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89章 喜从天降

第89章 喜从天降

些大臣的争权夺利之举。

    当今皇帝与先帝有所不同,先帝肃宗喜欢急功冒进,而当今皇帝则比较稳重。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好几次就会下达进攻洛阳的命令。

    而朝廷诸职里的重要职位,都由元载等人担任,他们对代宗皇帝的忠诚度基本是不用怀疑的。

    而更为重要的兵权,都掌握在杨错和李光弼的手里,可以说是绝对忠诚于代宗。再加上还有一个虽然赋闲在家,却威望无比高的郭子仪。

    另外,与历史上的大唐不同。此时的吐蕃还无力东侵,北边的回纥只是盟友,没有向回纥借兵。

    整个大唐的外部环境,利于平定叛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小鱼小虾根本掀不起实质性的风浪来。

    “浑将军虽然年少,却着实了得!”一听我提到浑瑊,杜鸿渐就大为感叹说道,“这些日一直忙于休战议和之事,没来得及把荆南的战报转呈给郡王与驸马。”

    “不久前,浑将军已将洞蛮大军尽数逐出荆南。毙杀、俘虏的蛮军逾七万人,蛮军大首领田融更被李抱真将军斩杀!”

    “田融死了?”听到这个消息,杨错还是不由微怔了怔。

    “是啊!”杜鸿渐点了点头,“田融尸身已被确认无误,目下已被送至长安。”

    “浑将军打算如何处置荆南?”李泌对此很感兴趣。

    “浑将军的上书中,提到了十六个字……”杜鸿渐略微思索了一下,回道,“以威慑之,以恩感之,分而化之,融而合之!”

    “妙!此策甚妙!”李泌抚掌笑道,“若依此策持之而行,或二十年,或三十年,当可为大唐扫除荆南之患。”

    “确实如此!”李泌点头笑着说道,“此策最紧要之处,就在,融合,二字。融而合之,化蛮为汉,又何复担心洞蛮之乱?”

    “对了,险些忘记了一件重要事情。”杜鸿渐忽然想起了什么,面露喜色说道,“上个月,驸马又添一子。我此行另一要务,就是代陛下向驸马贺喜。”

    “哦!”饶是杨错性情沉稳,乍听了这条喜讯,还是不禁喜出望外。

    说来惭愧,自己一直在外征战,连安思霖诞下子嗣也不能在身边陪伴。

    还有数个月前,和政公主也诞下子嗣,自己也不能前去。

    “恭喜驸马,贺喜驸马!”李光弼、李泌、田神功等人一齐起身,大笑着向杨错贺喜起来。

    杨错一一感谢致意。

    根据杨错离开前的指示,安思霖诞下的儿子取名杨昭,和政公主的第二个儿子,取名杨映。杨昭生于广德元年七月,而杨映生于广德元年五月。

    再加上杨暻,杨错在这个时代有三个儿子。

    广德元年八月下旬。

    叛军向唐军交割协议上的州郡完毕,双方进入正式的停战期。

    与此同时,根据从山南东道传来的消息,黄琦已经开始退向汉中郡。

    而在山南西道,虽然少了黄琦的这支精锐兵马,但张献武与严震之间地力量对比形势却依然没有改变。

    在先前的两月里,在黄琦和张献武联军的双重打压下,严震、祝峻节节败退。

    一直退到临近山南东道的通州,凭借险要的地形,再加上山南东道也对黄琦和张献武形成了一定的威慑牵制,才勉强让严震站稳了脚跟。

    但连败之下,严震的实力也已经弱化到了一定程度,基本上已经无力跟张献武对抗。

    更糟糕的事情是,张献武居然在黄琦的授意之下,趁着东川节度使崔光远不注意,勾结段子璋驱逐了刚到任的崔光远,和张献武形成了同盟关系。

    而远在西川的高适也遭遇到大麻烦,其心腹爱将刘辟(并非三国的那个)居然有了自立的心思。借着西川与朝廷可能隔绝的情况,他起兵囚禁了高适。

    他认为唐军刚刚和叛军打完一场大战,无力入川作战,于是得寸进尺,竟公然向朝廷要求得到三川之地。

    只是,由于信息传达不及时,他们还不知道唐军与叛军已经议和。

    与此同时,新得的各州刺史也相继到位。

    侯希逸因长期坚持在大后方与叛军作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拜平卢莱登节度使,领莱州和登州。

    李光弼从临淮移镇宋州,为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平叛打下基础。

    徐州刺史一职,暂由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担任。

    河南道东北部是对抗叛军的最前沿,哥舒曜担任青州刺史;贾耽担任淄州。

    青州、淄州虽名为两州,但其实州内在连续战乱和史朝义可持续的坚壁清野之下几乎空无一人。

    而泗州、海州、徐州的下邳乃至彭城,都有类似的情况,只不过稍好一些。

    要恢复这几州的生机,贾耽等人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