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218章 水煮曹洪

第218章 水煮曹洪

休。

    你们用生命催人奋进,活着的人将永远的走在兴汉的道路上。

    安息吧,对手!

    努力吧,兴汉军!

    贾诩回军定陶,开始了正式经营南境。

    ……

    刘正才刚渡过黄河,进入渤海郡,就收到了太史慈的战报。

    当刘正看完战报之后,就陷入了沉默之中。

    庞统问:“侯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呀?”

    刘正说:“士元,文和又放了一把火,曹洪带领的两万曹操军,没了!”

    庞统沉默了,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两把火烧掉了曹操军三分之一的家庭。

    庞统问:“侯爷这样放飞贾司马值得吗?”

    刘正没有回答,毕竟快过年了,贾诩这是存了心不让曹操好过呀!

    然而曹操军三番五次的挑衅,兴汉军为了和平,只能下狠手了。

    刘正只不过是稍微的感慨了一番。

    追随魏武侯曹操的人,有了这两次教训,应该会收敛一些了吧!

    特别是戏志才,总以为刘正是妇人之仁,总想着从兴汉军身上占便宜。

    这回有了刻骨铭心的教训,总应该学乖了吧?

    贾诩委屈了十余年,攻势更加的锐利了。

    十年磨一剑,一朝出鞘之后,果然搅动了天下风云。

    这毒士之名,从此在神谋榜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天下诸侯一定会重新认识一下——兴汉军行军司马贾诩字文和,也是神谋之一。

    庞统说:“侯爷,贾司马也开始发狠了,曹操军只怕有难了。”

    刘正说:“士元,文和的能力超群,以前只是没有想明白而已。”

    庞统很奇怪——难道是侯爷的某些举动,打动贾司马吗?

    兴汉军的强大,最关键是上下一心。

    贾诩心甘情愿的蛰伏十余年,就是为了成全郭嘉。

    如今郭嘉学有所成,两人才正式开始竞争了。

    庞统心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资格与鬼才郭嘉和毒士贾诩竞争一回呢?

    庞统年轻,郭嘉也不老,这场起步不同的长跑,到底谁会笑到最后呢?

    庞统问:“侯爷,接下来我干什么呢?”

    刘正说:“你现在最需要的,是在思想上与兴汉军接轨,去兴汉军校学习一段时间吧!”

    汉室名将朱隽,正在兴汉军校讲学,对你应该有所启发的。

    庞统听了之后,再次拿出纪效新纲,认真的品读了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陈到策马跑了过来。

    陈到问:“侯爷,即将进入幽州大道了,前面不远的地方就是驿馆,大军是不是要扎营呢?”

    刘正说:“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吧!”

    眼看就要到家了,再拖延一天多不好呀。

    陈到领了将令,忙出去问话了。

    一刻钟之后,陈到回报:

    红衣卫上下,一致要求连夜赶路。

    只不过陈到在回话的时候,面色犹豫。

    刘正问:“叔至,有什么问题吗?”

    陈到回答说:“侯爷,这与纪效新纲的行军要求背道而驰呀!”

    连夜行军,会发生许多不可预料的变故。

    这又不属于紧急情况,要是坏了规矩,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此类事件频繁发生的话,很有可能会扰民,甚至是引起百姓的慌乱。

    防微杜渐必须要时时刻刻牢记在心才行呀。

    庞统说:“侯爷,军令如山!”

    陈到也说:“侯爷,法不可破例!”

    刘正心想,这回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刘正说:“叔至,连夜行军不可更改。”

    既然与纪效新纲稍有出入,那就组织红衣卫集体学习。

    坚决做到无声行军,把不扰民当成第一要务来抓。

    不能让回家的迫切感破坏了兴汉军的军规。

    至于如何做到无声夜行军,相信红衣卫会有自己的办法的。

    陈到说:“侯爷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刘正见陈到出去之后,才对庞统说:“士元,你是怎么看的呢?”

    庞统说:“当军规与将令发生冲突的时候,优先执行将令,这一点必须要得到加强并列入明文规定。”

    刘正点了点头,纪效新纲也不是万能的。

    然而改革军规又会造成思想混乱,刘正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想了很久之后,刘正还是决定要顺应时势的发展,完善军规以及相关的军中制度。

    刘正说:“士元,这新军规的制定,必须要以纪效新纲为基础,就交给你来完成吧!”

    庞统听了之后,心中十分感动。

    毕竟军规就是军队的框架,一旦完成改革。

    庞统的名字就会在兴汉军的军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这是树立军中威望的最佳办法。

    当兴汉军战士在背军规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制定军规的那个人。

    刘正心想,这个汉室天下已经面目全非了。

    然而该发生的事情,依旧会发生。

    就像是徐州的悲剧,本来刘正已经阻止了事态的恶化。

    然而徐州豪强自己作死,刘正也无力回天呀。

    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刘正才发现——兴汉使命真的好难。

    最困难的地方还是人心——究竟是国为大,还是家至上,似乎是一个永远的迷题。

    当家至上的时候,国家就开始陷入动荡了。

    当动荡发生到一定程度之后,国为大又会形成一种主流。

    其实在刘正看来,只有国为大,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前提。

    无论是光宗耀祖,还是发家致富,都得在国的框架内来完成。

    兴汉使命,其实就是将国为大思想发扬光大。

    而凝聚人心的根本政策——就是“士不据地”。

    只要土地不出问题,国为大的思想就不会有偏差。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