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朝生活面面观(完结) > 明朝生活面面观(完结)第141部分阅读

明朝生活面面观(完结)第141部分阅读

    ”

    文箐以前知他嫌自己年幼,故而并不太服自己管,此时他这意思,想来是被自己说服了。便道:“我这正是有所犹豫不决,才请褚管事帮忙商议。若是在杭州,倒好说,毕竟有杨婆子在那边打听了行情,还可搭着三舅姆的铺子里卖。”

    褚群听着这话,就知四小姐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否则也不会叫自己过来了。或不是苏州,不是杭州,又是哪里?京城?他心思一动。果然听到四小姐说了一句:“褚管事,我认为若是直接去南京,如何?”

    褚群这下是彻底明白了,感情是四小姐先前并不想让自己管这事,只是因为人手不足才让自己来打点。一时,也说不出心里有什么滋味。

    只是,过了一会儿,听完四小姐所言,他才明白,自己是完全误会四小姐之意了,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是错看四小姐了。

    文箐似乎是与之交心地道:“周管家一直说你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这一年来,我也如此认为。只是你也晓得,我这庙小,现下既无铺子又无银钱,倒是让你施展不得手脚。先时让你榨油而不是贩布,一则是不想与三叔那边抢生意闹不和;二则是也不想你难为,江家若晓得你从他家出来到得我这边仍是织布卖布,必然记恨在心。”

    方才他一听坎肩价格,现油价一对比,褚群也明白为何四小姐没有马上就开油铺了,只因为作绒衣利大。“这个,江家那边并不晓得我在小姐这处做事。”

    文箐点了个头,道:“不知道,那就更好。总之,我现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与他们哪一方起冲突。是以,我便琢磨着,我寻一门他们都不曾做得生意,你也好大展身手,我呢,也不用出面,三叔那面自也不用再管顾。这宅里长辈们,倒是任凭我胡闹,只是毕竟我年幼,这些事传到我三婶耳里,怕是不好相与的,这买卖到时三叔定然寻借口要接过去,徒惹是非。故而,思来想去,只能拜托褚管事你了。”

    这番话,说得语重心长,很是掏心掏肺,这还是褚群第一次听个东家说出来,自是打动了他。“四小姐,选南京,倒是个好地方。一则商家众多,富家大户更是比苏州要多,二则那处官员也多。不过,四小姐,官员怕是没钱买这个。”

    文箐笑道:“那我就图那你说的那一则。听我大伯母提过,大多官员是清廉,可也有大贵之家,挥金若土。若是寻得几户,咱们就不愁了。卖上十件八件,就足矣。”

    先前,榨茶油,利不厚,但也不是特别薄,他瞧着四小姐好似不是正儿八经地要做这档子买卖似的,很是担心自己的饭碗不长。以为羽绒的生意,也是四小姐在胡闹一番,不过玩玩而已,暗中也道过:“败家”。只是,这次谈完话交了底后,他自己出去跑了几趟,狠狠地赚了几笔后,不得不感叹:四小姐眼光甚是独到。

    经过此事,褚群心服口服地在文箐手下做了一名管事,但凡文箐有所吩咐,无一不尽心照办,甚至还积极出谋划策。他迫不已在江家混口饭吃,东家从来只管咐咐,半点不儿不管征求他们意见,哪里遇到象文箐这般有商有量的东家?是以,经过这个了解后,做事便格外卖力。

    那一年冬天,他带了几件成衣样品去了南京,径直找了针线婆子联系大户人家,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倒是一举就成功。他那边讲好价,针线婆子量好尺寸,文箐这边接信立时动手缝制。虽然苏州与南京相隔近两日水程,可就是这般,这绒衣卖得甚是顺手。

    文箐也再次感叹:周德全眼光老到,看人实是准,竟挑了这么好一个人物到随了自己。

    当然,此事前期在“销售环节”,功劳最大的还是杨婆子。正是杨婆子在杭州卖出一件羽绒坎肩,接着是第二件羽绒袍子,第三件,乃至第五件时,每件均以千贯钞的价格售出。等到褚群接手时,随着文箐存的羽绒量渐少,做的衣袍也减少,物则是以稀为贵,价则高了。

    到得年底时,羽绒已告罄,文箐这一回,也算是赚得钵满盆钵。从夏天开始收鸭毛鹅毛,从考量羽绒量,到漂洗去臭消菌晾晒,一直到缝衣,这中间,每一一步,文箐回想起来,只觉得自己是真正地一点一滴地从无到有,从零开始而完成了精彩的一笔。

