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墨客 > 第0668章 鸭绿江畔

第0668章 鸭绿江畔

铁律,郑长生不止一次的说过:“军队就是为打仗而存在的,一旦出动,要时刻的以实战为出发点。”

    看来他的命令执行的还不错。

    他们的宿营休整地点在鸭绿江边,不过不要以为这里跟后世一样是中朝的分界线。

    要是真的这样以为的话那就错了。

    老朱在金陵称帝之后,把蒙古人赶出中原。

    可是完全继承了元朝的疆域的。

    由于当时的高丽王是亲近元朝的,所以明太祖坚持以铁岭为界。

    并且在朝鲜半岛的东北部设置了屯驻军队的卫、所,与高丽发生过冲突。

    但到洪武二十五年,高丽由李氏取代,改而奉行亲明政策。

    因此明朝不再坚持在朝鲜半岛设置卫所,将这些卫所撤到鸭绿江以北,从此鸭绿江成了中国和朝鲜的界河。

    但是现在随着郑长生这只小蝴蝶的到来,高丽王氏却选择了亲明。

    是以,老朱并未跟高丽起冲突。

    不过,现在依然是没有按照原本的历史剧本走。

    这里虽然是鸭绿江,可却是大明的一条内河。

    鸭绿江上一座铁索桥横亘其上,这是两岸来往的必经之道。

    不过由于大军的到来,暂时的施行管制,并未有百姓商贾行于其上。

    之所以驻扎在这里,完全是郑长生刻意的选择。

    当年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帝虎视眈眈,无数的志愿军战士就是通过鸭绿江,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的。

    他这是抱着缅怀之,崇敬之意来的。

    这次进入高丽,他也要从鸭绿江过去,不过这次的使命和跟志愿军不同。

    高丽棒子们,对不住了!

    看着鸭绿江水,忍耐不住心中汹涌澎湃的激动,郑长生随口吟诗一首:“鸭绿江畔旌旗动,三军儿郎奋争勇;一朝踏进高丽地,共沐月山河同。”

    古人常言,诗以明志。

    诗是文人直抒臆的文字载体,最能体现一个人当前的臆。

    封长空就站在郑长生的侧,郑长生的意思已经是在明白不过了。

    这次是“不破楼兰终不还”了。

    永和伯爵跟皇上的秘议内容,老朱跟他讲过,他此行的任务,就是协助永和伯爵郑长生处理一些棘手的事。

    文人处理不了的,就要看他的了,上万大军就是强有力的保障。

    他听到郑长生吟诗,心中不由的就是一阵的壮怀激烈。

    男儿大丈夫当如是也,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开疆拓土,这是军人的本职。

    虽然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也深意为然。

    但是却没有直抒臆的表达过,这也跟他肚子里的墨水不多有关。

    尽管他识文断字,可以布置行军打仗的一切事宜,但要让他吟诗作赋,这还真难为他了。

    文人居庙堂,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武人们对文人还是羡慕者居多的。

    是以,他是露着崇敬的目光看郑长生的。

    同时心中不一阵的感叹:“不愧是皇上看重的永和伯爷啊!”

    而在郑长生后站着的亲卫队长午牛,则是浑然不觉,只是警惕的看着四周的环境。

    大字都不识得一个的午牛,他哪里懂这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