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乞活西晋末 > 第四百零一回 韩人劳工

第四百零一回 韩人劳工

、管事、通译大多时间都是凶神恶煞、声色俱厉的贼匪做派,动辄对外来劳工们呵斥怒骂、鞭打脚踢,就好像劳工们不论平民还是奴隶均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一般。工期也排得很满,几乎天亮着就得干活,天黑睡觉前还得接受一个时辰的语言学习和忆苦思甜、声讨批斗等思想教育。

    这还不算,日常生产生活中,劳工们只能说汉语,用汉俗,不允许用韩人语言交流,许多原本的生活习惯也被迫更改,若有违反,便是一顿打骂。按照华兴府那些人所说,这叫改造,叫赎罪,可咱土生土长、规规矩矩的韩民凭啥就有罪,就要改造呢?

    然而,要说华兴府坏吧,也不尽然。别个给劳工们的待遇那是真好,一来就先发两套衣服,虽然只是麻衣粗布,却是金巴以往做梦都想要的档次。金巴脑中闪过那日领衣服时的场景,得知衣服永久归自己的一帮劳工,包括金巴在内,无不嘴角哆嗦、双手颤抖,还真叫丢人。更让金巴难以说不的,就是这里的伙食,一天三顿,顿顿吃饱,隔天就沾鱼腥,据说运气好还能开次鲸肉荤,聚落头人家也不过如此吧。

    而且,若是劳工们有了头疼脑热,便能得到医护,便是鞭伤也能有药物随后处理,根本无需向以往那般硬扛。听说,平民劳工若无大过,三月收工后还能视表现得到五百钱左右的额外奖金,至于奴隶就免了,谁叫给多少都是奴隶主的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金巴对这个华兴府虽有怨言,还真就恨不起来。

    思绪纷飞之间,金巴所在的劳工队伍已经抵达了乐中东城门的工地。他们这营劳工百人为一小队,设队头,五个小队为一中队,设中队长。整个劳工营设有十个中队,当前任务就是在汉人工匠的指导下完成乐中城的夯土磊石修墙筑城。

    工地的调度十分快捷,金巴一什人很快到岗劳作,依旧被分配在昨日靠近城门的那个工段。摸了摸自家昨天夯土砌砖垒出的外墙,还有钢筋混凝土交换的一段梁柱,一夜下来已经相当结实,金巴再一次感到咋舌,这种叫做水泥的材料真叫神奇。听说它就是华兴府主发明的,目前已经在中原广为使用,汉人就是有能耐啊。

    颇为熟练的筛沙去杂、加料加水,金巴一边搅拌起混凝土,脑中却不由想起了那个贵人交代下来的任务。在弁韩港口登船前,一名来自弁韩王城的贵人私下召见了他们一行平民劳工,要求他们前往长期封闭的乐岛期间,尽量多方了解有关华兴府的各种情况,尤其是有关军事布防、先进技术与独家工艺等等,返程后若能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便是为弁韩立了大功,将会得到重赏。

    金巴嘴角忍不住挂上谑笑,人家华兴府可不傻,想搞到有用的情报哪有那么容易。就说这水泥吧,肯定是好东西,可自己除了能够知道该如何用,怎么制作乃至在哪儿制作压根没法知道。昨天有个多嘴的劳工只是好奇的随口打听了一句,劈头盖脸就得了一顿鞭子,另一个溜离工地四处探看的劳工更在一顿当众吊打后被带走,再无踪迹。

    作为什长,金巴比普通劳工的消息要多些,他知道自己这些劳工自始至终都将被严格监控管理,且只能从事开石挖土、铺路架桥、修墙筑城这类的粗活重活,而且不涉及箭塔、藏兵等城防建筑或是制作水泥等技术活计,充其量也就能知道乐中城将建瓮城这等实在无法隐瞒的情报罢了。

    反正金巴已经熄了带情报回去立功受赏的念头,再说了,他已经知道华兴府给自己的劳务报酬是两石米粮,而聚落头人却只给自家一石,显然头人们直接将自己的辛苦所得截留了一半;对这样的一群弁韩贵人,他怨恨还来不及,又哪有为了他们冒险刺探的意愿。

    “好消息,好消息!分田要增加了啊!”突然,一名韩人长相、绿色官服的年轻官员手拿一叠纸张,一边用汉语嚷嚷着,一边兴冲冲的从城中走来。

    金巴老远瞟了一眼,知道那人手中拿的纸张叫报纸,劳工营的汉人管事们经常随身一份。而看那官员官袍上的禽鸟,正是下品中最高一级的七品。须知华兴府开府之时,已对官袍予以统一规范,下、中、上品官袍分别采用绿色、红色与紫色,配以不同鸟兽彩绣。

    至于那名韩人官员,金巴也颇有印象,此人叫箕信,箕韩王族后裔,好像是什么司法署判部的一名主事,统带一群懂得韩语的汉韩管事,白天长在劳工营管理事务并客串通译,晚上还会给劳工们汉家教化、普及法规,只是令人反感的是,那厮多次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华夏人,金巴可没少腹诽其为“韩奸”。

    “大人,有甚好消息?给咱说说,莫非事关夷州分田?”随着箕信来到东城门工地,有熟悉些的立马凑前问道,与之相伴的,则是这里的队头、管事,乃至汉人的工匠、劳工们,人人均竖起了耳朵。

    “呵呵,何止是夷州分田,既有四岛的分田也有增补呢,报上说这叫全民获益!”箕信答道,声音挺大。

    “诶,看来是府里出台细则了,快问问去”有箕信这么一说,众人顿时热议起来,许多人干脆放下活计,纷纷循声涌向箕信,各个双眼发亮、面带兴奋,围绕着箕信吵吵嚷嚷询问个不停。

    “得,得,诸位就别一一问了,本官索性就给大伙儿念了这段报文吧!移民夷州政策初案”或是以往落单太久,箕信显然十分喜欢这种被聚焦的感觉,一阵解说之后他干脆跳到高处,照着报纸大声朗读起来,而围拢的汉人们则越来越多,情绪也愈加激动。

    金巴自然无法听懂长串汉语,只隐约听见似乎与田地有关,于是,他不免好奇起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好消息,让这些汉人们都这般高兴呢

    </br>

    </br>