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试锋 > 第三百六十八章 招兵(三)

第三百六十八章 招兵(三)

突出,成为“挽漕之咽喉,舟车水陆之冲。东控齐青,北临燕赵。

    此地于明宣德四年(1429)设立临清钞关,宣德十年(1435),临清钞关升为户部榷税分司,由户部直控督理关税,下设五处分关,直控督理关税。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余两,多于京师崇文门税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

    山东临清因运河漕运而崛起,享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誉。

    其城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运河上的漕丁、纤夫、船工、卫所兵丁、以及各等家属等等,绅士商民近几十万口。

    周大虎派人来此地招兵,主要看上的就是当地的劳力苦工、拉船的纤夫等人数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当然如果有文人愿意加入,周大虎也是高兴以待。

    临清招兵派出的是熊山和常治,熊山太大条,常治就承担了主责,他谨记者大哥周大虎的嘱托,这次来临清就是看上了临清打工的众多苦力,和能吃苦的纤夫。

    大哥说了,这些人没有那么多心眼,能吃苦耐劳,尤其是纤夫,十分团结,平常拉纤是力是一起使,不协同使劲者就会丢掉工作,找不到活,家里人就会挨饿饿肚子,因此他们心中久而久之,就有了协同的意识。

    在临清做苦力,当纤夫并不是很容易,大量的流民的涌来,加剧了做工之人的之间竞争,许多家庭处于半饥饿的状态,不少做工的家庭,处于崩溃边缘。

    临清城外,京杭大运河在此段的东岸十余里外,那里密集的盖着一大片茅草屋,就是大名鼎鼎的纤夫村,里面足足有上千户,四五千人,常年累积下来,依然就是一个大的村镇。

    这样的纤夫村,临清这一段就有十几个,而在京杭大运河的沿岸,这样的纤夫村有许多,从事纤夫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京杭大运河北高南低,不少河段面临着逆流水流,以及河淤浅水段,需要大量的河工和百姓用人力来拉漕船。

    此时正是正月,天气是这一年最寒冷的季节,北方枯水且河面冰冻,大约有两三个月不能通航,漕船到了临清已是终点,需要卸载漕粮与陆地上储存,开春之后再北上。

    纤夫有三种来源,一是驿站(水驿)纤夫,属夫役之属;二是州县临时雇募纤夫;三是漕帮雇募纤夫。

    而纤夫村中的多是州县临时雇佣的短纤纤夫,本就是州县附近的失地无业百姓,生活无依,工食,其夫日给工食一二分以致七八分不等,纤夫每日拉纤才能获得收入,如今冰冻枯水期,许多纤夫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家中已是揭不开锅了。而想预支纤夫工食银,却是难上加难。

    陈元宝坐在纤夫村中一处偏僻的一块大石头上,默默地想着事情,单薄的衣裳冻得他有些瑟瑟发抖,跟着他吃苦了无数年的老婆得病了,大夫说想医治好;老婆的病需要十余两银子,还要吃些好的补补身子才行。大夫说老婆的病,就是长年累月累出来的。

    想到这里,身高马大的陈元宝忍不住“呜呜”的哭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