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我真是佞臣啊 > 第130章 靖山城【5000、求订阅】

第130章 靖山城【5000、求订阅】



    并且武昭表示,在定军诗当日,自己也会带领百官,通过传送阵到达靖山城观礼。

    至于兵部官员,则是可以即日启程,前往靖山城去操办定军诗一切礼制流程。

    之所以宁辰他们需要靠走的,不能传送阵。

    实在是传送阵开启一次,有点贵。

    以武朝现在的底子,是真没办法多开传送阵。

    因此宁辰他们兵部的这些官员,就只能是提前出发。

    宁辰作为兵部右侍郎,自然是要同行。

    负责护送的则是东宁府800府卫军中的一半。

    李子秋因为越州一战,同样获得了随行的机会。

    从丰京城到靖山城,有两千多里的路程。

    为了速度,王林规定所有人都必须骑马,不可坐车和坐轿。

    对于做惯了马斯莱斯的宁辰,这么骑马颠簸还真的让宁大人有点不适应。

    好在一路上风景还不错。

    尤其是对于穿越之后,第一次离开丰京城的宁辰来说。

    那种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还是会让人感觉好奇和赏心悦目的。

    至少不会让宁辰感觉路上,那么无聊。

    五天之后,宁辰他们这一队人马,就到达了靖山城。

    靖山城按照正常的行政划分的话,它的规模只能算是县城。

    奈何这里出了一个靖王,这就给了靖山城不同的意义了。

    因此别看靖山城是县城规模,但是所有的城守那都是高配。

    靖山城的城守也不是县令,而是府尹。

    同时靖山城当中,依然还是有着府卫军也就是现在的虎威军。

    宁辰他们队伍刚到,靖山城的虎威军和靖山城的府尹,就已经在城门口等候了。

    官场上的繁文缛节,自然不用宁辰操心。

    倒是宁辰发现这靖山城的城门有点意思。

    “这里好像过去,不叫靖山城。”宁辰看着城门上,明显后改的城名,对身旁的李子秋说道。

    李子秋回答道:“是的院首,这里原来的确不叫靖山城。

    这里原来叫靖康城。

    取康宁乐业之意义。

    同时也是对靖王一脉,表达尊敬。

    想要表示是靖王一脉,给此城带来了康宁和安乐。”

    宁辰点点头:“那后来改成靖山城,就是因为那一次兵败?”

    李子秋再次答道:“没错。当年那一次兵败之后。再用靖康两个字就不合适了。

    再叫靖康成,就是对靖王的羞辱了。

    原本是打算叫靖殇城的,可是同样觉得对靖王会有所冒犯。”

    李子秋这么说,宁辰就明白为何要叫靖山城了。

    这是谐音梗。

    这得扣钱。

    众人入城之后,就被安排到了驿馆当中。

    王林根本不顾一路劳顿,直接就开始安排起了工作。

    没办法,还有十几天就要确定定军诗了。

    王林没工夫休息。

    兵部的一众官员,按照之前的安排,都各自忙碌了起来。

    最闲的就是宁辰和李子秋了。

    宁辰是干脆就没有被安排什么工作。

    李子秋本来就不是人家兵部的人,王林怎么好意思给李子秋安排任务。

    靖山城的府尹,还是特意过来拜访了一下宁辰。

    顺便给宁辰安排了一个向导,让宁辰可以方便的在靖山城当中游玩。

    本来宁辰是打算去看看靖山城,人民娱乐项目和精神生活建设的情况。

    可是听说靖山城中的教坊司和勾栏,因为定军诗这事,全部暂时休息了。

    宁辰就没了逛靖山城的意愿了。

    靖山城就是一个县城,就算出了一个靖王。

    一直都是高配的情况,但是它依然还是一个县城。

    它就算再繁华,也不能有丰京繁华不是。

    因此宁辰干脆就窝在驿馆里面,等着最后的结算就好了。

    偌大的驿馆,几乎就只有宁辰和李子秋两个人。

    王林他们几乎都是早出晚归,宁辰也不知道他们忙活什么。

    也没兴趣,去想他们忙活什么。

    “院首,礼部那边,有向你发出为虎威军做定军诗的邀请吗?”一连几天之后,李子秋在吃饭的时候,忽然对宁辰问道。

    宁辰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没有。不过我本来就是兵部右侍郎,礼部邀请我一个兵部右侍郎,你不觉得有点奇怪吗?”

