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丹心传奇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古蜀后裔

第一百九十九章 古蜀后裔

大侠入长安刺杀朱温,更是名扬江湖。可如今,交武堂却落得这般模样,想来真是惭愧。”矫公羡感慨道。

    不一会儿,来到了目的地。众人将杜连的棺木放在北斗七星形态祭天台下。易丹与矫公羡二人,都被这北斗七星祭天台的庄严和肃穆深深地震撼,没想到在这偏僻的荒山之上,竟然还有如此壮大的部落祭天筑台。

    众人将那四个鼎放回了原位,七鼎齐全,全部归位。

    易丹站在下面,望着天权星台上那根石柱子上的面具,看了好一阵子,入了神。

    而下葬的人群,将杜高的棺木放在天权星台下,早就挖好的坑洞里。杜迁最后看了一眼父亲的脸庞,刚要将棺材盖子给父亲盖上,这时杜高说道:“等一下。”

    “请问高叔,还有事吗?”杜迁问道。

    这时,杜高从袖管里掏出一颗白色的球体,将他弹在杜连的遗体上,球体被弹破,变成了一团白色的粉尘,笼罩在遗体之上,立刻结成了坚硬的石壳,将遗体保护在里面。

    杜高对遗体说道:“大哥,你是我们壤锵人最后一个首领,我把你的遗体好好保存起来,希望你能安息。还有,迁儿他长大了,他和我一样,都希望我们最后一支壤锵人,能够融入这个不断在进步的世界之中,我们决定以后带着族人走新的道路。你为部落操心劳神了一辈子,现在请安息吧!”

    杜迁也对父亲的遗体说道:“是啊爹,虽然你一直都希望我能继承你的首领之位。但,对不起,我不能如你所愿了。您一生钟爱这神赋的权力,我把你安葬在这天权星祭台下,希望你在天上,也能继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看着我们一点点改变吧,今后不管是融入这片世界,还是回归故土,我们都会永远都会想念你的。”

    杜迁伤感地将棺材盖子盖上,然后用铁铲将泥土埋好,堆了一个小土堆。

    见杜迁父亲的遗体,也被杜高用那神秘的粉末封起来,易丹忍不住好奇地小声问身旁的杜高:“请问杜大侠,你刚才所用的,莫非就是先前将我和矫大哥束缚的暗器?”

    杜高道:“没错,此物名为僵蚕粉,见空气后便可附着在物体上,然后吸收表面水分之后,变成坚硬的外壳,将人牢牢地困在里面。”

    易丹道:“僵蚕粉?莫非是用僵蚕所制?”

    “此物虽为僵蚕粉,但却不是以僵蚕所制,只是我壤锵部落蚕有极深的渊源。而这暗器又能将人僵化,故而为它取名为僵蚕粉了。”杜高解释道。

    “原来如此,这僵蚕粉的确非常神奇,今天要不是在下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世上还有如此点人成石的神奇之物。”易丹感叹道。

    “没错,一般人被它困住,是根本脱不了身的。而姑娘你的内力深厚,没想到最后还是挣脱了,杜某着实佩服佩服。”杜高说道。

    “杜大侠过奖了,请问僵蚕粉是何物所制?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杜高道:“杜某喜好钻研矿石,一次偶然间,用这壤锵山里的几种岩石磨成粉,和石膏混在一起,便就炮制成了粉末,发现它遇水气后马上变硬。后来再慢慢地琢磨,改进,就变成了现在的僵蚕粉了。”

    易丹道:“原来如此,杜大侠研制的僵蚕粉,实在太厉害了。若是再多困我一会儿,恐怕我就再也没办法了。”

    杜高道:“惭愧,惭愧,我本想抓坏人,没想到让二位无辜受牵连,实在是对不住。哎,皆因我壤锵人被人欺负惯了,东躲西藏,最后才躲到这人迹罕至的荒山中。哎…”

    听了杜高的话,易丹又抬头望着那箸子上奇怪的面具,不禁问道:“杜大侠,请问为何这祭天台周边,会放这么多大鼎呢?如果在下没记错的话,只有在先秦时期,天子和诸侯们祭天之时,才会用这大鼎,对吧?”

