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137章 有才无德

第137章 有才无德

吐蕃和回纥的事情。

    “啪……!”一支小箭准确地命中了二十步开外的木靶。

    “爹,二叔……”暻儿举起手中的小弓,转身欢呼雀跃道,“我射中了,我射中了。”

    “好小子,比爹行!”杨错俯身一把将沉甸甸的小家伙举了起来,放在颈脖上,以此作为对他的奖励。

    “射得好!”一旁的杨天佑也是含笑点头给予了高度肯定。

    兴奋的小家伙,在杨错脖子上手舞足蹈。

    暻儿的身体成长远超常人,才七岁就已有九岁孩子的身量。

    小家伙力气也大的惊人,虽然还远不能跟杨错比,但二十多斤的东西对他而言也不算吃力了。

    除了对玩具仍兴趣十足外,他也表现出了兵器的爱好。

    有鉴于此,杨错就开始教授他简单的搏击之术。

    而身为二叔,杨天佑也毫不含糊地担当起了教头的角色,只要回朝就非常尽心地指导着箭术。

    跟杨错那只能算二流的箭术资质不同,暻儿这小子对箭术极有天分。

    仅仅跟杨天佑学了不到十余天,二十步以内的靶子几乎已能箭无虚发。

    看来,小家伙日后成为神箭手的可能很大。

    闹腾了一阵后,小家伙自己要求从杨错肩上下来。随即急匆匆地跑向内院去了。

    “呵呵……肯定是去向他母亲炫耀了。”看着小家伙消失地背影,杨天佑带着温和地笑容说道,“暻儿的箭术天分确实很高,能坚持练下去,到二十岁说不定就能超过我!”

    “呵呵……名师出高徒啊!”杨错呵呵一笑,上前几步轻拍着杨天佑的肩膀,“你在河西这些日子,虽然没有什么战事,导致升迁缓慢。”

    “但是自古以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正是有了你才能保证四镇与唐廷联系紧密。封赏之事,你千万别往心里去呀。”

    杨天佑听了,笑道:“大哥多心了。弟在河西这段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坦。朝廷也没忘了弟的功劳,授弟检校工部侍郎、武威郡王,也知足了。”

    “存忠。你家的也快了吧?”杨错故意换了个话题。

    杨天佑略显腼腆地一笑,点头说道:“大夫说了,最多两个月就生了。阿莹这几天胃口很不好,连弟都有些心神不宁起来。”

    “都一样,当年暻儿还没出生时,我也跟你一样,比在战场上还让人心惊肉跳!”杨错笑着安慰杨天佑道,“以后孩子多了,就不会有这种感觉。”

    齐王李倓为杨天佑说了门亲事,是当地豪族马氏家主之女。

    杨天佑婚后的生活过得相当的幸福。

    才貌双全、性情温婉的马莹与杨天佑关系极为和谐,连带着让杨天佑整个人都比以前开朗了不少。

    “确实比上战场还要让人担心。”杨天佑深有体会地点了点头。

    “存忠,你得感谢长源和延鉴,要不是他们的计策,恐怕和吐蕃的战事还有得打,到时你连孩子出世都看不到!”杨错笑着说道,“今晚上就住我这里,你我兄弟好久没见得好好的说说话。”

    杨天佑苦笑着点点头,“弟在途径陇右的时候,顺带去看望了嫂夫人。”

    “她,过得如何?”

    “嫂夫人本是具有大智慧之人,不仅把府邸建的闲情逸致,还捣鼓出了各种各样奇怪的发明,叫人看了拍案叫绝。侄儿也很健康。”

    “那就好。我相信,她是这样的人。”

    兄弟俩并肩进入屋内。

    在杨错暗访之后的第六天,元载的那份策论正式完成。

    随即,他通过一定途径谨慎地先呈递到了杨错手中,再由杨错转呈给代宗。

    看完这封多达八页绢书的策论后,代宗皇帝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许久后才长叹了一口气。

    看得出,代宗对元载的才能是颇为看重的,故而才如此遗憾。

    当然,这份完成后的策论,也的确非常精彩,深入浅出,观点新颖,目光深远。但更让代宗看重的,却是另一份附随策论呈上绢书。

    这份绢书的内容,主要是元载有关魏博军节度使继承问题的一些看法。

    元载认为,虽然史朝义在杀害田悦之事上大失人心,但他和他之前的叛军首领在河北经营多年积累的根底在短时间内还不会彻底动摇。

    而且凭借史朝义和许叔冀、许季常等人的智谋,肯定会有一定的应对策略来化解这次危机。

    所以,为能更好的赢取北方士民的人心,朝廷这边最好还是同意田庭玠的遗腹子接管魏博军比较好,而由符璘协助。

    这里,元载没有提田庭玠夫人可能会诞出女儿。

    很明显,他并不是没有想到这点。

    此外,元载还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让符璘协助的益处。

    他认为,代宗如果派别的人协助管理魏博军,虽然能够极大的控制魏博军,但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符璘并非完全没有忠心的大将,像他这样对朝廷还存有一丝忠心的将领,应该积极地回应。日后再怎么处理,那是平叛之后的事情。

    元载最后也提到,只要代宗能完成横扫六合,一统大唐社稷的伟业,区区魏博军不在话下。何况如薛嵩、李宝臣、李怀仙等大的割据势力被消灭,魏博镇何足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