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46章 独当一面君可允

第146章 独当一面君可允

    孙策外出狩猎,遇刺身亡的消息传来时,刘琮正在襄阳城北门为刘备送行。

    得知这个消息后,刘琮并不感到意外,但还是有些神色怔忡。这也许就是历史的惯性吧?其实仔细想来,孙策性格勇猛果决,这样的人是很难被他人所改变的。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即便这次躲过了刺杀,可下一次呢?更何况孙策向来是不屑于躲避的。

    虽然孙策与自己乃是死敌,但刘琮还是感到几分惋惜。然而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英年早逝对于孙策来说,固然是个悲剧,但唯有如此,才更显其英气杰济,猛锐冠世。如果刘琮没记错,陈寿对其的评语是: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

    “将军……”见刘琮有些愣怔,刘备并没有感觉不快,他敏感的意识到,定然是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才使得刘琮如此。

    果然,刘琮回过神来,将孙策已死的消息告知诸人,刘备听了心头一跳!这段时间他待在襄阳也曾风闻刘琮决心举荆州之力,夺取江东,扫平孙氏,尚未发兵东进,孙策却被刺身亡,难道刘琮的运气这么好?连老天爷都在帮他?

    随同送行的荆州宾客之中,便有人向刘琮道贺。说什么将军天威所至,孙贼即刻授首,还有的更离谱,说此乃大吉之兆,可趁江东举丧,发兵讨伐之……

    刘备叹了口气,待那几个溜须拍马之徒住嘴之后,这才对刘琮说道:“备惊闻噩耗,实感痛心!为孙郎惋惜,亦为将军惋惜!”

    “哦?此言和解?”刘琮眉头一挑,对刘备问道。

    “孙郎有英杰之才,却中世而陨,想其以敝兵千馀渡江转斗,不数岁而席卷江东,志业不遂,思之令人叹惋!”刘备长叹一声,目视刘琮接着说道:“将军弱冠秀发,起于南阳,合兵万人拒曹贼十万强兵,平张羡、围许都,与孙郎初战彭泽,可谓风采绝伦,不遑多让。如此对手本可惕励自强,奈何陷于无名辈之手,故为将军所惋惜也!”

    这话说的婉转,但却很有意思。不卑不亢不漏痕迹的夸赞刘琮,却让人觉得他情真意切,胸怀坦荡,更有仁者之风。

    先前那几个出言道贺的宾客,此时都羞愧的抬不起头来。看看,人家这马屁拍的,甩咱们十条街啊!

    刘琮却并不这么认为。对于刘备虚伪的一面,刘琮自有认识,但刘备的英雄之名,绝非浪得虚名。他所说的话,未尝不是真情实感,枭雄本色,有时其本人也难以掩饰。

    “知我者,使君也。”刘琮深以为然,走近前握着刘备双手,语气诚挚地说道:“琮俗务缠身,未能远送,离情萦怀,思绪纷乱,实不知如何言说。使君此去,关山阻隔,千万珍重!若事有不谐,还望速速回转,荆州大门,始终为使君敞开!”

    刘备双眼含泪,言语哽咽:“备穷途来投,幸得令尊收留,将军不弃。备夙夜感怀,常欲效力于阶下。今将军慷慨资助,供备军械粮草,使备出征关中,备敢不效死力,以弘将军之威德,扬汉室之余烈?”

    两人声情并茂,言辞恳切,执手相看泪眼,使得观者不禁为之深受感染,有那感情丰富,心思细腻之辈,已是潸然泪下,怆然流涕了。

    郑重道别,依依不舍,送出十里之后,刘琮终于在刘备的苦劝之下勒住战马。

    老小子终于滚蛋了,杀又杀不得,看着也心烦,以后荆州再无不安定因素,总算让人可以放心安眠了。想到这里,刘琮望着刘备等人渐行渐远的背影,嘴角微翘,眼神愈发明亮。

    这小子可真能装。没想到年纪轻轻,就如此惺惺作态,收买人心。可惜我时运不济,未能反客为主,此去关中,前途未卜啊。刘备回首望向刘琮等人的身影,嘴角耷拉,目光阴沉。

    本就不是同路人,何来分道扬镳?回转襄阳城中,刘琮立即请来贾诩等人,一同商议孙策死后,当如何应对。

    其实刘琮在去信提醒孙策的同时,便已给甘宁、魏延传过密令,让他们加紧准备东进。如今孙策果然如同历史上一样遇刺身亡,正是夺取江东的天赐良机。然而蒯越等人,却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

    “夫兵不伐丧,此仁者所不为。将军还请三思而后行!”蒯越正色对刘琮说道:“今策新亡,江东人心附于孙权,是为哀兵,其志必坚,其心必齐。无罪而伐之,是为不祥也!”

    刘琮皱眉道:“正因如此,才宜速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