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使命 > 第935章 文人误军

第935章 文人误军

节奏,就是要让更多的文人近距离的接触战争,认识战争。从而加深文人对军队的认知。

    袁绍的话倒是提醒了刘正,维持军队的质量与数量,依靠改变文人对战争的看法是不成的。毕竟提供军费的主体,其实是豪商巨贾。

    想要获得充足的军费,就要让商人们看到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的好处。

    军队的护商行动,才是让商人主动提供军费的根本。商人逐利,没有好处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做。

    刘正总算是想通了,晋军进入漠北之后,政治利益由文人集团和军人集团分享,经济利益就让商人集团独占。

    这样一来,即便是文人集团想要借助执政的机会打压军人,商人集团也不会答应。

    商人集团有命赚钱,还得有命花才行。作为出钱的主力,在军费的开支上还是有发言权的。

    “七郎,我也在波斯湾里搞起了海军。”袁绍感慨说:“想当初在并州的时候,组建水军根本就得不到支持。直到波斯湾海军把替商队护航作为主要任务,我才算是彻底的明白了。保护商人的贸易利益,才是军队壮大的根本。”

    “二师兄,贸易利益,其实就是让商人集团出头,作为全国性资源分配的中介力量。”刘正说道:“华夏一直都是自给自足,甚至是一村一寨都可以做到完全独立。这就导致了那些由宗族势力凝结而成的小团体,随时都有发动战争的能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啥时候想飞就能飞。”

    刘正当然清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好处是战乱年代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坏处也很明显,就是民风彪悍,稍有不顺意就可以拉杆子起队伍。

    黄巾军大起义期间,各路诸侯可以迅速的完成战备,甚至一度与汉室分庭抗礼。其根源就在于自给自足。

    以史为鉴,促使刘正决心以商人集团为主导进行社会的精细化分工。

    百业粗放不如一行精致,商人集团利用价格杠杆,让百姓主动选择专精一行。

    这样一来不同地方的主导产业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专门打渔的渔村,专门种桑养蚕织布的工坊,专门种地的农村。

    种地的农民不再坚持织布纺纱的副业;打渔的渔民也不再抽空种地;种桑养蚕的织户也不需要兼职种粮。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化解百姓揭竿而起的能力。

    以前一村一寨可以独立做到的事情,现在必须要以乡镇为中心完成经济循环。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防御压力。

    袁绍带着田丰离开之后,刘巴才建言说:“庄主,商人逐利的特点与世长存;商人集团主导社会分工的作用无可替代;商业税赋更是军费开支的重要支撑。咱们必须要在谈判中坚持贸易利益毫不动摇。”

    “子初放心,二师兄和三师兄都明白的道理,我也不会迷糊。”刘正答道。

    商人集团的存在,是保障社会分工的根本。贸易利益则是商人集团的核心利益。

    为了保持晋军的实力,刘正决心在谈判过程中以刘巴为主导。

    有利益才有动力!

    只有尝到甜头的商人集团,才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刘正的主张。

    商人集团的壮大,不仅可以改善百姓的生存条件,还可以增长百姓的见识。

    有商旅见识的文人,才是晋国需要的治政主力。

    刘正希望刘巴可以担起更重的担子,也希望商人集团成为时代的主力军。

    正在这个时候,回到驻地的袁绍差人来报:

    曹操带着贵霸代表团,距离塔城不出三十里。

    刘正得报,立即让刘巴安排出迎的事宜。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