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血染寒冰 > 第九十七章成说执子手

第九十七章成说执子手

以。

    只见村中十几名衙差拿着水火棍四处行走,初始以为他们是出来作恶,便跟随其后,果然看到他们将坐在屋前的男子都一一叫了起来,跟随着他们,那些男子极是不愿意,骂骂咧咧。

    但是并非将他们带到衙门,而是带到田间,田里长了稻穗,但是野草却是比稻穗来得要多,衙差向着田中耕作的老农喊道:

    “大人,农夫来了”

    宋婉儿跟南宫少游都笑了起来,原来在地里劳作的却是官老爷,只见那老爷从田里走到小道上,苦口婆心的劝这些农民要勤劳耕作。

    然后从口袋拿出一本书,“这里是本官写的农田劳作方法,还有何时施肥,何时捉虫,何时收成,还有天气的变化,你们照做就可以了。”

    那些农民却十分不满,若不是官老爷死死哀求,想来一早就走了。

    待农民在极端不愿意的情况下被赶下农田,官老爷才坐在天边,脸上露出笑容。

    “这位官老爷,农民本来就应该识天时,懂劳作,为何反倒是你们这些文官去教导,而且是极端容易的常识,这些道理理应乡村几岁小孩都明白”

    官老爷看着两人哈哈大笑,“公子是外乡人不知道,江西虽则临近浙江,也是富庶之地,但这里偏偏每年都要向朝廷神情粮食,你道是为何?是因为这里的人生性慵懒,不喜劳作。”

    “官老爷定是开玩笑,这年头还有不事生产之人?”

    “这是江西一大特色,由来已久,本朝已经仙逝的大理学家,朱熹朱夫子当年在江西上任时,也是像老夫这般亲自下田劳作,政务没多少,就是要天天下下村,劝农民好好劳作,反倒要我们这些读书人去学习农活,学好了再去教导农民,你说奇怪不?”

    南宫少游和宋婉儿听完不禁哈哈大笑,感觉这里的农民不像农民倒像是秦晋名士。

    “官老爷,我俩想到庐山一游,不知道路如何走去?”

    “从这往西走,只有一间客栈,你们须得在那投宿,不然只能在野外幕天席地了,在那住得一晚,然后赶路经过雨花村,再借宿一宿,穿过雨花山,再走得三天便可到九江,也到了庐山,哎,庐山烟雨浙江潮,看来老夫不知何时才有那份心思去游玩啰”

    说罢,捋起裤脚,又走下水田。

    两人一边赶路一边大笑不已,这世道只有怕没田耕作的农民,这里却有摆着良田不愿耕作的农民,实在是一大怪事,想来到了其他地方说来,肯定没人相信。

    一直走到未时,在路旁长了一棵很大的歪脖子树,树下坐了四位尼姑,两人也走了过去。

    四位尼姑都是清一色的黄色大袍,一名尼姑大概六十岁光景,神态安详,像着二人点头微笑,其余三人均是四十岁上下的尼姑,对老尼神态甚是恭谨。

    南宫少游行礼道:“师太有礼,我两人赶了半天路,想在这稍事休息,可有打扰?”

    老尼还礼道:“施主言重了,本来出家之人是应该让出树荫,与人方便,但我四人连日赶路,甚是疲倦,所以在这休息,怕是妨碍了公子。”

    宋婉儿从包袱拿出馒头递了一个给老尼,“师太,我们有馒头,你定也饿了,请用”

    老尼姑微笑着接过馒头,其他三尼看到老尼接了馒头,也伸手接了宋婉儿的馒头,连连称谢。

    吃了馒头,南宫少游道:“四位师太要赶往何处?”

    “出家人本应冲虚恬静,贫尼修为尚浅,不能免俗,有尘世中事要赶往雨花山。”

    “师太,刚才我向当地人打听过,从这里到雨花山,只有一间客栈,所以你们必须在那投宿,不然只能睡在山边路上了。”

    老尼连忙道谢:“幸得施主提醒,不然我们定然会贪赶路程,错过了落脚之地,女流之辈在外野宿,甚是不便”

    “师太,我们也要赶往庐山,可同路走一程。”

    老尼看南宫少游虽是男子,但举止恭谨,而且有女子作伴,也无不便,便道“如此甚好”

    六人便结伴同行,突然后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南宫少游听得是四匹马,“前面路人请让道”

    马来得飞快,马上的人大喊着,声音刚落,四匹马已经到了身后,南宫少游和宋婉儿连忙躲闪,三名尼姑也是跳到路边,那老尼姑走得极慢,显得有些老太龙钟,眼看第一匹马就要撞到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