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文娱救世主 > 第52章 孩子长大只认娘

第52章 孩子长大只认娘

钱的时候,利息是多少?我不清楚个案,但是有经济史学家考据出来3o左右,年利。

    两百年前工业时代呢?一百年前呢?现在呢?如果看过历史,你就不会被ba的课程束缚住了。虽然资本看上去很强势,书本也教我们资本很强势,但相比于他们两百年前、一百年前的同行而言,在人类历史上,资本对企业的控制力在越来越弱,仅仅在实业上投入钱所能得到的回报率,在越来越低,所以自然利率也在越来越低。

    如果我们把风投比作父亲,把创业者和经营者比作母亲,把事业比作孩子。

    父亲是花心的,就和风投一样为了降低‘万一生了个败家子,我就没法让自己的后嗣世世代代富贵下去’的风险而到处散播精子、然后给女人小孩一笔生活费。母亲是只有这一个孩子,必须用这笔安家费负责把孩子养大成人教育好。(当然在风投这个问题上,“父亲”是可以杀了“败家子”的。创业失败的公司可以破产。)

    但最后孩子成才了呢?我们看到的是啥?是‘孩子长大只认娘’。科技越是进步,世界越是开放,技术壁垒就越是强大,资本壁垒就越是虚弱,资本培养出来的有价成果当中、无法被法律强制执行的新式无形资产就越多。

    而孩子的母亲可以轻易利用自己教导和养育时的便利,把这些法律规定不到的无形好处转移出去,让孩子的父亲上门要赡养费的时候公证出来的财产越来越少。

    只给一个精子和一笔安家费,然后不负责教导养育,是不可能拿到孩子功成名就后的主要回报的。孩子有的是办法教抛弃妻子的父亲做人……”

    顾诚的话越说越没有廉耻,惹得潘洁颖一阵脸红,终于柳眉一竖、忍不住驳斥:“父亲也可以一起教导养育孩子啊,谁规定所有渣男都是拔吊无情留点钱就算数了?”

    “父亲当然也可以一起教导和养育——但是这样的话,他就不是一个纯粹只给钱的‘渣男式’风投了,或许他算是一个出资的联合创始人,或者他算是一个同时给融了核心不可替代资源的外部合作伙伴。

    一个真正的风投,需要面对的项目有很多,他没有精力的。就拿孙正意举例,他对阿狸巴巴,充其量只敢说‘嘿,你在数据服务和搜索方面基础太薄弱,你需要雅虎华夏的合作和帮助’。而这话翻译一下,性质就跟‘你一个人打江山撑不住的,在xxx还有一个你同父异母的哥哥可以跟你合作’是一样一样的。忙着散播精子的渣男,最多告诉儿子他有兄弟可以帮衬,绝对不会亲自下场动手帮衬的。”

    冷酷!

    阴险!

    卑鄙!

    不是人!

    竟然说得出这样的话、用这样粗暴的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

    听完顾诚冷冰冰毫无感彩的剖析,潘洁颖觉得自己那几年ba中关于股份管理资本原理的书都白念了。

    在顾诚这个经济学和管理学文盲面前,那些经典的著作反而成了只注重眼下的胶柱鼓瑟、没有认清历史前进趋势的僵化死板教条。

    谁让顾诚来自于一个资本利得已经极度虚弱的时代呢?他站在历史的高度,看清这些真相毫无困难,就像现代人看清原始人一样毫无困难。

    “你这些东西都哪儿看来的?我觉得那几年书好多东西都白念了。”潘洁颖心中很是委屈,有一种做了很多无用功的无力感。

    “没哪儿看来的,过个二三十年这些理论应该会被写出来吧,我随便瞅了几眼而已。”

    顾诚很想这么回答,但是他不能。

    谁让他是穿越者这句话不能说呢。

    “自己瞎想的……基本上就这么多了,你再要干货也不会有。咦,第三赛区是西南赛区诶,这个选手不是张涵韵么?上次来选女主角的时候我好像见过这个妹子。”

    电视机上,“少女时代”已经开播了,顾诚无耻地转移了自己的话题,避免被表姐追问穿越相关的问题。

    可惜,潘洁颖心里憋着一股迷茫,始终不能静下来好好听歌。等张涵韵都唱完了,她突然一惊一乍地反问顾诚:

