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楚书,太祖皇帝本纪 > 第二百二十六章:四位知府(上)

第二百二十六章:四位知府(上)

    这世上有没有天才?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个世界生来就有很多的不公平。

    有的孩子打一落生就可能是那万里挑一的聪明人,他们甚至有着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会举一反三,背诵诗词更是信手拈来。

    科举,成了上苍给这群天之骄子准备的第二份馈赠,他们得以通过这一途径登科入仕,从此在仕途中青云直上,成为那万人仰望的王侯将相。

    显然,能解出政权经制研讨这种高深政治命题的郁金就是这么一位天才,一个不过才堪堪十四岁的孩子。

    骆永胜想想自己,自己十四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应是初三,每天在学校里面游手好闲,召集了一帮子的狐朋狗友,不是打别人就是被别人揍。

    派出所没少进,爹娘净忙着给自己擦屁股了。

    别说解读政治课题了,你但凡随便拿出一首楚辞来,里面起码都有四五个骆永胜不认识的字。

    后来不学无术的骆永胜就只能混迹江湖,二十几年浮沉中才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人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习。

    甭管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建设祖国还是诓骗他人,是为了好还是为了坏,都要有知识做储备做后盾才行,学问不够又自以为是,只能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之一’。

    也因此,当得知这郁金年仅十四岁后,骆永胜便不由的心生爱才之意。

    “既然他已经回家了,那就不急着找,等七天后全部考录结束,放榜那日孤自有机会见到。”

    克制住自己那颗长了草的心,骆永胜打算等上七天再见,却没想到就这短短的七天,一个又一个岁数同样年轻的天才在这次国考中涌现。

    二十一岁的沈曾、十八岁的晏殊以及二十岁的范仲淹!

    沈曾这个名字或许比不上后两位那么如雷贯耳,但是沈曾的才华和家学绝对是三人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

    如果历史的进程不因为骆永胜的出现而被打乱,那么早在两年前沈曾就应该入仕赵宋,继而一步步走到大理寺丞的显赫官位上。

    他的儿子沈周也会按照人生的既定路线参加科举、娶妻生子。

    生下那个集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与一体,且代表宋元时期最高水平的天骄,《梦溪笔谈》创作者沈括!

    至于晏殊,他籍贯就是南昌人。

    景德元年,年仅十三岁的晏殊得到江南路按抚张知白的推荐,将于景德二年直接赴东京参加殿试,结果景德二年,骆永胜造反了!

    晏殊的入京之路被断,从此就成了楚民。

    几年兵荒马乱下来,也是晏殊命大活到了今时今日,这不就来参加大楚国考了。

    至于最后一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雷贯耳的范仲淹能来,完全就是命运使然了。

    范仲淹幼年丧父,其母带着范仲淹改嫁山东,所以范仲淹的童年是在山东长大的。

    后来养父病亡,范仲淹与其母准备回苏州老家,娘俩一路就过了长江。

    但此时的长江以南早已是处处兵戈马乱,苏常二州成了朝廷囤积重兵和粮草辎重的要塞之城,娘俩无依无靠,就被流民裹挟着西向,于景德四年、大楚正统三年进入南昌定居。

    在南昌的一年后,这不就赶巧碰上了大楚国考吗。

    此时二十岁的范仲淹可对大宋朝廷没什么太多的感情,他也没打算为赵宋鞠躬尽瘁,参加大楚国考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这可真是风云际会,多少天骄英才顺势而出、粉墨登场,踏上历史的舞台。

    若是按照十年前历史小说的剧情套路,骆永胜应该把这四个人一口气都招进政务阁做阁臣,不过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