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六十六章:历史的宿命

第六十六章:历史的宿命

宁妃与其他妃嫔跟着他一起殉葬,杜绝后宫干政之事再现。

    正因为有汉、唐后宫干政的教训在前,以至于朱元璋对他的后宫妃嫔,一直都管教甚严,禁止后宫参与朝廷政事。

    对朱棣而言,让郭宁妃殉不殉葬并不重要,他犹豫的最大原因,是忌惮手握兵权的武定侯郭英。

    他倒不怕武定侯郭英因为郭宁妃被殉葬,而心生怨恨举兵造反,如今仅京城及周边就有四十多个卫所合计二十多万精兵,全国更有百万战兵,到时候他发兵平了便是。

    朱棣担心的是刀兵一起,野心勃勃的诸王必定会趁机作乱,如此则会天下大乱。

    那不是他想看到的!

    可是,若不让郭宁妃殉葬,那就违背了朱元璋遗命。

    此时他还没有正式在奉天殿举行登基大典,若公然违背大行皇帝的遗命,则会给人落下口实,让心怀叵测之辈抓到把柄。

    想明白之后,朱棣立即有了决断。

    他先是酝酿了一下情绪,当众嚎嚎大哭了一会。

    待所有人的目光被吸引之后,朱棣便停哭泣,哽咽着望向跪在地上的朱元璋的后宫众妃嫔,含泪宣布命令道:“着有司,奉皇考遗命,以相关宫人殉葬!”

    朱高煦听到这道命令后,脑海中瞬间浮现两个字——人殉!

    人殉制是古代一种丧葬制度,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但因为这个制度过于残忍,所以在西汉初年被废除,此后中原王朝很少再有人殉。

    朱棣不至于在人殉这种事上伪造朱元璋的遗命。

    因为他的命令发出之后,那些跪在灵前的众多朱元璋的后宫嫔妃,都将在不久后被迫喝下毒酒、水银或自尽去世,然后于明日随朱元璋一起葬入孝陵之中。

    此事将会被载入史册,朱棣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任性胡来。

    可朱元璋为何要开历史倒车,重新实行人殉?

    朱高煦忽然想起了武定侯郭英与他的妹妹皇宁妃郭氏。

    能得到朱元璋赐予皇宁妃称号的郭氏,是继马皇后、李淑妃之后,第三个执掌朱元璋后宫大权的女人。

    她的哥哥正是如今手握兵权的武定侯郭英。

    《明史》中曾写到:“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

    朱高煦知道朱元璋向来是个心狠手辣且多疑的人,绝不希望外戚干政的事发生在自家子孙身上。

    这应该就是朱元璋要求后宫妃嫔殉葬的真正原因。

    他心中感慨,难怪朱元璋会将一份命令武定侯郭英致仕养老的密诏交给他,应该是防备日后郭英被心怀叵测之辈利用,进而举兵反抗新君朱棣的统治。

    倘若未来郭英有异动,朱高煦便可以亮出先皇密诏,以先皇之名强制要求郭英致仕养老。

    若郭英抗命不遵,则坐实其谋反罪名,如此朝廷便可名正言顺的干掉他。

    想到这里,朱高煦暗暗在心中给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深谋远虑的洪武大帝!

    “陛下,周王、楚王两位殿下已先后抵达皇城宫门外,现请求入宫祭奠大行皇帝,请陛下定夺。”

    就在此时,头上系着白布条的府军前卫指挥使张玉,疾步来到灵堂前,单膝跪地向朱棣禀告道。

    朱高煦距离朱元璋的神主牌位非常近,相当于在朱棣的脚下,所以听清了张玉禀告之事。

    “周王、楚王的随从护卫现在何处?”朱棣问道。

    张玉恭声答道:“回陛下,丘指挥使(丘福)已奉命拦住众护卫,并将众护卫带去了城外大营休息。”

    “既如此,那便放朕的两位弟弟入宫祭奠皇考。”

    朱棣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