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特工之回到清朝 > 第四十五章 起步(4)

第四十五章 起步(4)

一把他们弄来,有关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有关和他们 所学有关系,两人所学在当时文人普遍卡来,都属于不务正业,虽然他们自己没觉得什么,可是世俗的眼光使他们也自称所学为小技,殊不知,他说的小技在如今,可比那些两榜出身的进士们有用多了,而他们在杨一的心目中也属于中国自己的人才,比不得那些从国外招聘来的洋人。

    “那杨一先在这谢谢诸位了。”杨一朝三人拱手后,又道:“我们出去看看这的环境,今后这就由徐先生跟华先生负责。”

    这花旗铁厂,本是一美国人独自创办的小厂,联军失败后,不平等条约都被废除,洋人在中国的特殊地位也没了,这生意也不好做,美国老板便想换个买卖来做。杨一让人趁机低价收购了这家厂子。

    “从今天开始,这地方就叫兴华研究所,在这里,我们要培养和组建自己的科技队伍,要自己设计和制造枪炮。”杨一说着卡看徐寿和华蘅芳,并拿出一些图纸道:“你们先好好多研究研究这些图纸,弄懂了再说以后的事。”

    杨一转头对闵闳道:“闵先生久居海外,通晓英语,我希望你再去一次美国,眼下美国正在内战,你去以后,可以趁机大量收拢人才,不管用什么方法,把能弄到的人才都弄回来,我已经让斯密斯先回美国去了,你到美国后,可以找他联系,让他配合你的工作,活动经费你尽管找斯密斯要。你看还有什么问题吗?”

    闵闳听罢,心中一阵激荡,当年回国就是希望能报效祖国,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如何能不激动,当下表态道:“大人,您的意思我明白,一个国家要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我此去一定为国家请到足够的人才。”

    “这等好事,怎么能少了我。”一个声音出现在众人身后,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铿锵有力,大家回头一看,又是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人,来人冲着大家一笑道:“两位大人,三位大才,我李善兰来迟了。”

    1861年的农历腊月初二,以李善兰,徐寿,华蘅芳为首的兴华研究所成立。过内一批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也被罗致到这个地方,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翻译学习杨一从国外弄来到各种军工技术资料,并等待从美国和普鲁士运来的机器,然后再成立一个兴华制造局,研制各种武器。杨一当然知道,单凭这些人还是远远不够的,他把殷切的目光投向了美国和欧洲,那里有大批的海外学子即将回来,还有闵闳和斯密斯的人才运做。

    一封由北京送来的加急信件出现在杨一面前,看完之后杨一的脸色突然变的很难看,信是张键写来的,信上说道:“慈禧趁杨一不在北京,突然在朝堂上宣布,奕匡为辅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同时还监管吏部和户部,这一天杨一也预料到会来。只是没想到,来的这样的快。

    在曾国藩等一大批满汉大臣的支持下,这一决定几乎没有遭到任何反对意见。上海的冬天,虽然不时常下雪,但细雨在无孔不入的寒风吹送下,更觉得寒冷。

    “省三,我得回北京去了,这里的一切就靠你了。“杨一没有回头,一直看着窗外,任凭不断吹如窗户 的细雨飘洒在脸上。

    “先生,干脆反了算了,这样的皇帝和太后,咱们不侍侯了。”刘铭传猛的一拍桌子,气呼呼的说。

    “不行啊,现在不是时候,中国刚刚才安静下来,不能再乱了。”杨一的声音多少有些无奈。“不过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狐狸的尾巴露出来到越多,今后我们收拾起来就越方便,只是那些汉臣和文人们,还真得多费不少工夫。”

    其实杨一现在的心情很复杂,杨一原本对慈禧多少还报有一点奢望,不过现在看来,这想法是有些幼稚,虽然如此,但杨一还是决定给慈禧一个机会,只是要看这个机会慈禧自己是否会把握。

    一路北上,过了黄河后,大地上就出现了白色的银装,1862年的春天迟迟不到,到杨一还是依稀感觉到了春天的脚步和气息。黄河口上,杨一看见众多的洋人在不断的勘测,通往上海的电报线路就要过黄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