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38章 光复东都

第38章 光复东都

死!

    “目前都畿道西部已落入我军之手!”李泌轻咳一声,缓缓说道,“更为可喜的是,经这近两月的征战,叛军在西线的有生军力已被大量消耗。”

    “可以说,无论西向洛阳,还是南下寿安,叛军一时之间都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来阻挡我军。此外,以我料想,新安之失,叛军连续的败绩,必然会在叛军诸州形成极大震动。”

    “目前,史朝义治下诸州民心都不太稳固,牵一发就可以动全身,一旦能引得某处民变,很可能就会形成燎原大火。故而从战略上,我军绝对是游刃有余。急于改变局面的是史朝义,而不是我军。若这一点利用的好,说不定还能给叛军以重创。”

    李泌的话虽然看似有些突兀,但杨错知道他的意图。

    从开战到现在,唐军在人员上虽有不小的损失,但却是接连胜绩,甚至连史朝义都险些被困死在新安县城。

    由此,不可避免使得部分将士产生浮躁心理,以致轻敌冒进。

    需知史朝义目前所处的被动局面,根本原因是其战略上的先天缺陷——天灾造成的粮食极度短缺,以及人心的丧失。

    这一缺陷迫使史朝义不得不寻求速战速决,以致被唐军所乘。

    战略制约战术!

    若换唐军处于史朝义那种局面,恐怕情况会更糟。

    正因如此,才切切不可小视史朝义。

    以他的能力,一旦做困兽斗,潜力是相当惊人。

    当然,与其说是他的能力,还不如说是叛军整体反扑的能量。

    这正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李泌现在说这番话,目的正是为了泼两盆水,为大家降降温,进而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

    但他的说很有艺术,如果一味强调史朝义有多么顽强,只会让将领们形成逆反心理,而现在这样的说辞,更能让人接受。

    毕竟,在坐的将领都不是没有头脑之人。

    “长史,下面该如何用兵?”仆固怀恩沉吟着问道,“即刻攻入洛阳么?”

    “不急!”李泌看了看杨错,笑着回道,“不动比动更能给史朝义施加压力。史朝义不知道我军战略,在他看来,我军可选择的进攻方向实在太多了。”

    “最致命的,自然无过于直接攻向洛阳,或者是经寿安围攻洛阳。先让他忙上一阵子,我军也需要先安定一下都畿道西部的局势。临淮郡王在徐州的战局还未完全展开,需要适时配合一下!”

    “那边怎么了?”郝玭微愕说道。

    “情况稍有些不妙。”李泌轻叹一声。

    新安县城大捷的消息初一传到长安,立时引起满城欢庆。

    朝廷上下,一片欢欣鼓舞,人心大振,虽然史朝义的逃脱让人感觉有些遗憾,但夺取新安之后,整个战略形势已变得一片大好,甚至有人开始期冀夺回洛阳的那天。

    相形之下,代宗却显得很冷静!

    从紫宸殿回到麟德殿后,代宗便命人将元载、裴遵庆、刘晏等人招来议事。

    “驸马大败叛军、夺取新安,本是件大喜之事。只是没想到,朝中对此事的反应居然如此热切。”刘晏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

    早晨朝议之时,新安县城大捷的战报恰好传至。

    战报上的内容一经诵读,立时引爆朝堂。

    欢欣雀跃之余,当即有以杨绾为首的十余名朝廷重臣向代宗上表,请命天下兵马副元帅杨错率大军自新安往东,光复洛阳,收复东都。

    上表的朝臣虽然不多,但分量却是十足,令代宗无法不重视。

    幸好有元载、裴遵庆等人及时奏言,细陈夺取洛阳的时机还未成熟,才暂时将此事压了下来。

    “眼界太过短视,现在岂是夺取洛阳的时候?”裴遵庆毫不客气地冷斥道,“洛阳虽为东都,但是为了夺取洛阳,几次三番丧失战略上的主动,这是有前车之鉴。”

    “再者洛阳的位置过于突前,与陛下其他州郡都不相连,反而被史朝义三面包围之中。如果叛军自寿安等地拦腰截断,洛阳就会成为一片孤地,只能坐以待毙。”

    以名望而言,裴遵庆却绝对是天下士人中的翘楚。

    适才的这些话,如果是由元载等人说出,可能会令人感觉有些狂妄不羁,但出自裴遵庆口中,却无人敢说什么。

    “裴公请息怒!”元载和声说道,“此事只宜以理相说,否则会令陛下为难!”

    “陛下之意如何?”刘晏轻声向正低头沉思的代宗询问道。

    缓缓抬起头,代宗淡淡一笑说道:“我早就说过,战场上的事,由临淮郡王、妹夫自行决断,我不会随意干涉。如果此刻适宜进攻洛阳。妹夫自然会传书过来知会于我。”

    听了代宗的话,元载、裴遵庆、刘晏三人对视一眼后,心有灵犀地一齐笑了起来。

    “陛下早已心如明镜,倒是我等枉自过虑了。”元载呵呵说道。

    “不过,今日朝议之事也不可等闲以视,此事恐怕还得劳裴公多费心了。”刘晏轻点头说道。

    在代宗不适宜亲自反驳,元载、刘晏等人名望稍显不足的情况下,裴遵庆显然最佳的人选。

    裴遵庆当仁不让地点了点头。

    “元卿,临淮郡王那边有新消息么?”转过头,代宗向元载询问道。

    “暂时还没有。”元载收敛起笑容,正色说道,“陛下不必担忧,临淮郡王久经沙场,张傪足智多谋,定能妥善应付眼前的危机。”

    “嗯。”代宗微微颔首,眼中忧色难消,随即对刘晏说道,“刘卿,南迁百姓的安置一定要妥善安排好。惟有如此。才能为临淮郡王那里减轻些负担。”

    “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办妥!”

    代宗安心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