵家,呼吁兼爱非攻的墨家也只对自己族人兼爱,夷狄无人权呢;中庸维和的儒家也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大复仇主义思潮可是盛行于秦汉魏晋文化的;便是强调无为而治的黄老道学,他们绝对当政的文景时期,汉家也没少主动挑起对匈奴的战争。

    真正将畏战怯战融入主流文化并予以美化的要到宋朝,那是叫夷狄给打怕了,打弯了。明朝还好,汉家赶走蒙元终于挺直了腰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绝不和亲,只可惜后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