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武圣 > 第61章 初献策

第61章 初献策

没办法寻到参照物。

    对于武将而言,这种情况也是一种悲哀。

    徐晃在此之前正是这种状态,勇武有余却没办法找人印证。

    今日碰到关羽,徐晃才感觉自己找到了同类。

    “公明兄,此地人多眼杂,不如寻一偏僻之所详谈。”

    徐晃此时也发现,附近围了许多人,全都满脸兴奋的看着关羽。

    “如此,就去我家吧。”

    二人挤开人群,来到了徐晃略显简陋的家中。

    徐晃先让自己妻子上前见礼,而后就在庭院内摆上酒席,两人开始痛饮。

    酒过三巡。

    徐晃忽然说道:“将军镇守边疆,为何忽然返回河东?”

    关羽闻言放下酒杯,脸上露出些许苦笑。

    “实不相瞒,我此次返回河东,首先是为了把家中父亲接到温泉,其次也想征募一些乡勇充当兵员。”

    徐晃闻言,眉头却是皱了起来,有些欲言又止。

    关羽看到徐晃模样,不由心中微沉,急忙问道:“某此举可是有何不妥?”

    徐晃犹豫半晌,终究还是说道:“众所周知,将领在本乡征募的士卒,忠心绝对能够得以保证。”

    “士卒信任将军,也是打胜仗的根本。”

    “然而将军居高位于边塞,又想把家眷接到那里,还准备回乡招募忠心下属。”

    “如此行为若被朝中小人得知,假如在陛下面前进谗言,恐怕将军就会有杀身之祸啊。”

    关羽听到这里,已经冷汗淋漓。

    不管前世还是今生,关羽都没有混过官场,更不了解其中弯弯绕绕。

    他原本以为,云中郡无兵可征,就寻思着回到河东募集乡勇。

    却不知,这样反而会落人口实。

    统兵大将招募忠心耿耿的士卒,还准备把家眷接回边塞,那可是谋反征兆。

    就算不谋反,别人也会以为此人想要拥兵自重。

    如今天下尚且没有大乱,关羽真被十常侍扣上意图谋反的罪名,那可绝对有死无生。

    关羽以前并未多想,如今得到徐晃提点,这才猛然惊醒。

    “还望公明兄教我!”

    关羽起身,对着徐晃郑重行礼。

    别看徐晃只是杨县小吏,可对于那些忌讳的东西,却比关羽懂得太多。

    “云中位于北地,那里汉胡杂居,民风彪悍,应该是募兵的最好地方。”

    “却不知,将军为何要回乡募兵?”

    此时,徐晃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徐晃乃忠义之人,如今对于大汉尚且没有死心,假如关羽真想拥兵自重,徐晃也绝对不会助纣为虐。

    “公明只知北地民风彪悍,可知那里由于偏僻荒凉,再加上鲜卑连年入侵,早已遍地荒野,十室九空?”

    “云中虽是北地重郡,人口却只有数万,耕地种田尚且不足,哪有兵员给我征召。”

    “陛下虽封我为破鲜卑中郎将,手下却只有兵丁两百余,根本无法守卫边塞。”

    “回乡募兵,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徐晃听到这里,脸色才舒缓一些。

    “那么敢问将军,为何要把家眷接到北地?”

    关羽闻言,犹豫半晌终究还是说道:“实不相瞒,某曾在匈奴中郎将臧旻帐下任职,臧将军与十常侍势同水火。”

    “此次若非有朝廷诸公相助,就算某立功再多也不可能得此封赏。”

    关羽把臧旻、朝廷诸公、十常侍、夏育、田晏之间的关系,都给徐晃讲了一遍。

    最后说道:“那次朝堂交锋,十常侍丢了脸面,王甫对我更是怀恨在心。”

    “如今十常侍权倾朝野,我在边疆倒也无所畏惧,就是担心家中父亲有所差池。”

    关羽此言,真中有假。

    他虽然担心十常侍报复,却更担心以后的黄巾起义,这才想要将父亲接到边塞。

    “十常侍祸国殃民之辈,人人得而诛之!”

    徐晃心存正义,听到朝中如此龌蹉之事,当即拍案而起,怒发冲冠,咬牙切齿。

    “将军放心,你只管把家眷接到边塞,至于募兵之事,不用将军自己出面。”

    “若将军信得过徐某,待将军返回边塞以后,多则半年,少则三月,某必定带领大批乡勇北上投军。”

    “将军自己回乡募兵会造人诟病,若乡勇自发北上投军,哪怕十常侍能够颠倒黑白,也休想以此作为把柄对付将军。”

    关羽闻言大喜,上前紧紧握住徐晃之手,道:“若有公明相助,此事无忧矣。”

    “只是公明如今在杨县任职,如何能够擅离职守?”

    徐晃却是洒脱道:“报国之心,某亦有之。”

    “若将军不弃,某这就辞掉县衙小吏职位,而后召集乡勇北上投军,驱除鲜卑,守卫边塞!”

    关羽闻言,心情激荡,大声说道:“我得公明,何愁鲜卑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