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35章 平叛首功刘玄德

第135章 平叛首功刘玄德

    阳春三月本是踏春出游的好时节,然而骑在马背上的刘琦却归心似箭,对道路两旁的春光视若无睹。

    他自半个多月前离开襄阳之后,并没有急于返回长沙,而是在章陵郡稍作停留,本是要在此安排推行新政之事,却没想到惊闻巨变。

    最先收到的消息,是蔡瑁派人送来的。听说父亲患病不起,刘琦不疑有他,当下便匆忙折返。

    随行的一位属官听说之后,暗中找到刘琦,说公子贵为世子,应做好接掌荆州的准备。刘琦听了之后,将此人斥责一通,赶出官署。

    刘琦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在如今这个乱世之中,雄踞荆州、跨蹈汉南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父亲可以拥荆州以自保,自己却连守成都没有什么把握。在刘琦看来,接掌荆州最合适的人选,非二弟刘琮莫属。这个念头并非此时才有,而是自刘琮就任南阳太守后这几年开始萌生,直至现在他已确信,自己的志向,并不在于此。

    从章陵刚踏上归途,紧接着又有消息传来,蔡瑁弑主谋叛,占据襄阳。刘琦一时不辨真假,但也意识到襄阳城内,定然发生了变故。及至入了南郡,更多的消息最终证实了刘表已死,而刘琮已发布讨伐檄文,亲率大军自南阳郡直扑襄阳。

    担忧急切的心情变成了愤怒悲伤,刘琦也更加意识到,若不是刘琮,只凭自己恐怕连杀父之仇都无法得报。

    而正率部疾行的刘琮,心中想的不止是复仇。

    蔡瑁谋反看似突然,却又有其必然,自己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否则难保以后不会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在此之前,刘琮觉得自己与荆州世家的关系维持的还算可以。但蔡瑁的谋反让他意识到,表面的和谐并没能消除世家豪强对于自己的忌惮。推行新政引发的矛盾,也只是外因,真正的内因在于,世家豪强已经习惯了与刘表共治荆州。

    强势的自己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也就不难理解了。

    打破了势力平衡,就必然引发剧烈的冲突和矛盾,用暴力的手段固然能够很快平息表面上的叛乱,但人的内心又将如何征服呢?

    刘琮皱眉沉思,马背上的颠簸并没有让他太过分神,和煦的阳光微暖的春风,也没有让他过多注意。

    “报!都督,城内密信!”一名骑士飞奔而来,高喊的话语打断了刘琮的思绪,他抬眼望去,接过那名骑士手中薄薄的信笺。

    信是刘备写的,派人潜出城北上送给刘琮前锋将士,然后由斥候转送过来。

    刘琮一目十行地看完之后,冷笑一声,将信笺递给从身后赶到的诸葛亮手中。诸葛迟疑接过,也是很快看完,脸上倒看不出有什么表情。

    “都督,刘备此举,可谓一举三得啊。”诸葛收好信笺,微笑着对刘琮说道。

    “哦?哪三得?”刘琮自己只想到刘备以此向自己示好和趁机洗脱参与谋反的嫌疑,听诸葛亮如此说,便扭头问道。

    诸葛亮策马跟上,口中说道:“其一,表明其心迹;其二,立平叛之功为资;其三,收拢人心。以亮观之,这才是刘备最为看重的。”

    “是啊,刘备其志非小,客居于此真是委屈了这样一位英雄!”刘琮扬鞭指向前方,对诸葛亮说道:“当如何应对?”

    “自去年起,交州张津便屡次侵犯荆州,何不请他领兵讨伐交州?”诸葛亮早有准备,脱口而出。

    刘琮听了之后暗自思量,交州兵微将寡必然不是刘备的对手,以交州贫瘠的土地,稀少的人口,刘备一旦成为交州牧,就如同被关进笼子的猛虎……

    不过刘备定然也会看到这一点,想必是不肯待在那里的。

    见刘琮沉默不语,诸葛亮倒也不再多说什么。他相信刘琮总会做出最为合适的选择,而自己所要做的,便是将胸中所学施展出来。对于刘备他谈不上有什么恶感,在诸葛亮看来,刘备与曹操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襄阳城内的刘备,此时还不知道自己正被人算计,他这会儿还忙着算计蔡瑁呢。

    只是在刘备看来蔡瑁实在有些不堪。不过即便如此,刘备还是非常谨慎,他并没有主动要求出府,相反待在牧守府里的客院之中,轻易都不出来。然而当蔡瑁要求关羽张飞率部出城迎击刘琮的前锋,被二人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之后,蔡瑁只能将刘备请出牧守府,亲自送往刘军暂住的军营之中。

    “徳珪勿忧,只是些许前锋而已。襄阳城城池高大坚固,即便是刘琮亲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