    关于小说里的物价,请勿要严格去算计,文箐卖出去的东西肯定是在当时的物价上有虚高一点,这样让大家看着觉得主角有成就感,否则全是几文几文的算,这一年也赠不得几百贯铜钱啊。

    我从资料里找到二百种东西的价格,虽属明朝,但时期不同,价格肯定有起有落,比如布匹,明初贵,明中则降下来些;又比如生活消费,一只鸡,就是同一资料里,有400文,有500文的,显然这是因为大小不一样,可是就是明人记录这些时,也没具体说是几斤,单位就是“只”;就算有时按斤来说,比如木炭有时一斤有1文的,有时一斤有08文的,而无烟石炭(即无烟块煤),一斤可能是一文一钱,也可能不到一文。但相对来说,家庭日常用具那就是铁器贵,木器价高。起落变化最大的是白米。

    物以稀为贵,这是肯定的。现在小说中,主角卖的都是稀而少之物,且只卖给大户人家,故而价高,这在逻辑上也成立。后面会有物贱的,到时可能大家看到更多的真实物价水平——当然,只能说是相对接近

    正文281 给人发薪水是件快乐事

    宣德八年,在文箐到得明代的日子里,那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正是因为那一年的孜孜以求,让她奠定了古代发家致富的基石,也是让她信心倍增的一年。

    那一年末,文箐终于能舒心地给所有人发工钱了,再不是口头许诺了。文简的产业由周腾把持着,而文箐雇人花费的工钱自然是由李氏来发放到文箐手里,虽然未曾短缺,可陈妈与周管家还有嘉禾他们,个个都说先紧着盖了宅子再说,文箐也没矫情。可她现下雇的人越来越多,李氏不高兴了,言语间流露出不满。文箐充耳不闻,该伸手讨要的继续向她讨要,这可是文简的钱,不是李氏的私房钱。

    而文箐与文简的月例,还有太姨娘的月例,按说分家后,自然是文箐这边自己来把握。只是所有钱财都把持在李氏这边,文箐让周同出面,与周腾说好:仍按分家前给,这支出自然也是记在文简名下。如此一来,文箐的零花其实说来并不少。

    这,有弊也有利。

    事实上,后来文箐在反思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似乎是周腾夫妇管得宽,看得严,以至于有一种霸占了文简的产业的感觉;可是,从另一角度来看,文箐也不得不发自内腑地说一声:有三叔三婶管着文简的产业,她自己这厢无论如何折腾,哪怕是将手头上私房钱“败光”了,至少还可去找周腾他们讨要,周腾管着的那笔钱等于是她的安全资金。所以,她可以放肆地“搏”一回,两回……

    自己得了一桶金,自然也不能让干活人两手空空,所以论功行赏。

    此时,嘉禾见小姐推过来厚厚一迭宝钞,不明其故。文箐笑道:“傻了?这是你去年与今年的工钱,总共二千贯钞。”

    事实上,原先的工钱是按五十贯定的。显然,文箐是提高她的工钱了。

    嘉禾的表情便似被钱烫了一下手一般,吓了一跳,推拒不要。“小姐,这是不是算错了?”

    “没错儿。该不会是你嫌多吧?那可就一文不给了啊。”文箐开玩笑道。

    “工,工钱?这么多?”嘉禾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这么多钱,其实她没想过自己能拥有的东西,后来在小姐身边一次比一次惊喜地收到。

    “当然,也有赏你的,今年羽绒的事,你没少出主意。这些钱你都不要,难道是做白工的?”

    “可,可盖房子,周,周管家的钱不是还没还吗?”嘉禾情绪十分,只李氏看着有些诧异,问女儿文筜:“你四姐怎生这么欢喜?”

    文筜傻乎乎地道:“先生这些日子尽夸她了。二姐又说她针线活儿做得好些了……”

    李氏气呼呼地道:“那你呢?”

    文筜眨了下眼,想了一下,道:“我,挺好啊。许先生说我的字越练越与四姐的象了,嗯,千字文我全背得写得,四姐说明年教我四书。”

    “她倒是会卖乖。四书自是先生来教,何用她多事?”李氏不知自家女儿何日才能赶上文箐,不免有些着急。

    文筜见姆妈要训自己了,忙将哥哥拉下水来,道:“我再不济,也好过哥哥,先生都夸文简字写得比哥哥好了……”

    这话听李氏耳里,只觉得更窝火,却完全发作不到文箐头上去:自己养的儿女为何头脑就这般不窍?

