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好圣孙

大元打跑,打死。可没想着啥面子上有光彩的,赫赫武功。”

    “等咱当了皇帝之后,咱想的是,天下百姓,不能再像以前大元似的,吃了上顿没下顿。不能跟以前一样,皇粮赋税,差役徭役干个没完!”

    殿中鸦雀无声,只有朱元璋教育孙儿的声音回荡。

    朱英雄低头想了许久,郑重的开口,“皇爷爷,是孙儿想的有些偏激了。古语云,国之大好战必亡!如今大明百废待兴,当务之急是应该发展民生,让百姓都过上有饭吃,有衣穿的好日子。而不是想着,在边疆之地继续用兵!”

    “所谓过犹不及,一隅的胜仗对咱大明无足轻重,可要是因此加重百姓的负担,却是得不偿失!”

    “我大明,天朝上国,物华天宝。自古以来,只要中原王朝政治清明,国泰民安。那周围的番邦,自然会诚心来拜。”

    “就好比一个人过日子,不管啥,他都要先把自己的家过好。不然,别人不会服他。就算不敢打他,也会嘲笑他!”

    “哎,对喽!”朱元璋大笑,“咱的好大孙呀,真是聪慧!”

    而此时,连朱标在内,殿中众人皆是动容。

    须知,现在的皇太孙才八岁呀!

    先前他一番江河所致,皆是明土的话已经让大伙心生波澜。现在,这番立国安民的话,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能是八岁的孩子说出的话吗?

    莫说八岁,这番话,寒窗苦读数十年之人也未必说得出。大明朝,那么多皇子皇孙,那么多成年亲王也未必说得出来。

    而且,他的话中,包含了最质朴的爱民之心。

    朱雄英看着朱元璋,“皇爷爷,孙儿懂了。国家的强盛,并不在于打了多少胜仗。而是在于,百姓的生活是否富足。在于当权者,是否轻徭薄役,在于国政是否通达。”

    “皇爷爷不想再打缅甸,就是为大明百姓减少负担,是不让当兵的从百姓嘴中抢粮食。是为了减少国家财政支出,与民休息!”

    朱元璋大喜,大手抓着孙子的肩膀,咧嘴大笑,“好好!”笑着,看向群臣,骄傲道,“看看,看看!啊!这就是我朱家的种儿,生下来就知道心怀天下百姓!”说着,又仔细的看着自己的孙子,继续笑道,“才八岁呀,才八岁!这要是十八岁,还了得,啊!”

    “咱老朱家后继有人,如此好圣孙,古来难见呀!”

    皇帝表态之后,群臣赶紧赞颂,“臣等恭贺陛下,恭贺大明,江山有后,大明永昌!”

    一旁的朱标,也是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甚至眼神中还有些震惊。

    “这孩子,可比以往要懂事,也聪明多了!”

    以前的朱雄英在他心中,就是个被祖父母宠坏了的捣蛋鬼。甚至,私下里他也为这个大明帝国第二顺位的继承人头疼。

    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的儿子,不但在一夜之中长大了,更是和小大人一般,让人刮目相看。

    不过,他高兴归高兴,可还是摆着严父的脸。

    见朱元璋对孙儿爱不释手,低声道,“父皇,不可太宠溺了英哥儿!”

    朱元璋正抱着孙子美滋儿的,听儿子这么说,顿时垮下脸,没好气的说道,“你一边去,咱抱孙子,碍着你啥了!”

    朱标顿时大窘!

    朱元璋大手,亲昵的捏捏朱英雄的脸蛋,“好圣孙,真是咱的好大孙!”

    他的手跟砂纸一样,被捏了两下,朱雄英赶紧挣脱开。

    “耶,爷爷捏两下都不行?”

    “朱元璋大笑几声,拉着孙子的手站起来,“今儿高兴,让你祖母包饺子,晚上陪爷爷喝几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