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谋明 > 第六十二章 收入

第六十二章 收入

,再加指挥佥事,就算是闵家先祖庇佑了。没料想他现在武事不失更会经济之道,这晒盐的事咱们就舞弄不出来……我看元启的前程不小,闵家再振之期不远了。”

    “是还不错,不过还早的很。”闵乾德其实笑的合不拢嘴,身为现在闵氏一族的族长,闵乾德的压力非外人能知晓,原本闵乾礼也是相当出色,四十来岁的正职千户,不管是北上漕运还是千户所的日常事务都经营的有声有色,有着闵乾礼的对比,后上来的李可诚简直就是个跳梁小丑一般……有着先人打下的好底子,加上闵元启自己也立的住,不管是练兵打仗展露出来的能力和胆识气魄,还有眼前这盐池经营展露出来的经济政务的才干,不用多说,云梯关所的百户们都会有所考虑,如果这闵元启接替其亡父的位置,展露出更高的才干,保住这一方军户的平安的同时,还能叫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这个千户不要说比李可诚那废物,就算是淮安府城卫署里的那些大人物,甚至也包括闵乾德这个族叔又有哪一个能和闵元启相比?

    王三益也是神色激动,抓着一把盐先尝了一口,咸的他差的叫出来,这些盐毫无疑问都是上等的精白好盐,盐价高的时候这种细盐要卖十三四文一斤,就算现在也抵得七八文钱,比起那些粗盐甚至盐砖不知道强到哪去,五钱银一石的价,不要说朱家的商行,便是换了淮安府任何一家大盐行应该也是有多少吃进多少……

    一眨眼功夫,闵元启看着有些荒唐的举措,一下子便是变成了如山峦一般厚重的事实。眼前的细盐堆积如山,众人看过了,摸过了,还闻过也尝过了,这就是事实,眼前的盐便是钱,毫无疑问的是银子。

    一天四万斤,二百多两银,对很多勋贵,太监,缙绅世家来说这是一笔小钱,象成国公朱纯臣在南京时迎娶名妓,赎身银就是好几千两,当晚纳进门动员南京京营兵五千多人打火把照亮街市,在家中摆了过百桌大宴宾朋,花费的银两加起来有好几万两,这种钱对国公府来说也就是一笔小小的开销,根本算不得什么。

    南边的大海商,苏州松江的大布商,丝商,一餐饭吃上几十两上百两也不稀罕,苏州的园林,哪一个园子都要花上万两去营造,二百两银,连一座象样的假山都造办不出来。

    但这二百多两银子是每天,每天二百两的纯利,苏州那边也得有过百人的丝厂才能达到这个利润目标,一天二百,一个月便是六千,一年便是七万多两的纯利,就算花十万两买一艘大型海船备上货物,一年出海两次,纯利差不多也就是七万到十万之间了。

    一个百人规模的丝厂,一年的纯利也就是五六万两,想再多就得有更多的原材料更多的工人和更大的销路了。

    这个收入,就算是勋贵家族也差不多满足了,那些侯伯靠着祖传的庄子,强买强卖弄来的土地,还有巧取豪夺开起来的放贷的钱庄,加上皇上时不时的赏赐,若管京营的还可以使京营将士,侵吞军饷军械,一年能有十万八万的总收入也就足够满意了。

    是的,这些大明的顶层阶层最少都是家资几十万上百万,但那是百年二百年积累起来的财富,甚至他们的钱财去掉田亩庄园宅邸,现银拿出来有几十万的就算是顶尖的豪富了。

    象成国公和外戚田家,还有皇后的生父周奎,在李闯进京后在拷掠之下人都被活活打死了,无非也就各自拷掠出几十万两,这几家在勋臣外戚家已经算是顶尖,这还是在隆万开海之后大量的白银涌入之后,这些大明帝国最顶尖的勋臣外戚们积累出来的身家……

    若是亲王郡王的身家估计要更丰厚些,但也就是百万到二百万之间,而且要么是多年积累要么就是天子偏爱,比如李自成破洛阳后得了福王家资,那是万历额外的补偿,是偏爱郑贵妃和福王又没有替爱子争得储君之位出格的赏赐,整个大明天下,除掉亲藩和勋臣亲臣,最顶尖的文官世家,家资在十来万的就算相当富裕了。

    只有郑芝龙这个垄断了大明海外势力,个人拥有往倭国贸易航线,又拥有大明惟一海上力量的福建大海盗才积累了千万身家,现银估计也能拿出个二三百万,若是论个人财富,富有天下的天子内库也没有郑芝龙富裕,这也是开海之后又没有海防和成体系的税赋制度带来的结果,和郑芝龙的个人能力有关,但更多的是大势使然……

    而眼前的这些卫所武官,比如闵乾德,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几百两银,这还和闵家的世代积累有关,比如大量的土地和佃农般的军户,还有在军械仓储等方面的额外收入。而闵元启现在弄出来的这盐池,一天的收入便是二百多两,一年七万多两稳稳到手,就算给军户们一些甜头好处,大头落在手里最少也有六万以上,这个收入,不要说卫所武官,就算放在南京和京师的勋贵家族眼里也是足够叫他们眼红了。

    何况还要开出更多的坎池,每天晒盐的数字要好几倍十几倍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