    李氏着急她的,文箐却悠哉优哉地十分低调地过自己的年。关于这一年所为之事,她让自适居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要与外人提及,哪怕是亲戚朋友问甚么也不许说出羽绒与榨油这两项来,否则立时遣了出去。

    不要说文箐为什么这么严防死守,实在是:她自己都没有穿上一件,只为了挣钱。因为若是送了家中某人一件,必然周家其他人都要送了;要是每个亲人都顾及,便是四十件少不了。而她去年所有的鸭绒与鹅绒也不过是卖得了二十件坎肩与棉襦,三十六件袍子。

    所以,不低调是不行的。

    当然,该孝敬的人必须得孝敬。头一份自然为沈家于老太夫人,第二份是名义上的两位外祖母,还有便是郑家老夫人,孙家太夫人,孙母与孙杰夫人……

    说到送给孙家时,文箐总算松了口气,至少,礼尚往来,自己这点儿东西能让人看上眼了,要不然,除了孙豪送的钱钞与礼物,还有两匹马,一直让她心不安,无以为报。

    方太姨娘坚决不要,只说明年再穿也不迟。另外,她也明白,她一穿上了,只怕招人眼,周家人都得穿了。

    只是沈家几个年长的送了,大舅姆那边,文箐却瞒不得,毕竟这事儿,沈吴氏是一清二楚。春节时,与姜氏说道:“大舅姆,今年实是鸭绒不足,做不出来。且待明年,一人一件。”

    姜氏倒也是大度,半点儿没计较,反倒是宽慰了文箐一阵子。

    这些人情往来,最让文箐头痛,少了哪一个都不妥;先送哪一个又怕另一个在了意。

    自然,这个年,文箐还是带着弟弟与方氏一道在周宅过年,而陈忠一家与周德全还有范家人则是在自适居中过了一个热闹年。年关时文箐与李氏再无甚么不快,可是因为家人分奔东西,自是不如前一年来得热闹。事实上,后来文箐回忆起来,归家那一年却是自己在周家人最多最团圆的一年,自那一年后,再也没有那么多人一起团聚过。

    而文箐事业的脚步,并没有因为这第一桶金带来的高兴而满足,此后甚至是没有半点停顿,反而是加速前行。

    282 如何发展壮大

    而年一过,文简却怅然地道:“姐姐,为何商大哥还不来呢?”

    在学堂里,周家孩子叫商辂为先生,只在课下,因文筵与商辂结拜,故称大哥。商辂在十月份时,家人有疾,急赶了回去。春节时来了信,道是尊师王端先生邀其游学,推却不过,今年怕是不能来周家了。

    听到这消息,周家孩子都有些失落,文箐也有些说不清的怅然。她是既怕见到商辂,又想见到商辂。她将商辂引见于周家,自然是想着这人日后成了名,难免可能会与周家后人有交道,能顾念旧情,仰慕名人,故而心生好感。可是潜意识里,那也是对过去的感情的缅怀,尽管她深知商辂不是未婚夫,可是孤单一人在明代,她有时总想着能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多好啊。她,想在商辂身上寻找某人的影子。只是,她不会承认这一点,她自我欺骗为:因为弟弟喜欢商辂教学,而周家当时正好缺先生。

    失落归失落,但日子要过,如今真个是一大家子人目光热切地盼着她能有“神力”,小姐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能干,如何如何聪敏,这些话在嘉禾香儿之间那是经常提及。

    文箐觉得被人认可,是件高兴事,可是认可之后,也意味着责任。

    香儿在初六那日,就见得小姐竟赶到自适居过来,而没有与长辈们一起呆着,很是诧异。

    文箐“屈尊”到他们所住的屋子里打声招呼,见得范陈氏带着儿女们在剪鸭毛,屋子里到处是鸭毛,也很诧异:“这,这是做甚呢?”

    范陈氏慌不连迭地起身,身上沾满了粗的细的鸭毛,满脸堆着笑殷勤地道:“小姐,您这一大早就回来了?我这,想用鸭毛做门帘……”

    原来,她见文箐冬日用的厚门帘子居然是穿过一个冬的棉袄改的,便打起了主意。年前与文箐要讨了去给她家小子改成衣服。文箐当时便也许可了,只是当时没说明白,在她看来,那也是过了冬的事。是以,没想到范陈氏竟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