    “不对!我总觉得你的说法有问题。资本利得逐渐下降,虽然是总的趋势,我暂时接受你这个设定。但是根据我念ba时那些教授们教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资本肯定是不甘心的,会挣扎,会千方百计找新的稀缺资源并且试图垄断这些稀缺资源,来延缓自己被挤出圈子的。

    比如你说印刷行业需要大量密集投资的时代,资本就可以靠投资印刷厂来压制传媒创作人的影响力。当印刷成本大幅下降、印刷资源的稀缺度不如创作资源时,印刷资本家控制内容生产者的能力就开始削弱。可是即使如此,资本还可以和权力合作,比如在国内,靠垄断刊号/书号,设置出版门槛,人为制造稀缺,进一步钳制创作者。新的稀缺总会出现的。”

    顾诚一阵无语。

    还能不能愉快地听歌了?

    不过他还是不得不对表姐聊到的问题做出回应:“人为制造稀缺?资本不愿意接受利得下降和控制力下降?这种事情当然会生,但是改变不了总的历史演进趋势。”

    潘洁颖“那你觉得,随着新科技的崛起,未来的既得利益者会怎么防止自己的财富升值度跑不赢技术进步带来的后起之秀呢?你也说了,只有钱没有资源的人,在科技新秀的股权投资上容易被创业者经营者坑,他们总要想办法找一个安全的场子玩吧?”

    “买房啊。”

    顾诚想都不用想。

    这个问题,对于后世的人还需要经过大脑么?

    潘洁颖愕然,许久都没有反驳,最后应该是自己回过味儿来了,弱弱地叹息:“难怪去年开始房价一直在涨……土地这玩意儿,果然是无法大批量供应的不可替代资源。不过按照这个涨,多过几年总有土地多出来房子卖不出去的时候吧?”

    “土地总量多出来,资本还能人为制造一二线城市土地的局部稀缺呢,你担甚么心。才涨了一年你就觉得够了?有得涨呢。行了,乖乖听歌吧。”

    ——

    ps:写这个章节的时候,和部分书友讨论了。他们对于“只有钱没有资源的人,在科技新秀的股权投资上容易被创业者经营者坑”这个观点似乎非常抵触和反弹。我就说两句干货,论证一下吧。

    当时他们反驳我,是用“如果十年前就买腾云的股票,一直长线投资,绝对比买房赚,资本增值率高”这个例子来反驳的,证明哪怕只有钱,只要眼光准,一样不会被通货膨胀和cpi甩开。我就用这个例子本身剖析反驳。

    看过腾云股价的都知道,o6~o8,11~13,是腾云市值暴涨的年份,基本上两年翻一倍。但是o9、1o年几乎原地踏步。

    为什么那时候原地踏步了?因为很多资深有消息、会分析的投资客,在听说了微信这个项目后,觉得马腾很有可能把微信拆分出来单独上市,从此和qq两个公司运营。所以他们认为腾云会很快衰落,当时很多人抛售了腾云的股票,导致o9、1o滞涨。11年后确认微信项目落地、就在腾云内部运营,不拆分,大家才重新狂买腾云,导致继续猛涨。

    因为qq属于技术上没门槛的东西,这个软件本身,几百万就抄出来了。qq值钱的是用户,而用户是没法捆绑给公司、或者承诺“公司经营者不把客户关系挖到新公司”的。

    以马腾的控制力,他可以把qq的用户全部引流到微信上,然后他和张志栋等人的创始人团队在腾云只占25股份,到了新拆分的微信子公司或许可以运作到6o甚至更多——那他为什么还要带着腾云剩下75“穷得只剩钱”的股东“带你装逼带你飞”?

    只不过后来ih以及其他各方制止了马腾的拆分计划。

    否则今天的腾云已经是一个空壳了,腾云剩下的75股权的持有者只能跟pc时代的残余玩家玩玩——是不是觉得我描述的这个招数很熟悉?没错,就是斯皮格尔2o12年玩的那个。snapapchat的用户量才值钱。

    所以,哪怕是腾云这样的公司,只有钱的人无脑持有十年,也不是必赚的,那只是历史的运气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