    杜高刚想回答易丹的话,这时只见杜迁拿起一把锋利的短刀,在一块石头上“滋滋滋”地刻下一串大字:“大蜀第四十三代开明杜公讳连王眠此。”

    易丹走到杜迁身边,看了石碑后问道:“杜公子,请问你为何这墓碑上刻大蜀字样呢?大蜀不是应该在蜀中吗?”

    杜高跟了过来说道:“我正想告诉你,我们壤锵人的祖先,原本就是从蜀中迁来交趾的。”

    易丹疑惑地问道:“从蜀中迁来交趾?”

    杜高说道:“没错,我们原本是开明蜀王杜氏后裔,当初蜀国国君,曾助周武王伐纣,被封为蜀王。所以在先秦时期,蜀国一直都是天下诸侯国之一,后来秦国强势崛起,灭了我古蜀国,蜀国最后一位王子杜泮,率部众南逃到了这南方之地,建立了一个叫做瓯雒国的南邦小国。后来瓯雒国又被秦朝末年的诸侯将领赵佗灭掉,并入了他所建立的南越国。从此我蜀王后裔便在脚趾四处流浪,最后躲在这山沟里,不问世事,希望过几天太平日子。”

    易丹惊叹道:“原来竟然是这样的。真是没想到,两位竟是蜀王后裔,真是失敬失敬!”

    杜迁道:“哎,惭愧啊。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现在几乎都快没有容身之地了。”

    杜高道:“是啊,据先辈们说,他们刚迁来这里时,除了零星的几个野人之外,几乎没有其它什么人了。所以很快就立国建都,过得很好。但后来没多久,北方汉人也逐渐迁来,我们就只能被迫迁入这深山野岭之中了。”

    易丹道:“在下偶从史书上得知,一千多年前,古蜀国被秦国所灭。那请问你们岂不是很恨秦人?”

    杜高道:“不错,自从从南越国灭了瓯雒国,我们蜀人后裔又被迫始流亡,直至流亡到了这壤锵山之后,听闻汉武帝平定了南越,统一了天下,我们才算暂时安定了下来。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曾经的两个故国都回不去了。所以我们便长居在这壤锵山中,改称壤锵人。千百年来,许多族人都纷纷离开了壤锵山,去外面的世界寻找更好的生活,而我们这一支蜀王的直系后裔,却坚持留了下来,并且还保持着当年古蜀国的一些生活习俗,直到今天。”

    易丹点点头说货到:“嗯,我明白了,难怪你们还用这大鼎祭天,是沿袭先秦时期的习俗了。”

    杜高道:“没错,武王伐纣后,分封天下诸侯。皆执新周礼,敬天。效仿大禹制九鼎。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不可越礼。”

    易丹看了看七个祭台上的七鼎后说道:“这里七个鼎,证明当年古蜀国,就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吧?”

    杜迁道:“没错,正是如此,我们以北斗七星之阵,来安放七鼎,希望以此来乞求部落平安。”

    易丹走进鼎前,轻轻抬手摸了摸鼎身上的图案问道:“请问这鼎身的图文,是何寓意呢?”

    杜迁道:“我听我爹讲过,这些图案,都是祭天时人们需要做的一套礼仪的规范动作。”

    易丹道:“哦原来如此,您要是不说,我还以为是什么武功秘籍呢。”

    杜迁微微一笑道:“呵,哪会有人把武功秘籍,公开刻在大鼎上呢?”

    易丹点点头,然后看着柱子上的面具问道:“请问那中间柱子上的面具,为何那么奇怪啊?眼睛里好像是插了两根棍子吗?”

    杜高道:“那不是眼睛里插棍子,而是我们缅怀圣人,按照圣人模样打造的面具。”

    “圣人?世上有长得这么奇怪的人?”易丹疑惑不解道。

    “是啊,我们古蜀国的圣人,就是这样长眼睛,大耳朵的。”杜高答曰。

    易丹不解地看着两人。杜迁连忙解释道:“这长长的眼睛,大概意思是希望看得更远更高,希望能看到到天上的神灵。而这大大的耳朵,是用来聆听天神旨意的。传说我们蜀国第一位国王蚕丛,就是长的这种像螃蟹一样凸出的眼睛。他擅长养蚕,带领蜀人创造了一个丝绸锦缎一样繁华的大蜀国,是蜀人心中最圣贤之人。”

    杜高补充说道:“没错,我们蜀人都很崇拜蚕丛先圣。后人按照圣人传说中的模样,做了这样的面具,这也是蜀国的象征。”

