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 第2382章 乌合之众

第2382章 乌合之众

抗,大多数的蜀军早早地放下了武器,他们压根儿就没有与城共存亡的想法和概念。

    由此可见,阎宇在汉中是如何的不得军心,此次依靠手中的权力强行地将外围的军队给调回来,强行的集结在一起,似乎也正应了那句话:强扭的瓜不甜。

    各地蜀军虽然被阎宇强行地整合到了一起,但这支军队却缺乏凝聚力,更没有在困难的情况下万众一心拼死一战的决心,所以那怕他们集结在一起也是貌合神离。

    或许阎宇在的时候还能以权压人,用他的官阶和地位控制住局面,但现在阎宇都不在了,谁还有心思继续地唯命是从。

    南郑失陷之时,几乎大部分的蜀军都抱着一个逃跑的念头,而不是留下来抵抗,和魏军进行拼死一战。

    当他们无路可逃的时候,大部分人又会选择投降,不管怎么说,魏军喊出的口号是降者免死,生死事大,失节事小,就算被俘之后受点折磨受点屈辱,哪又能怎样,活着永远是第一位的。

    更何况,蜀军之中早就流传着当魏军战俘的待遇甚至比在蜀国当兵还要好,除了少一点自由之外,别的条件都十分的优渥,这让许多的蜀兵在好奇之余颇有些向往。

    万一有朝一日不幸成为魏军的俘虏,看来也不用悲伤,说不定还能再开始一段新的幸福生活呢。

    蜀国国小民贫,再加上连年作战,军费的开支十分浩大,蜀国的国力都难以应付,所以这些军费落到蜀兵的头上,真得是十分的有限,粮饷不足已经成为了蜀军的常事。

    再加之司马军和吴军不断有降军入蜀,使得蜀军的规模是越来越大,尽管说兵力多对蜀国的防御有着莫大的好处,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粮饷变得更为地困难了,入不敷出,几乎每支军队都很难将粮饷足额的发放下去。

    对于普通的蜀军士兵来说,什么兴复汉室,什么讨贼伐逆太过于遥远了,他们更注重地是可以吃饱肚子,可以养活家人,吃粮当兵,天经地义,如果一支军队连粮饷都难以保证的话,又怎么可能让普通的士兵去主动地卖命呢?

    而且主将的人格魅力也是决定军心归属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能得到部下拥戴的将领,到了战时,这些部下也肯定愿意为他去卖命。

    像阎宇这种以权压人而不是以德服人的都督,到了关键时刻众叛亲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说在野狼峪,蜀军还曾有过一段浴血拼杀的经历,那么到了南郑城的时候,他们最后的一点心气也没有了,面对魏军的穷追猛打,蜀军除了抱头鼠窜,就是拱手投降,表现地极为拉胯。

    阎宇拼凑出来的这支蜀军,完全将蜀军的气质给丢掉了,要知道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姜维在领军的时候,蜀军的士气是最高的,信念也是最坚定的,而如今却是一盘散沙,沦为了乌合之众,根本就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