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着虎符当太子 > 第九十六章夙愿重提

第九十六章夙愿重提

财富又减少了,这真是个让人伤脑筋的话题。

    在如何调动积极性与兼管政治清明上,看来还是任重道远啊。

    皇帝想当个明君,可是手段有点过了。

    结果是手下是不贪了,可是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被打消了,那无疑也是一种巨大损失啊。

    而且伤害最深的当然是凌雪仙子啊,她被千夫所指:

    一个卖笑的歌伎有什么资格卷走巨额财富,就凭她能够卖艺吗?最后她只能隐退了。

    老皇帝临终前曾忏悔:“若是朕不逼走凌雪仙子,可能国库的收入还能够增加啊。”

    这世上的事就如此,可能当初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收到的结果却是背道而驰的。

    打击贪官是必须的,那是对百姓的一个交代,但是采取的手段更重要。

    炎黄大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严厉打击贪官,甚至不惜剥皮实草,杀一儆百。

    可是收到的成效却微乎其微,到了后期,甚至出现:你杀你的,我贪我的。

    至今还有人替贪官辩护,说他们是能人:可是若他们不贪,不是不更好吗?

    只有积极调动官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时,也能够合理得到回报。

    而不是一刀切的以贪赃枉法而没收,就会更合理些。

    这或许是老皇帝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所以他才认识到他当年错得有多厉害。

    而在炎黄大陆,还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当年遇大灾,结果颗粒无收。

    可是知府不去救济百姓,却天天设宴招待宾客,每天大吃大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妇孺皆知的名言最先出自《岳阳楼记》一文,成为千古绝唱。

    该文章在捧红了一座吴楚小楼的同时,也令一位极富家国情怀的名臣范仲淹得以彪炳青史,那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北宋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这一年炎黄大陆发生了什么事呢?

    四月发生冷青案,结果权知开封府府尹钱明逸没有审明此案。

    最终宋仁宗派委派赵槩与包拯再度审理此案,查明了事实真相。

    这当然是一次乌龙,天底下想冒充太子的人实在太多了。

    当时的范仲淹正在杭州任知府,却碰巧遇上了当地百年一遇的大饥荒。

    北宋王朝这初,虽说仓廪实而国力鼎盛,一旦遇荒年,百姓仍是苦不堪言。

    史载“吴地的百姓是喜竞渡,好为佛事”,所以佛宗在宋朝的香火十分鼎盛,民间素有富烧香穷算命之说。

    范仲淹先是鼓励杭州的大小庙宇修缮佛寺,以大张旗鼓地提倡“赛龙舟”活动。

    而且这赛龙舟持续到“从春至夏”,百姓纷纷“空巷出游”,异常拥护。

    作为名士范仲淹,泛舟五湖上,诗酒伴清茶,整日里欢宴宾客,而且每席必有歌伎相陪。

    一边是饿殍遍野,一边欢歌燕舞!这令朝堂上的御史们再也坐不住了。

    要知道他们一直想抓范仲淹的把柄,如此天赐良机,自然要“义愤填膺”行使职责了。

    既维护朝庭颜面与纲常,并弘扬正气,在他们看来胜券在握。

    于是雪花片一样的奏折堆满御史台“弹劾杭州不恤荒政,游宴兴作,伤财劳民”,似乎言之凿凿,确定能够扳倒范仲淹。

    范仲淹此时却不慌不忙地上书一道:“范某之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而惠贫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耳。”

    其本旨是利用现有资金进行扶贫,提供公款修建庙宇,给拥有技能的受灾百姓提供工作岗位,使他们衣食无忧,不至于流离失所并倒毙沟壑中。

    事实胜于雄辩,反对派至此都被驳得哑口无言,因为杭州率先走出了荒年之阴影,重复繁荣。

    贤者的思路看似脑洞大开,可这不是他拍屁股与或拍脑袋空想出来,而是其政治智慧的体现。

    于此我们想到炎黄大陆另一个清官海瑞的悲惨下场,这只是一个骨子里有愚忠的旧封建文人。

    虽然勇气可嘉,可是下场并不妙,因为他缺少政治智慧。

    同样作为抗倭英雄,假如俞大猷也有戚继光的政治智慧,他的下场就会好很多。

    在政治较量中,首先是懂得妥协,才能保全自己,然后才打倒敌人。

    而就如徐阶与严嵩的斗争中,他的隐忍替他争取到了扳倒严嵩的机会……

    康敬塘对凌雪仙子道:“既然是凌雪仙子开了口,康某理应赔偿,可是康某素来有一心愿,还请仙子能够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