    杜迁道:“不但如此,还有这些祭台的主位置,正是北斗七星中的天权星。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只有国王,才能站在这天权星祭台,手摸石柱,与天上的神灵沟通。把神灵的旨意,传达给跪在地上的人们。”

    易丹问道:“恕在下直言,请问杜公子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杜迁道:“其实我和叔叔一样,一直都认为这些做法,只是喜欢权力的人欺骗人们的行为。天下真正的繁荣,是需要每一个人通过辛勤的努力,才能实现的,而不是求神拜佛就能得到。”

    易丹微微一笑道:“嗯,说得好。祖先们对世界知之甚少,难免犯些糊涂,是可以原谅的。但咱们今天的人,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奋斗,才能有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盲目的求神拜佛,就可以不劳而获了。”

    杜迁道:“是啊,姑娘你说得对,世界在不断地前进和变化,而我希望我们壤锵人也能跟上这样的步伐。千万不要活在以前的所谓辉煌之中,对世界的浪潮视而不见,自欺欺人。否则大浪打过来,就会船翻人亡。”

    易丹赞同道:“嗯,为天下出一份力,是我们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杜公子,你有这份责任心,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

    杜迁道:“谢谢姑娘赞誉,我会尽最大努力的。”

    易丹问道:“那请问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杜迁道:“我想带着部落的人,融入外面的世界,安居乐业,保家卫国。让每个人都可以公平地享受到,自己劳动所创造的美好家园。”

    杜高转过头向杜迁说道:“迁儿,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咱们以后一起,为咱们的部落融入外面的世界去努力。相信咱们一定能成功的。”

    杜迁道:“嗯,好叔叔,谢谢你!不过不管以后怎么样,目前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为我爹报仇。将凶手绳之以法,否则枉为人子。”

    杜高道:“那好,话不多说了。既然如此,那咱们就一起去找那甄赽。把事情查个清楚吧。”

    易丹道:“正好,在下也要去救回的我师弟。事不宜迟,那咱们就一起去吧?矫大哥行吗?”

    矫公羡有些为难地说道:“这…说实话,我带你们去杀我的师叔,从道义上讲,恐怕有些说不过去吧?”

    易丹道:“矫大哥你先别顾虑太多。在事情还没弄清楚之前,咱们也只是怀疑而已。并没有说一定就是去杀你师叔啊。再说了,事情也很有可能和咱们刚才一样,也是误会呢。所以咱们现在还不能妄下断言。”

    杜高道:“是啊矫大侠,刚才多有得罪。这次我答应二位,一定要先将事情弄清楚再做下一步打算,不能像先前那么武断了。怎么样矫大侠?”

    矫公羡想了想说道:“可是…”

    易丹连忙说道:“怎么了矫大哥?这个时候你应该站在正义的一边。如果你的甄师叔果真做了坏事,难道你就必须要包庇他吗?你别忘了,咱们习武之人,可是道义第一啊。”

    杜高道:“是啊矫大侠。草菅人命,滥杀无辜。如果真是他做的,那无辜枉死的人,又有谁替他们想过呢?”

    杜迁道:“是啊矫大侠,公归公,私归私。若真是他私自做的,我和他之间的恩怨,也绝不会与节度使大人牵连上的。非但如此,在下还会带着所有的壤锵人,辅助节度使平定南方的战事。希望咱们安南百姓,能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

    矫公羡叹了一口气说道:“哎,那好吧。你说得对,公归公,私归私。谁做了错事,就必须要承担责任。那我就大义灭亲,站在公平正义这一边,帮你们一次吧。正好我也有自己的打算,不如我们就一起行动吧。”

    易丹拱手感激道:“矫大哥,你真不愧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英雄豪杰,在下十分钦佩你这样的好汉。”

    矫公羡道:“先甭说这些了,咱们这就去找我甄师叔吧。”

    杜迁问道:“请问矫大哥,那甄赽现在在哪里,你知道吗?”

    矫公羡道:“他每次办完事以后,都会回驩州的一个叫子云谷的地方。因为主公安排他在这里看守要地。”

    杜高将易丹与矫公羡二人的马匹和兵器,都还给了他们。当然还包括那把来历不明的黎家剑和另一把剑。

    易丹收好所有的东西,跨上马儿,在矫公羡的带领下,大家骑着马,一路北上,朝着驩州子云谷的方向奔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