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战国雪 > 第四十六章: 岂曰无衣 (三)

第四十六章: 岂曰无衣 (三)

泥土,有人长长叹息,大家都深深沉浸于许多年前的那一夜;

    想着那些卸甲老卒的高歌而回,已令孤城壮se,是为悲壮!

    想着那位年轻将军屹立城下的身影,该是如何的英姿b发。

    那一夜,江山寂寞,却有英雄长笑驱愁。

    而在贼军败退,失去英雄的一刹,那p江山又是何等寂寥?

    只是,那句句豪言已为这p清冷增se。

    “今夜一战,不为胜负,生死不念,只为摧敌猖狂,灭贼气焰,因为即便中原百年乱世,也不容外寇肆n…”

    置于这群大辽将士面前的,又何尝不是一场堪比乱世的内乱,而当反贼攻城时,他们又是否有这胆量于城门下持枪屹立?

    “今日能为守护自己的亲人出城而战,我很得意…”

    “这块玉佩是别人给我的,也一直是我至ai之物,你们记住我埋玉之地,若我无命归城,就把它留给有缘人…”

    当幽州兵临城下时,他们又能否割舍生之留恋,用忠诚激起与敌死战的得意?

    “只消我中原男子一口浊气不曾吐尽,就不会容异族占我家园,置之死地不求生,正是武人本se…”

    虽无外敌,但大辽的江山也已被颠覆,他们这群最后的大辽将士又可有这武人本se,守护家园?

    “纵然今日身死,然——江山终不改!”

    身虽死,可这淡淡往事足以令另一p疆域的陌生将士在多年后为之动容!

    江山终不改!

    当那位江将军面向贼寇,狂笑而言时,那时情景,该是何等的傲然?

    江山终不改!

    原来,这位江将军身死之时,也是他再无牵挂之时,生为城中百姓迎敌于野,死后又倒于被他挽救的百姓怀中,这样的男子,恰是洒脱而去!原来,这也正是武人归宿——死得其所!因为,他用x命延续了满城生机!

    其实,那一夜,这位将军傲立城下时,他心里并不孤独,在他身上,负有满城希冀。

    “今夜之后,你们会惶惶然离开应天,来时的张扬尽成狼狈…”

    果然,那一群张扬贼军,终被他阻于城外。

    江山终不改!长笑此句时,他心里必是满载得意…

    难怪,出城之时,回首仰望,笑容满足,临终之时,依然笑容生动!

    练兵场上,沉静依旧,每个人都在用沉思怀念着故事中那位仰首而笑的男子,仿佛也和常荆一般与他熟识。

    大家又想起将方才所说的那一番话,“乱世英雄,总舍身已平天下风波,风波既平,英雄…却是难归…”

    这样的英雄,他们可配于此生一为?

    将很懂得军士们此时心绪,所以他没有打扰他们,只是静静的看着大家脸上神se起伏,良久,将慢慢走到垂首无言的常卷旁,轻轻道:“很好的往事,听了那位江将军的事迹,很难令人平静,这样的事迹就该成为传奇,使大家明白这英雄二字担当之重,常荆,我很想再听一听无衣,你——能为我在此时此地唱响此曲吗?”

    “我…”常荆抬头,喃喃道:“将王,你方才说过,无衣曲分三段,复沓而歌,我只听那些老卒唱过其中一段,其余两段,一直无缘听闻…”

    “无妨,你就唱听过的那一段。”将深深一笑,“无衣是为军魂,既是在满营此军甲之中唱响此曲,自会有人为你合完此曲。”

    “那…”常荆略一犹豫,终点了点头,深一吸气,在这满营沉静中,如当年那些老卒一般,仰首而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当常荆唱响无衣的第一段时,在他身边,果然有人随声而和,一段方结,已有人引吭而续,“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常救然四望,只见唱出之后两段的人原是十二龙骑,他们十二人围坐一处,高声而唱,随后,汉军统领唐庭絮和卫龙军关山月两人也微笑而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无衣三段,复沓而歌,随着他们的歌声,军士们情不自禁的出声相合。

    一曲无衣,是为军魂,古朴简约的曲词,耳听能详,词中之意,入耳能知,因为那是一群朴实军士在同渡生死时,以心为曲,以行为词,令千百年来的将士也心领神会。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长袍。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我和你共同对敌!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我和你共备此战!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战甲。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我和你共赴沙场!

    古老的战歌,正是由军士们众口传唱,以此曲调,宣示着战场之上,同攻同守,互激互助,进退不离的袍泽情谊。

    很简约的曲词,任谁都能听之即会,可要领略其中的慷慨,唯有军甲男儿方能明了这其中需要共同付出的生死默契。

    无需传令,无用召唤,军营内,无论是否听闻过此曲的人,都在这庄重的气氛中齐声而鸣,

    如将所言,默契二字说来易懂,真要做到却是千难万难,但在古老战歌中,满营军士似已领略到了其中默契,一曲无衣,在这群军士口中唱响,声声不息。

    如是许多年前的应天城外,当城下的老卒浴血而倒时,仍有人在城上放声而续,那样的豪情壮烈,永不会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一遍又一遍的高唱,数万人的歌声,同声同气。

    高歌无衣,仿佛看见,在金戈铁马的古老战场上,一群顽强不屈的秦军将士,披坚执锐,大步踏向六国连横的数十万大军,密如暴雨的箭矢下,刀光剑影的存亡中,铁甲战车的轱辘间,连排骑军的铁蹄前,当年的勇士也同样高唱无衣,并肩齐躯,偕作偕行,同仇同讨,用他们的身躯铸成人墙,为他们的袍泽撕破前路,敌军虽众,难过袍泽,难当我军把臂而战,挽臂偕死,同袍在侧,何需畏刀避剑?吾躯但在,岂容同伴任人宰割?生死之隔的畏惧,已在这同心同胆的默契中轻轻跨过。

    听着这直入云霄的高歌,窟哥成贤立于将身侧,微笑而道:“将王,今日重训,事半功倍。”却见将沉默无言,一向y朗的神se间有着难得的静谧。

    “将王,在想那位江将军?”窟哥成贤轻轻问。

    “今日士气高涨,军士同心,多仗这位江将军的往事,这般人物,怎能不使人追思?”将沉y着,缓缓点头,“有这等豪杰,中原定能重迎盛世,而这大辽江山,不知何时能再兴,漫漫c原,又会有多少人物不甘屈膝于强?”

    “会有的,至少,还有这幽州一城。”

    将展颜而笑,掂了掂手中枪,“那位汉将能以一百老卒守住应天,我有五万将士,不但要守住幽州,也要助公主复国,有一天,我也会枪指上京,向那位江将军一般长笑而言,江山终不改!”

    请推荐

    更多更好无错全小说,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