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狠总兵 > 第86章 君臣密议

第86章 君臣密议

欢,想带回去做小妾,只可惜没福分!”

    …………

    至于周延儒,一直在喝着闷酒,皇帝派锦衣卫调查他的事情,不用多久就会查出来,他要么是继续留在京城等着被抓被砍头,要么是赶紧逃跑,周延儒不会甘心坐以待毙,决定尽快逃跑。

    下午,庆功宴完毕,崇祯让姜瓖去养心殿。

    养心殿内,这里只有三个人,分别是崇祯、姜瓖、王承恩。

    大门被关上,很显然,崇祯要在这里跟姜瓖说的事,不希望被其他人知道。

    崇祯夸赞道:“姜爱卿啊!你在大同诛杀七个晋商,把各卫所被侵占军田都收回,做得很好!”

    听到这样的话,姜瓖心中冷笑,崇祯只敢没其他人时才说,可不敢在其他臣子面前公然说这样的话。

    去年,松锦之战惨败后,崇祯密使时任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兵议和,旋因家童无意间泄露消息,舆论大哗,崇祯为了堵住众口,拿陈新甲做替罪羊杀了。

    对于崇祯这种没有担当的皇帝,完全不值得效忠。

    姜瓖道:“陛下,如若各卫所军田不被侵占,何至于要花大量银子募兵、养兵。既然陛下让臣镇守大同,臣就应当尽职尽责,把大同镇辖区所有不法之人严惩。大同各卫所军田被侵占,收回军田、处置不法军官,臣责无旁贷。”

    这同样是私底下的回应。

    “好,说得好!”崇祯高兴道:“如今,姜爱卿总览三镇军务,把宣府、山西二镇各卫所问题,一并解决了!”

    姜瓖道:“臣遵旨!只是,这样一来,肯定会触犯很多人利益,会招致朝中不少人嫉恨,不断找借口向陛下弹劾臣。臣当初解决大同镇卫所问题,就已经得罪了很多人。”

    话音落下,崇祯“咳”了一声,道:“爱卿尽管放手去办!朕不予理睬便是。”

    崇祯是什么货色,姜瓖还不清楚。要是他真的有魄力解决卫所问题,就会当众说出来了,何至于私底下跟姜瓖说这事。

    以后肯定不断有人请求崇祯处理姜瓖,刚开始时,崇祯或许能把这些压下来,当压力大到崇祯撑不住时,崇祯恐怕就会处理姜瓖了。

    到那时,姜瓖的翅膀更硬了,就算皇帝又能把他如何?

    崇祯看着姜瓖这个寄予厚望之人,语重心长道:“挥师出关,收复辽东,剿灭建奴,有劳姜爱卿了!募兵、养兵都需要钱粮,凭借三镇卫所军田,应当能自足,朕以后就不再调拨粮草给爱卿了!至于军饷,留下一百万给姜爱卿,其余五百万,尽快运送来京。”

    姜瓖道:“陛下,如若要彻底剿灭建奴,需练就十万精兵,练兵需要时间,彻底剿灭建奴也需要时间,没三百万军饷不能完成。”

    听到这里,崇祯皱着眉头,他最烦臣子向他要钱。

    崇祯语重心长道:“姜爱卿啊!朝廷府库空空,急需用钱,朕没办法给你那么多,最多只能一百五十万!还请爱卿多多体谅!”

    他似乎忘记了,不是他给钱给姜瓖,这些钱都是姜瓖弄出来的,是讨论姜瓖给多少钱给他。

    姜瓖据理力争,道:“陛下啊!招兵、养兵很耗钱,当初袁崇焕督师蓟辽,陛下没少给过军饷,袁崇焕只是庸才,没本事平辽东、剿灭建奴。如今,即使建奴实力比那时更强大,臣也有信心能灭建奴!只要粮饷不缺,臣有一定能灭建奴!”

    “好!”崇祯一拍大腿,霍地站起,又问:“爱卿灭建奴需多久?当初袁崇焕欺骗朕说,五年能平辽,可结果…哎!”

    姜瓖道:“袁崇焕是袁崇焕,臣是臣!袁崇焕办不到的,臣能办到,只要粮饷充足,臣五年定能收复辽东!恳请陛下让臣留下三百万两作为军饷,臣回去后,招兵买马,加紧练兵,明年挥师出关!”

    “好!”崇祯道:“爱卿有这个把握,朕甚感欣慰!不过,朕实在需用钱,孙传庭那边一再催要钱粮,朕立即要给,关宁铁骑那边又要给出一批军饷,北方灾荒严重,朕还需赈灾!”

    崇祯长叹一声,继续道:“朕实在困难,还请姜爱卿体谅!”

    他犹豫了一下,道:“两百万是极限了,朕无法再给出更多!”

    争取到两百万了,姜瓖不再为难崇祯,道:“为了灭建奴,臣定当竭尽全力!臣有小小请求,烦请陛下准许!如若陛下恩准,臣下辖人才充足,灭建奴希望更大。”

    说罢,姜瓖取出一张纸笺。

    王承恩接过,再递给崇祯。

    崇祯打开一看,是揭发宣府总兵王承允贪污、克扣军饷,建奴入关后按兵不动,请求撤去总兵一职,将黄得功调任宣府总兵;请求将榆林总兵姜让划归姜瓖指挥;请求将阳和副将姜瑄调往大同镇,军职不变;请求将张圭章儿子张煌言、凤阳府亳州知州宋应星、江阴县三人(典吏陈明遇、训导冯敦厚、前任典吏阎应元)调往大同,划归其指挥;大同府同知谢纲升任知府。

    张煌言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文武兼修,在原本历史上,他一直坚持抗清,并表现出比较高的军事才能。

    阎应元。冯敦厚、陈明遇这三人,是历史上“抗清三公”,才能不错。

    宋应星则是明末的科学家,著作有《天工开物》,这是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姜瓖既需要军事人才,亦需要技术人才、文人,对这几个很看重。

    崇祯看着这纸笺内容,皱了皱眉头。

    他一早就对王承允不满了,既然姜瓖提出这个要求,可顺水推舟答应了;

    把姜瑄、张煌言、宋应星、阎应元、冯敦厚、陈明遇这六人,划归姜瓖指挥,不是大问题。

    让他难办的是,把姜让划归姜瓖指挥。

    大明九边重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姜瓖兄长姜让榆林镇总兵,要是划归姜瓖指挥,那姜瓖可就控制四个边防重镇了,权力很大。

    崇祯既要用姜瓖,亦要防范姜瓖不至于权力过大。

    崇祯犹豫了一下,回应道:“朕可以把姜让划归爱卿指挥,但必须调任大同,任朔州总兵!爱卿其他要求,朕皆准许!”

    姜瓖道:“臣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