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朝请郎 > 第354章 河中信使

第354章 河中信使

    可是他这会儿来找自己能是什么事情呢?张军百思不得其解。没有由头啊。

    “镇国军元光,见过太保。”

    “邠宁留后游瑰,见过太保。”

    张军抬头看去,一高一矮两个大胡子站在门口,正冲着自己拱手作礼。骆元光?韩游瑰?

    张军站起来还礼:“原来是武康郡王与许昌郡王大驾光临,某却是失礼了,以为是河中信使。见谅见谅。两位郡王,请。”

    “太保客气,某二人却正是河中信使,应马侍中所命而来。”

    马燧是当朝司徒,骆元光和韩游瑰却称他为侍中。

    按理说称呼官员一般都会用呼其最高职务来表示尊重,司徒正一品,侍中正二品,那就只能说明两人与马燧之间相互亲近。

    侍中虽然是正二品,但可无须禀报直入禁中找皇帝吵架,是妥妥的天子近臣。

    “却是为何?”张军摆手请两个人到一边的侧室落坐,唤人上茶……粥。

    茶叶这事儿张军念叨了一年了,一直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搞,到现在也只能喝白开水。到是已经吩咐了红蕊着人在春季收些新鲜茶叶回来。

    三个人拱手谦让了一下,张军坐了主位,骆元光和韩游瑰分坐两旁。大家都是郡王,只是职务上或有高低,该有的礼得有。

    “未知二位郡王此次……寻某何事?还须持着信使的名目。”张军也没绕圈子,径直问了出来。

    “却不是寻名目。”

    骆元光拱了拱手,笑着说:“却是侍中将派信使,正逢某与韩兄欲结识太保,便索命前来了,不告之罪还请宽恕。”

    张军看了看两个人:“骆军使应驻咸阳吧?韩留后某却未知。”

    扯蛋吧?你们俩特么一个守在咸阳,一个可哪瞎特么跑,这得多巧你俩能同时知道马燧要派人到凤翔来?

    韩游瑰身为邠宁留后,按理说现在应该是张军的直系属下,还是相当重要的副官。

    可是这哥们从李适逃出长安的时候就私下带着人跑去护驾了,一直跟在李适身边,从奉天跑到梁州,又陪着回来。

    回来以后他也没回单位上班,就留在京中游荡……他家就是长安的,老婆孩子都在京中。

    其实张军有点不大能看得上这个人,虽说忠心武勇吧,但功利心太强,而且治军治家都不在线上,问题颇多。

    然后张军抬手拍了下脑门,我靠,好像这哥们的儿子就快要造反了呀。

    “让太保见笑了,某与游瑰平时里与侍中到是时常勾连,闻得侍中欲着人前来寻太保,便主动请了差使,正好与太保相见。”

    “某惶恐。未知两位郡王寻某所为何事?”张军客气了一句,直接问来意。

    “某便来谢罪。”韩游瑰拱了拱手:“家中诸事牵连,某身为留后多有渎职,还请太保当面恕罪,但有责罚游瑰请之。”

    “郡王言重。”张军拱手回礼:“彼时动荡,郡王有功,一切自有陛下定夺,某却是不敢置喙。”

    “某闻太保推行两部,举侍中为帅。”骆元光打断了张军和韩游瑰两个人假惺惺的客套,也有怕两个人说僵的意思。

    必竟韩游瑰这事要是真说起来,张军占着理呢,就是把韩游瑰杀了也是正常执行军法,连皇帝都说不出什么别的。

    一镇副主将,无故旷工一年多,怎么治罪都不为过。

    其实李适逃出长安到回来,这样类似的事情正经发生了不少,只是都被李适给压了下来,当事者也都一一给了补偿,再加上大乱初平,所以才没有人跳出来闹。

    “某确有此意,也与陛下,诸相,马帅诸人多有商讨,但此事重大,还需陛下定夺,某却不敢一味主张。”

    关于施行军政分离,推出两部制的事儿,张军和李适已经沟通过了几次,详表也写了几份,该说的都说了,现在就看李适准备怎么选择。

    包括诸宰相,军方大员,大家也聊过多次,也算是交了底,但是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听到什么回音,估计就是李适还没下定决心。

    所以这事儿张军现在确实也不好说什么,行不行,怎么搞现在都握在李适手里,他现在说什么都不是太对劲儿。

    你是想替皇帝拿主意吗?

    其实李适自己也做不了这个主,还要看诸相的决定。大唐是贵族议会制,要大多数宰相都同意才可能施行。

    现在朝中的宰相有多少张军没有仔细算过,但想来总不会低于四十来个,想统一思想没那么容易的,总得等他们私底下吵完沟通好。

    首宰一人,次宰两到三人,辅宰五到八人,然后其余的都是宰相。各省部一二把手大部分都在列。

    这还只是中官,外官挂相的也不少,虽然外相事实上不太能参政议政,但也总会有几个例外,比如张军自己就是其一。

    在大唐,正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有可能挂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虚衔然后成为诸相之一。另外还有开府仪同三司呢。

    虚衔也得看是怎么个虚法,有些东西虚着虚着就特么比实的还硬实。

    “某等半非此意,”骆元光笑着解释了一下:“并非逼迫太保妄言,只是想藉此与太保相识,彼此亲近一些。

    再便如,若陛下确立军部,亦想在此中谋个存身之处,还望太保成全。”

    没有人是傻逼,尤其是这些血海尸山中挣扎出来的人,那眼光和思维吓人着呢,都从里面看出来了不一样的东西。

    若真的施行军部制度,天下兵马统一调度指挥,那是何等惊人的壮举?

    别的都不说,到时候从上到下从中到外的各级机构,各路部队的指挥驻扎等等,包括营建和后勤,这将是一个相当巨大的工程。

    而里面的择人录用,等次排序,必将打破现在的格局,谁上?谁下?谁当老大谁当小弟?这不都是张军他们几个说了算?

    而且别看张军推举马燧李晟诸人上位,但事实上到底这事儿谁的话语权最大谁心里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