    李子秋眉头皱了皱,道:“希望是我多想了。”

    “多想什么?”宁辰反问道。

    李子秋道:“院首,我觉得朝廷中的一些人,好像都在有意的要将大人你和府卫军切割开。”

    宁辰再次一愣,然后笑道:“你是看我太闲了,天天也不出去跟兵部这些人一起忙活,所以才有这样的感觉是吗?”

    李子秋点了点头。

    宁辰反问道:“你觉得我一个,全程都没有参与过定军诗征集讨论的人,他们能让我干点什么?

    王林想让我干什么之前,还得先给我解释一下,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有这个功夫,王林自己都把活给干完了。”

    李子秋听了宁辰的话,道:“看来真的是我多想了。”

    宁辰反问道:“你怎么会觉得,他们要把我跟虎威军分开。

    虎威军能够重启是因为我,

    虎威军的改革方案也是我提的,

    虎威军以后能否长足发展都得看兵家。”

    李子秋道:“正是因为院首,在虎威军当中留下了这么深的烙印。

    所以我才担心,会否有人觉得,院首你对虎威军的影响力太大了。

    因此这定军诗,才不希望大人你来做。”

    宁辰听了李子秋这个观点,说道:“你是觉得会有人担心,我变成下一个定国侯?”

    李子秋摇摇头说道:“院首,如果你只是变成下一个定国侯,他们都不担心。

    可能会有些人担心院首你变的,比定国侯还要让他们感觉棘手。”

    李子秋这么说,倒是不算错。

    就自己现在这名声,如果自己真的变的跟定国侯一样,手握重兵。

    那的确是会让很大一批人,夜不能寐。

    这样的担心宁辰觉得会有。

    但是把这个担心,关联到定军诗,宁辰觉得百官可能没这么闲。

    自己在他们的眼中可能算是有些诗才,但是怎么说呢。

    作诗这种事情,在他们的眼中,还是一件很高端的雅事。

    至于千古名句,在他们的眼中,那也是偶得之,绝对不能常常为之。

    所以宁辰是真的觉得,李子秋这个担心有点多余。

    两个人不再继续讨论这个事情。

    倒是接下来的几日,驿馆当中还有靖山城中,就非常的热闹了。

    因为从全国各地而来,准备做定军诗的人,都集中到了靖山城。

    不仅仅是云山书院的那些大儒,还有一些滦州的半圣世家和其他一些书院的儒生大儒,全部聚集到了靖山这个地方。

    面对气运的诱惑,还是没有几个人能够淡定的。

    别说武昭直接定九鼎大家过来争抢气运。

    就是加入顺帝当年继位,直接就定气运。

    那都会有一些人,愿意过来效劳以分润一些气运的。

    气运,唯有以国家的行事才能凝聚的最多。

    当年三皇五帝定九鼎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事情。

    之所以如此的设定,那也是为了让人族可以聚在一起。

    不至于一盘散沙,到时候被蛮族各个击破。

    所以你想要分润气运,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为国家为人族出力。

    三皇五帝的这个设定,无论是站在家国天下,还是站在人族的角度上,都堪称精妙绝伦。

    从十三州各处来的大儒,倒是没有人来见宁辰的。

    不过从各个府来靖山城的都尉,来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过来拜见宁辰。

    在所有虎威军都尉的眼中,宁辰就如同当年开府卫军的靖王一样。

    当年是靖王让府卫军青史留名,今日换成了宁辰,让虎威军重振雄风。

    所以不管从哪儿来的虎威军都尉,第一个事情都是来拜见宁辰。

    而宁辰通过他们也知道了。

    十三州各府的府卫军不可能全来,所以只能派代表。

    但是整个定军诗的过程,会通过阵法向所有的府卫军展示。

    也就是说整个过程,都会现场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