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411章 宛如天神降凡尘

第411章 宛如天神降凡尘

    看到笼罩在阴云下的南郑城头时,几近虚脱的张卫心神一松,差点栽下战马。回首望去,稀稀落落的队伍狼狈不堪,旗帜歪斜。这种惨败的形象吓坏了城头上的守军,他们低声议论着,神色仓皇。相比之下,从阳安关讨回来的将士们虽然神情疲惫,但却要镇定的多。

    张卫知道追兵咬得很紧,所以一刻也没有耽误,从吊桥上打马疾驰冲入城门中,往太守府而去。随行的只有数十近卫,其他人在进城之后甚至顾不上去找个暖和的房子,一屁股坐在积满冰雪的肮脏的地上,直到此时,才从他们的眼神中透出惊恐。

    逃入城中的汉中残兵败将还不到两千人。不过张卫可顾不上他们,匆忙赶到太守府之后,便立即见到了忧心忡忡的兄长。

    不仅仅是张鲁,凡是有些地位的汉中官员都已在太守府里,那种阴郁的气氛,沮丧的神色让张卫立即意识到,南郑城是断然无法守住的。

    只是这话他却不能说,被席间的众人注视的滋味可不大好受,这些目光中饱含疑问,似乎在质疑为何两万余汉中军精锐怎么就没能守住阳安关。

    张鲁的眼神很严厉,似乎以此掩饰了他心中的惊恐,只是眼角的紧皱的鱼尾纹、紧抿着的厚嘴唇,隐隐让人察觉到他的不安。阳安关失守的打击还未被他完全消化,荆州军主力追击而至的消息,又让他焦虑不安的心情添了一股新愁。

    是战是守,还是弃城而走?

    朴胡、袁约等夷族首领坚持要出城给荆州军一个“迎头痛击”,他们的部众的确骁勇善战,悍不畏死,可在组织严密装备精良的荆州军面前,能有几分胜算呢?

    张卫简略的汇报了阳安关是如何丢失的,说话时他感到眼睛刺痛,两腿酸痛沉重,不得不用手肘支撑在身前的案几上。昨夜的血腥苦战,今日的逃亡之路,那些记忆异常深刻的片段,清晰而又模糊的在他脑海中浮现,使得他头昏脑涨,到后来几乎语无伦次了。

    然而他的话还是让某些心存侥幸的人清楚的意识到,荆州军就在南郑城外,正迎着风雪纵马疾驰,也许再过一个时辰,或许在天黑之前,就能在城头上看见他们啦。这个近在咫尺的威胁终于产生了作用,那些夸夸其谈的人都统统闭上了嘴,愁容满面的望着张鲁。在他们看来,所有决定当然要由张鲁来下,他们无非是听令行事罢了。

    本就阴沉沉的堂内显得更加阴郁不安,哪怕火塘内的劈柴烧得再旺,火舌吐出明亮的光芒,都无法将这种粘稠灰暗的失败沮丧之情驱散。

    寒风从直棂窗的缝隙中穿过,掀动低垂的帷幕,吹熄了角落里的油灯,阴森的气息弥漫开来,摇晃的光亮使得众人的表情看上去阴晴不定。那些交头接耳的低语、探寻的眼神都借着这突如其来的黑暗复活了。

    到了这种时候张鲁已经顾不得再假装镇定了,他用迟疑的语气说道:“如今阳安关已失,南郑无险可守,为汉中子民计,吾欲出城请降,以免汉中生灵涂炭……”

    他的低沉的声音在堂内显得空荡荡的,并没有引起激烈的回响,座中诸人面面相觑,彼此交换这眼神,这到底是张鲁的真实想法呢?还是对他们的某种试探?

    功曹阎圃见状,扭头对张鲁说道:“今敌势大,斩关而来,南郑确实危在旦夕,然师君未失民望,且敢战之士尚有数万之众,何必投降?不若暂时避其锋芒,可先去往巴中,以图将来。”

    袁约也附和道:“是啊,荆州军能有多少人来?占了南郑之后别处就不要了吗?”

    他虽然是夷族部落的首领,却因经常与汉人打交道,所以这话说的倒也颇为流畅,更何况他的部落本就在巴中的大巴山里,张鲁若是率领部众前往巴中,无疑会更加提高他的地位。

    然而同样是巴中夷族部落的另一个首领朴胡,却仍然固执的要求出战。他将兽皮下的结实胸膛拍的很是响亮,为他的话增加了不少气势:“荆州军莫非都是铁打的不成?夺了关也就罢了,还追到这里,正是咱们出兵的好时候啊!用你们的话说,是以什么待什么?”

    “以逸待劳。”有人在阴暗的角落里接道。

    张鲁粗重的浓眉难以察觉的急促抖动了一下,他并不情愿就这么向刘琮投降。他对于刘琮的感觉正如刘琮对他一样,即便没有私人恩怨,却也同样毫无好感。然而这并不是他不想投降的主要理由。他如今才四十出头,掌管着十万户几十万人的命运,长久以来发号施令的生活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